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怒江游记 |
[游记]怒江游记 |
2007-07-24 blogdriver.com |
怒江游记 有生以来最让我怀念的月色,就在这趟旅行当中。 第一次看到它,是在山中。 爬了一天的山,终于到达了宿营地。向导忙着生火做饭,我们一行几人则手忙脚乱地砍柴、搭帐篷,然后坐在地上,喘气。他们实在是累得够呛,看来体力已经透支了不少。其实我们的运气还是蛮好的,前几天有一拨人也曾上山,准备到听命湖,可是走到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宿营地就实在走不动了,于是原路返回,留下了很多食物,便宜了我们这帮毫无经验的登山者。大米、土豆和豆角,加上我们自己准备的9公斤里脊肉,我似乎已经闻到晚餐的香味了。向导把饭做好时,天已经黑了。就着火光,我们吃了一顿别有风味的山中晚餐。我吃了满满两大碗,感觉舒服极了。能在这么特殊的地点吃到这么特殊的一顿饭,我想,把这种感觉叫做“幸福”应该不过分吧。是的,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吃完饭,大家围在火堆旁休息,自然会谈起白天爬山的过程。 昨天早上乘车到了六库,早早地就把好友吵醒了,让他来接我们。呵呵,我们属于外来人口嘛,没办法。下车之后,好友就带我们去吃了一顿香喷喷的早点——腾冲饵丝。这是一顿回想起来都会流口水的早点,所以在我们回昆明之前的那个早上,那家小吃店又“非常不幸”地被我们光顾了一次,桌面上自然又是一片狼籍了。也许是因为人总是易于对新鲜的东西留下印象,所以第一顿在六库吃的早点才让我如此怀念。当然,还有一路上还有很多第一次都让我难以忘记。 吃完早点后,一行人决定直奔片马。这个中缅边界的口岸离六库96公里,大约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在六库客运站的门外,我们找到了一辆微型车,与司机谈好了价钱,就出发了。我们和司机很有缘分,因为回来的时候又在片马碰到了他,热情的小伙子帮我们介绍了另外一位司机,把那时已经很疲惫的我们从片马送回了六库。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提一下这位热心司机的名字——和伟良。他的那辆云Q5711微型车行驶在环山公路上时,我们感觉就像在空中飞行,此时,我们所处的海拔已是3700米了。 飞翔,我一直向往这种感觉。我在想,如果有一天真的给我一个在天空飞翔的机会,我会以什么样的姿势来拥抱蓝天呢?呵呵,到现在都还没想好。也许要等到那一天真的来临时才会做最后的决定吧。 到了片马,先安顿了下来。吃过午饭后,坐车到了国界碑前,看到了缅甸的国门,还拿望远镜看了看山脚下的缅甸军人。对这些倒是没什么感觉,但给我留下印象的是这里的山,一座接着一座,绵延不绝。翻开地图才知道,这些山都属于高黎贡山脉。看完界碑后回到了宾馆,养精蓄锐,准备明天向我们此行的目标——听命湖进发。 早上醒得很早,因为昨天夜里听到了雷声,担心这次计划要泡汤了。向导来了,说可以出发,没有问题。于是,大伙又重新鼓起了勇气,出发了。 最开始的一段路就让我们当中的某些人吃不消了。回想起来有点好笑,那只是一段台阶,高度大概在35米左右吧,换算成爬行距离顶多也就50米。不过情有可原嘛,我们这些成天呆在城市里,几乎不运动(如果逛街也算运动的话)的人,一时是难以适应的。难怪老丁刚刚爬完这段台阶就嚷着要回宾馆了。他的这个念头立即被我们其他人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威逼利诱,总之是软硬兼施的方式给打消了。走了一段距离后,渐渐进到了山里。向导叮嘱我们说,不要单独行动,走路时要先用竹竿在前面开路,山里不可以随意靠在树干上休息,不可以随意摘野果或野花,因为路上和树上都可能有蛇,并且有些树本身也有毒,野果或野花也是如此。看来向导说的话很有效果,因为据我观察,大家都变得十分谦让,很有礼貌地让向导走在了最前面。大家一致决定,发挥中华民族的礼让谦虚的优良传统,看到野果时一定要请向导先尝,向导说没问题时才能去摘野花,此时才允许体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能争先就决不落后的现代原则。^-^。一路上说说笑笑,看什么都觉得新鲜,看什么都觉得特别美。走了大约40分钟之后,我们来到了一座山头脚下。抬头望去,山坡上只有零星的几棵树,长满了蕨类植物和野草。这个山坡极陡,我们目测了一下,坡度竟然有将近75度,坡长大约在500米左右。就在大家还在议论这个山坡时,向导说了一句差点让大家晕倒的话:“我们从这里上去。”我们的小贾同志随即有了反应,只听他用了一个十分标准的反问句:“我们真的要从这里爬上去吗?”我想,当时的他,是多么希望能听到否定的回答啊。可是,一个小时以后,他已经气喘吁吁但兴高采烈地站在了半山坡上,并且还吞了一个蛇胆。那条倒霉的蛇是被向导发现的。当时的情景我记得是这样的:向导走在最前面,忽然喊了一声:“有蛇”,随即一把夺过愣在一旁的小贾手中的竹竿,向着正在逃走的蛇奔去。10秒钟后,向导用竹竿调起了那条一命呜呼的蛇,拿到了我们面前。接着,小贾就着凉水,把蛇胆吞了。据他后来在山下说,多亏了那颗蛇胆,才让他多少保持了一些爬山的体力。哎,可怜的小贾,我们是自己背自己的装备,你有体力的时候要背自己的大背包,没有体力的时候向导帮你被大包,可你还得帮你的小童MM背小包啊,没有了蛇胆,你怎么撑得下来呢?蛇啊蛇,碰到我们,只能怪你倒霉了。还要为小贾捐躯,太难为你了。 可以说,这个山坡是旅途当中最艰难的一段路程了。与之相比,我们觉得后面的路要相对轻松一些。至少,谢天谢地,再也不用爬这么陡的坡了。终于爬到坡顶了。看来大家的体力消耗都比较大,所以干脆多休息了一会儿,顺便补充了一些能量。此时已近正午了。接下来的旅程中,我们翻越了三座山,钻进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又受到了一次蛇的惊吓,休息了无数次,喝干了几乎所有的水,干掉了压缩饼干、巧克力、葡萄糖及其它食物若干,终于在下午6点左右抵达了我们中途的宿营地,向导称这个地方为“两棵树”,因为这里有两棵非常高大的树,上面挂满了绚烂的洁白的花。不知道该如何来形容这些花的美,我只能说,它们的美能让人在看见它们的时候忘了时间的存在。 当然,如果只盯着花,什么都不去想的话,我们今晚可就没吃的、没睡的了。所以,我们要在天黑之前把帐篷搭好,把柴禾准备好,把晚饭做好。于是,在这片竹林中不足10平米的空地上,我们搭起了两个四人帐篷,点起了篝火,吃到了热乎乎的晚饭。晚饭过后,大家围着篝火休息。就在此时,我抬头望见了月亮,明亮,皎洁,毫无瑕疵地挂在天上。而月光,则撒在了竹林里,在枝叶之间投下了斑驳的影子。光与影的组合,明亮与黑暗的对比,这种和谐的美只能在心中感受,任何一位高超的画家也画不出来,也没有哪一位摄影师能将它们捕捉进他的相机。我知道,无论我怎么形容它,我都不会对自己的语言感到满意,此刻我的语言显得多么苍白啊。可是,我又无法不描述它,因为它实在是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可是,这个晚上我没有睡好,因为地上有很多竹桩是砍不动的,所以只能任由他们挺立在我的头顶,连同我的大背包一起,做我的枕头。睡到半夜,冻醒了。山上的温度的确很低,超出了我的估计,也超出了我的睡袋能够承受的程度。没办法,已经没有衣服可加了,白天爬山时用的帆布手套也戴在手上了,可还是挡不住寒意。所以,只能睁眼,透过帐篷顶部的小天窗看帐篷外的夜色,隔着帐篷听外面的阵阵风声在树林中回荡。此时此地,我真切感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勉强睡去,然后被冻醒,再睡去,再被冻醒。不知过了多久,天终于亮了。回想起刚过去的这个夜晚,记住了那片清冽如水的月光,不知道当时那一刻,还有多少人看到了它,多少人像我一样记住了它?可是,看到了,记住了,又能怎样呢?也许这正如王菲反复吟唱的那样:看,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现在都一样。是啊,那时那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它给我带来了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天已经蒙蒙亮了。森林里的早晨是静谧安详的,同时它又是充满了生机的。与我们的帐篷仅3米之遥,小松鼠成了最早来向我们道早安的朋友。向导把火加大了一些,忙着烧水、做早饭。我和小祁坐在火堆旁,不住地打着哈欠,相互对望,不禁哑然失笑。呵呵,令人难忘的一个夜晚。我俩都说,如果还要再呆一个晚上的话,绝对不在帐篷里睡觉了,一定要像我们的向导一样,铺些竹枝在地上,在火堆旁睡觉,就算狼来也不顾了。还好,我俩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因为我们竟然当天就完成了通常需要第三天才能完成的任务,回到了山下。 吃过早饭后,大家收拾了自己的背包,把大部分东西留在了帐篷里,只带了一些必需品。然后大家就轻装出发了。走了一段路之后回头看宿营地,才发现它是在一条山脊上,而那两棵美丽的花树,就是辨别它位置的唯一标志了。据向导介绍,从宿营地到听命湖有4公里的路程。听起来不远哦,可是我们有了第一天的经验,知道这4公里绝对不是坦途。之后的旅途验证了我们的想法。 走出了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后,我们跨越到了另一座山的半山腰上。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就这样从一座山的半山腰翻到另一座山的半山腰。虽然路途艰辛,但是沿途的风景再次让我着了迷。现在,我站在一个山坡上,一尺多宽的土路边是近乎80度的陡坡,一直延伸到山下,间或有些竹子长在坡上。平视,看见了远处的片马风雪垭口,隐在云雾中。环山公路在我的眼中影影绰绰地排成了“Z”字形。再远处,还是延绵不绝的群山,一座接一座,直到我目光的尽头。抬头,看见了蓝天,还有白云,就在我的头顶,似乎伸手可及。这一刻,我感到我真的离它们很近很近。而我的心,却一下子不知飞到了哪里,走神了。换了是你,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也一样会的。 回过神来,继续前进。 又翻过了一个山头,到了另一个山坡。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山坡,它的四周长满了竹子和一些开满鲜花的大树。向导告诉我们,这些就是高黎贡山特有的大树杜鹃,号称“植物中的熊猫”,是无比珍贵的植物品种。望着落了一地的杜鹃花瓣,大家又开始感叹自然的魅力了。今天的天气很好,完全不像昨天那样阴沉。阳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我看见了大家脸上的笑容,心情也和大家一样,好极了。走了大约一公里半之后,在路边看到了一处泉水,于是坐下来休息片刻,洗洗脸,喝点水。水很甜,也很凉,但绝对是天然的没有任何污染的水,因为它们是高山上融化的雪水。接下来的旅程又开始变得艰难了,因为我们又要爬坡了。虽然有路可走,但是我们所处的地方已近4000米海拔,大家都觉得有一点喘不过气来。向导告诉我们,爬完这个坡之后就差不多到了。我看了看坡顶:那些竹子怎么那么矮呀?怎么还有一朵白云在坡顶那儿飘啊? 在这段爬坡的旅程中,我和小祁故意走在了最后,因为他要为咱嫂子细细寻找一些特别的树叶,然后把它们夹在随身携带的电话本里。而我呢,则完全是为了细细欣赏沿途的风景,因为我看见了山坡上不知名的野花,浅黄色的花朵,就这样毫无保留地,绚烂地在我面前绽放。突然就想起了姜昕的歌,《纯粹》以及《野罂粟》。“当我们年轻,站在路旁”,“你身后的路开满罂粟,你说这是天给你祝福”,“我不停跳舞,忘记归宿”。这些歌词,似乎在诉说成长的过程。而这些此刻开在我面前的野花,让我想起了过往的岁月,想起了那些生命中曾经相遇而后有分开的朋友们,他们就像这些花儿一样绽放在天涯的某个角落里。我希望你们也能像这些花儿一样快乐,一样纯粹,希望你们能够“牢记梦想,自然生长,绚丽绽放”,因为,“有阳光到达的地方,就有生生不息的向往”。 终究还是爬到了坡顶。白云不见了,风却越来越大了。因为季节和海拔的缘故,这里的草和竹子仍然保留着冬天里的那种颜色。再往前走了大约30米左右,忽然看见了一片平地,以及远处的雪山。大家似乎被眼前的景色感染了,突然又变得活跃起来,忙着拍照,记录这难得一见的美景。我回头看见了向导,他正在地上看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他告诉我,这片平地是野牛和野猪晚上栖息的地方之一,地上的那些坑坑洼洼的洞就是它们的蹄印。根据他的判断,一群野牛4天之前还在这里逗留过。哇,原来我们这帮不速之客走到它们的地盘来了。呵呵,真希望能见到它们,前提是它们对我们友好一点。接着往前走,在一大片竹林中穿行。大约半小时以后,走到了竹林的尽头,眼前豁然开朗,我们几乎同时欢呼起来,因为我们看到一块巨大的蓝色宝石,镶嵌在不远处的环山盆地中——听命湖。这是一种怎样的颜色啊?蓝得深邃,又泛着点点绿光。欢呼过后便是宁静。大家都在草地上坐了下来,静静地看着它,欣赏它。 美丽的东西总是来之不易,这句话一点不假。当我们真的走到听命湖的湖边,得以一睹其芳容时,我们的双脚又已经辛苦地工作了一个小时。眼前已是一幅画:群山环抱的碧蓝湖水、蓝天白云簇拥的洁白雪山、风中沉默伫立的黑色铁杉。很难想象,大自然会在如此接近天宇的地方将山与水安排得如此和谐,使它们结合得如此完美。在我的眼中,这里是完美的,因为天空的湛蓝、雪山的洁白、湖水的澄澈,以及人心的纯净。这幅画,让我心动。 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许多美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极少。听命湖让我明白了这一点。启程离开,原路返回。同样的路,却仍然能够感受到新鲜的东西,也许这是因为看风景的角度完全相反的缘故吧。虽然我们在旅途中仍然会时常回望走过的路,但那匆匆回眸是无法将身后的路看完整的,留在心中的只是零星的记忆。非要等到真的变换了方向往回走时,才有可能真正看清楚来时的路,也只有此时我们才有可能发现那些因为赶路而被忽略的风景。所以,曾经错过的不一定代表永远地失去,只要能够重新迈出脚步。只是我们还要有心理准备,没准那些老风景会变得陌生。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走过那片竹林,原先凝望我们的那朵白云已不知去向;那个曾经如此艰难的上坡路竟变得如此轻松;同样是那条小溪中的水,谁敢说捧在手中的它们还会是当时的模样呢?而那只被我们无意中吓走的蓝色小鸟,没有了自己的家,也许再也不愿回来了吧?对它,我们一直心怀愧疚。 回到宿营地时已将近5点半了,大家决定今天就下山回片马。于是匆匆收拾好行李,继续赶路。下山时遇到了一帮福建人,我们相互打招呼。他们也是去听命湖的。看他们的样子比我们当时上山时的样子更惨,坐在地上直喘气,手里还拿着氧气袋,不停往嘴边凑。我们都说他们的运气好,否则他们今晚在“两棵树”就没地方搭帐篷了。尽管下山的路相对轻松,但一路还是走得跌跌撞撞。幸好大家都归心似箭,迈动脚步的频率都比较快。天快黑时,我们只剩下一座山头的路了,但这条路极陡。向导说,在山上走夜路会比较危险,因此催促大家加快脚步。于是,大家只得拼命拖着疲惫不堪的双脚,坚持向下“滑”。终于走完了这个陡坡,我们感觉双脚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可向导还在催促我们快走,因为我们还要沿着一条山沟走到山边的一个小村子才算是基本到达片马。于是大家拿出手电筒,跟着向导在山沟中的羊肠小道上前行。夜色笼罩中的山沟只见得到手电发出的微弱光线,但在我看来,这微弱的光线却给大家带来了莫大的勇气,至少我们还能用它来抵御无边的黑暗,让我们心中少一些畏惧感。走出山沟,听到了水声。那是一条小河。趟过了小河,我们终于走到了山边的那个小村子。当我看到村庄里的那片昏黄的灯光时,觉得它们真是太美了,胜过城市中最明亮的霓虹灯。那一刻,我有了一种温馨、安全的感觉。 朋友叫来了车,大家回到了宾馆,倒头便睡。当我第二天醒来时已近中午。感觉身体恢复的不错,脚已经不疼了,倒是小贾和老丁仍然觉得全身酸疼。吃过中饭后,大家决定回六库。半小时之后,我们坐上了回六库的面包车。这辆车就是热情的当地司机和伟良帮我们联系的。 车子渐渐地爬上了山,在环山公路上一圈圈地绕行。快到风雪垭口时,突然发现视野的尽头有一座雪山,白白的一点。那不就是我们在山上看到的那座雪山吗?真没想到,它此刻离我们如此遥远。于是,向它挥手,告别片马,告别这段难忘的听命湖之旅。 终于回到了六库。小祁执意要请大家去品尝这里的名菜,盛情难却,于是大家同行。晚餐非常丰盛,好多菜都是第一次吃到。最喜欢的就是这里的竹叶菜。第二天早上,老丁和大头先回昆明了。我们则决定去福贡县看看那里的石月亮,坐上了去福贡的班车。 班车沿着怒江一路前行。我们就这样在怒江大峡谷中蜿蜒前进,一路饱览着它的壮阔。怒江在碧罗山和高黎贡山的夹击下,宛如一条巨龙在山间桀骜不驯地奔腾。不时可以看到岸边陡峭的岩石直插江中,间或又会在我们眼前出现一片浅滩,那是沿江的山涧里汇入江水的溪流冲刷出来的。这些浅滩往往就成为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在那里种植玉米等作物。如果抬头望山的高处,经常会发现高高的山上竟然还有人家。就那么一座木屋,依着地势建在一块大岩石上,旁边的陡坡上种着的一点点庄稼,就是他们一年的希望。当地人极强的生存能力让我们惊叹,而这种自然环境的恶劣程度却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正好这一天碰上当地人赶集,一路上班车停靠的集镇都热闹非凡。人们纷纷从山里下来,买卖生活用品。从他们淳朴的脸上,我不仅看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与知足的态度。班车行进到远离集镇的一处村落时,忽然看到车窗外有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左右手各牵着一位可爱至极的小女孩,她们同样金发碧眼,脸上挂着天真的笑容。我忍不住向她们挥手,她们也向我报以灿烂的笑。这时我才注意到不远处的一座房屋顶上立着一个十字架,旁边是一块小小的平地。我明白过来了,那是一所学校,也是一座教堂。可是,能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见到,这是第一次。其实六库到福贡只有3个多小时的路程,所以很快就到了。福贡县城内有很多面包车可以直接开到观赏石月亮的地方,因此我们很快就坐上了车。真巧,开车的小伙子也姓和。他叫和凤威,本地人,开起车来有些风驰电掣的味道,但是车技很好,所以我们一点都不担心。一路上时常可以看到横跨两岸的吊桥。我们尝试着在其中一座桥上走了走。走在上面,人会随着桥身一起上下晃动,如果起风的话,桥面还会左右摇晃。脚下的桥面是用木板铺成的,有些地方年久失修,已经空了。朝下看,江水就在脚底下汹涌,时间一长会觉得有点眩晕。所以,过这种吊桥也是需要胆量的哦。除了吊桥,江面上还时常能够看到一条条的钢索。那就是两岸的傈僳族用来过江的主要方式——溜索。以前怒江上的吊桥很少,从对岸走过来要绕很远的一段路,一般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才能到达。所以,溜索对当地人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听司机小和介绍说,傈僳族的这种溜索一般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当地人都是把绳套简单地往身上一套就过去了。我们想了想,最后还是没勇气去尝试。要是我们当中的某位过去之后不敢再溜回来的话,他就得自己沿着对岸的路绕过来喽。大家开玩笑说,如果那个人是我的话,我就干脆跟着山里人进山得了,反正我也是孤家寡人。我就反驳他们说,才不是呢,我的另一半就在某个地方等着我,但绝对不会是这里。一路说笑,很快就看到了石月亮。车停在了路边,大家走到了一个台子上,这里是观赏石月亮的绝佳地点。石月亮是天然形成的一个中空的石洞,远远望去就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边,故此得名。小和说他曾经爬到了石月亮的顶上。从我们这里走到那里用来两天时间。只有在那里才真正看得出石月亮的真实大小:高度接近60米,宽度接近50米。大自然就是这样,总是在我们想象不到的地方给我们惊喜。好羡慕他啊,可惜我们时间来不及了,否则真想爬上去看看。 返回福贡县城,找了一家私人旅馆住宿,环境还不错。最喜欢的是房间的那扇窗户,正好对着远处的群山。吃完饭后就回到了房间,看着黄昏的光线在山上一点一点地游移,山坡由金黄色渐渐变为深绿色,天空渐渐由天蓝色变成深蓝色,再渐渐变成黛青色。然后群山慢慢隐入渐浓的夜色中。躺在床上,每人手里拿了一瓶啤酒,边看电视边喝,还不时地东一句西一句说说话。时间就这样渐渐打发过去了。电视的情节很吸引人,啤酒的味道也不错,可我的注意力还是被窗外的光线吸引过去了。就在远处的群山后面,我看到了一片清冷的光,把群山的轮廓映衬得越发明显。我忽然反应了过来,原来是月亮躲在山后啊。心里忽然充满了好奇,想看一看月亮到底会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出现在我的面前。于是,我的目光集中在了窗外。那片光越来越亮,空中的云也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回过头来和朋友说了几句话,喝了一口啤酒,又把头转向了窗外。很凑巧,这时我看到月亮在一个“V”字形的山坳中探出了它的头。那只不过是一条窄窄的弧线,但已让我眼前一亮。仅仅一分钟时间,月亮就完全展现了它的身姿。那是一种惊艳的感觉。不仅惊艳于它的明亮皎洁,更惊艳于它的完美形状。那是一轮满月,圆得找不出一点缺陷,而且,比我从前看到的月亮要大两倍。急忙叫其他人也来看,还忙着把小望远镜拿了出来。镜中月亮更加明亮,更加硕大。而山顶的树似乎也可以在月光下分辨出来了。我想,如果身在山顶,那看到的一定是皓月当空,月色如水了。就如那晚在宿营地看到的一样。都说明月能够千里寄相思,但我认为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的,因为每个人看到的只是自己眼中的月亮,却无法想象对方在当时当地看到的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就算对方的描述再生动,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再怎么想象也都是苍白的。所以,当我在这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收到朋友的短信时,也只能靠想象才能见到江南小镇的月色和她的模样了。同样看到明月,苏轼会寄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愿望,李白却会发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感叹。其实,千年来人们看到的莫不是同一轮明月啊,为什么感受会如此不同呢?看来,月亮没变,变的是我们当时看月亮时的心情。这个夜晚,月色让我想到了远方。而月色,却并不知道我的存在,顾自霓裳。 从福贡回到了六库。下午在六库街头漫无目的地闲逛,然后坐在一间茶室里休息,等着晚上坐班车回昆明。百无聊赖的时候,时间就过得很慢。翻完了那里的报纸,实在是无事可做,于是就看着自己的手机发呆。好在我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所以打发这段时间也不算太难。班车在8点钟准时开出了车站。可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我的全带是坏的。这就意味着我随时都有可能从上铺“滑翔”到下面。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我终于决定将自己的手绑起来。于是,我把右手绑到了靠窗的一根安全带上。虽然身体仍然晃得很厉害,但是我知道我的安全已经有保障了。就这样,我朦胧睡去,直到半夜醒来,又一次看见夜色中悬挂着的月亮,再也睡不着了。该怎么形容它呢?比昨晚见到的小多了,颜色也变成昏黄色。这让我很诧异:同一件事物,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月色,自然会让人想到一些白天无暇去想的事情。这种思想上的天马行空没有任何干扰。自由,不正是我一直渴望的吗? 早晨6点,回到昆明。 这趟旅程,月色让我心动。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2004年6月 - 作者: zerobaby528 2004年06月17日, 星期四 16:58 Trackback 你可以使用这 |
转自:http://zerobaby.blogdriver.com/zerobaby/203880.html2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