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东广州游记:横档岛:昔日海上战场,今佑百舸安渡 |
[游记]广东广州游记:横档岛:昔日海上战场,今佑百舸安渡 |
2008-06-15 17u.com |
我们为什么写博?可能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有的朋友坚持每天都写,把一天来的工作生活情况和心情记录下来。说实在的,我做不到这一点。在学生时代,我连日记都懒得写,更何况现在。忙碌的时候,一个星期的睡眠时间加起来都不到30个小时。不忙的日子里,我就利用闲碎的时间到处转转,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我觉得同程博客是以游记为主,对时间的及时性要求不高,很适合我,这就是我喜欢这里的主要原因。 曾经到过一些美丽的地方:广袤的沙漠让我敬畏、辽阔的森林给我清新、绿色的草原带我神游、秀美的山川使我眷恋。只要行走不止,就会有无边的风景。相对于那美丽的大自然,我更喜欢略带些历史色彩的地方。教科书中的一句话,往往蕴含着无尽的传说。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也能让人琢磨许久。历史给了带给我很多趣味,也给了我写作的动力和源泉。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每个月我都能在广州住上七、八天,越了解这座城市就越喜欢这个地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景点不仅仅是印象中的那么少,而是越看越多了。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一段战争的故事,给你展示的是一处近代的遗址。请看下面这张照片,你知道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它是清朝的一个炮台,现存于横档岛上。横档岛属广州市南沙区,位于珠江口内的虎门水道中。它扼守珠江出海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虎门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即在此设防建塞,以御外敌。清朝时,这里是虎门水师的防区。鸦片战争前夕,钦差大臣林则徐、虎门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在虎门两岸及珠江入海口岛峡修筑炮台11组,设置大炮300多门,形成了三道海陆防线。沙角炮台列于第一道防线中,第三道为大虎炮台。第二道是主力防线,炮台甚多,有横档、永安、威远、靖远、镇远、巩固等炮台。其中,水中的横档岛是中流砥柱,战时自然是首当其冲。我的这次旅行,就选择了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横档岛。 上午,我到了虎门西岸的游船码头,这里原是虎门防线的巩固炮台遗址。而今只是一片荒地,在凄凉的草地上树立着一块石碑。在等游艇的时候,我在栈桥上浏览了一下这里的风景。码头下游附近就是著名的虎门大桥。我路过这座大桥许多次了,但是今天在它的下面遥望,感觉虎门大桥更有气势了。通车时的虎门大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它全长15.76公里,主桥长4.6公里,桥面双向6车道,主跨888米,这样的规模在世界桥梁史上恐怕是不多见的。飞架的大桥横空出世,如长虹卧波般巍然壮观。 大桥上车水马龙,码头的大厅却是静悄悄的。正当我感叹身单影只的时候,来了一对旅游的夫妻。开船后他们坐在船头,那种紧紧的依偎让人感动。快艇迎风破浪,风驰电掣般穿过虎门大桥,很快就到了横档岛。小岛的西端是一个广场,广场上有一座大炮的复制品和《金锁铜关》纪念雕塑以及景区的介绍和导游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清朝的海防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西侧是1、2、3号炮台,东侧是4、5、6、7、8、9号炮台,中间是官厅(即指挥部)。 我迫不及待的向山上攀登,一一参观了这些炮台遗址。这些小山的里面基本上是空的,山里有许多隧道和石筑工事。第1号、第4至第9号炮台是单独的阵地,第2号和第3号炮台是互相连通的,也是保留最好的。由于战争和人为的破坏,这些炮台只有基座,大炮早已经没有了。作为指挥部的“官厅”更是破落,只留下几道残垣断壁。 第2、第3号炮台: 第1号炮台: 第4、5、6、7、9号炮台(第8号已毁):
|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110671.html6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