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州印象—走访镇海楼 |
[游记]广州印象—走访镇海楼 |
2007-11-05 sina.com.cn |
伤城带你游玩广州,希望能让你流连忘返,请帮我点评文章,谢谢. 文/伤城 这座绛红色的建筑就是镇海楼,位于越秀山上,它是广州文化史迹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 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馆址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楼高28米,宽31米,深16米,红墙绿瓦,雄伟壮丽,是广州著名的古建筑。 关于镇海楼的兴建,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后。一天,他和铁冠道人同游南京钟山,游兴正浓之时,铁冠忽然指着东南方对朱元璋说,广东海面笼罩着青苍苍的一股“王气”,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须立刻在广州建造一座楼镇压住“龙脉”,否则日后必成大明的祸患。朱元璋听后,游兴顿失,急忙派人到广东查询,发现广州的越秀山上现王者之气。 朱元璋立即下诏,命令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楼将王气镇住。圣旨下来,朱亮祖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在越秀山上兴建了这座“楼成塔状,塔似楼形”的镇海楼。该楼呈绛红色,据说亦有辟邪镇王之意。 明初,永嘉侯朱亮祖大兴土木修缮广州城,合宋代三城为一,在城东北山麓拓展北城八百余丈,城垣由东而西,逶迤横跨于越秀山上,并在城高处建楼以壮观瞻。因粤地临海,故名镇海,以示“雄镇海疆”之意。 又由于当时珠江江面辽阔,登楼东望,珠水滔滔,万顷碧波,故又有望海楼之名。楼分五层,逐层收减,似塔又似楼,稳重庄肃,俗称五层楼。其时登楼眺望,珠水云山,群峰叠翠,羊城景色,历历在目,被誉为“五岭以南第一楼”。 数百年来,诗人墨客咏叹之篇不绝。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横波涛而不流,出青冥以独立,其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分别是清代和现代羊城八景之一。1996年又评为广州十大旅游美景之一。 这张是不是很有气势呢,守卫着越秀山. 登上镇海楼,极目江天万里,只见山上绿树婆娑,十里翠屏,姹紫嫣红,景色秀美,珠江两岸彩虹飞架,琼楼玉宇鳞次栉比,珠水如带。那蓝天、那白云、那红花、那绿树,构成了一幅幅无比秀丽的广州图画,怎不令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 五层楼顶层高悬着一个“镇海楼”金色巨匾,两边有一副木刻的楹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只有这绛红的古楼,经历无数劫难,多少风霜寒暑,兵荒马乱,碧瓦朱墙依然如故,它仿佛历史长者的身份,不知疲倦地向人们诉说着逝去的岁月。 在镇海楼西侧,有1964年建碑廊和炮座。碑廊立有古代碑刻二十三方;炮座安放有明崇祯年间至鸦片战争时期广州地区铸的城防大炮,还有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钢铁铸炮。 佛山所铸铁炮经历过1841年和1856年抗击英军、英法联军进犯广州的战斗,是广州人民在鸦片战争期间抗敌御侮的遗物。这些铁炮是旧式的前膛炮,从前膛炮口装入火药和炮子塞实,将引线插入尾部火眼,点燃发射。 由于战争的失败,铁炮遭到严重破坏,炮耳被英军打断,点火的炮眼被铁钉钉死,使大炮完全推动了作用,如今成为侵略者的罪证。东侧有1986年所建的专题陈列室,经常举办各种临时性或纪念性的专题展览。 广州博物馆创办初始,陈列和文物都较为简陋,不久因战乱而关闭。 195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建广州人民博物馆,随后又组织了专业考古队伍,进行考古发掘和收集文物工作。五十多年来,在广州地区清理了数以千计的古代墓葬和遗址,出土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是馆藏文物的基础。同时,得到中山大学容庚教授文物鉴藏家、爱国华侨、港澳同胞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捐赠了大批文物,使馆藏大大地丰富起来。 目前馆藏各类文物五万余件,为研究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通贸易,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 一块名为“萨摩麟”的动物头骨化石,曾吸引了无数目光。 莫非世界上真有麒麟吗? 恐龙化石馆,怪怪的化石. 一幅画,慈祥的老人家. 西厢记人物故事图 庆贺慈禧太后40岁生日的镂空象牙船.另一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下篇预告,将带大家了解广州美食,敬请关注.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a1d6e501000amb.html8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