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陈家祠之行 |
[游记]陈家祠之行 |
2007-07-16 edu.cn |
黄灵 某个春日,与朋友到二沙岛游玩,计划去参观星海音乐厅,沿着珠江散步,阅览二沙岛最有名的别墅群。岂料在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星海音乐厅)站下车后,我们没找到理想之地音乐厅。沿着陌生的路,陌生的楼宇漫无目的地走,最终决定去距此最近的景点游玩。对陈家祠慕名已久,在公交站看到了去那的一路车。于是我们出发了。 陈家祠门前有个较有特色的下沉广场。我们买了门票,缓缓走进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达二十余米的中进主殿“聚贤堂”。聚贤堂原是陈姓族人举行春秋祭祀和议事聚会的地方。陈家祠是陈氏书院的俗称,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是广东省现存宗祠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最丰富最有代表性的一座,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宝库、“百粤冠祠”。现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广州市政府将陈家祠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用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东及全国各地历代民间工艺品。同年,郭沫若以一位考古学家和文物鉴赏家的慧眼,写下一首赞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据了解,获郭老如此垂青的古建筑并不多见。陈氏书院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东院及后院,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陈家祠有“七绝”(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堪称宏伟瑰丽的建筑工艺宝库。祠内存有广东规模最大的石鼓、最大的门神、最多的“福”字及广东地区独特的灰塑…… 陈家祠内有令人陶醉的雕刻,深浅浮雕、透雕穿插运用,场景中众多人物姿态各异,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祠堂中的砖雕作品大都出自广东番禺、南海的著名艺人黄南山,杨鉴廷之手,这些砖雕是研究民间美术的绝好资料。 我们漫步于古朴幽雅的庭院,穿越过笔直秀美的连廊,耳边有轻轻的广东音乐。中外闻名的陈家祠,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气势雄伟,装饰巧夺天工,富丽堂皇,无怪乎人们称它是岭南建筑的明珠。其建筑装饰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上下呼应、相得益彰。堆石,叠水,花坛,草坪,城墙,我仿佛嗅到来自上世纪的空气,氤氲古老。 2002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新世纪羊城八景”评选活动中,陈家祠以“古祠留芳”名列羊城新八景之一。很多人慕名前往参观。曾有人说到了广州,不去陈家祠观摩就不算真正到了广州。 陈家祠给我以震撼,它的古老,它的博大,它的深邃,还有它的城墙,气息,味道……仿佛置身于上世纪。美中不足的是陈家祠面积狭小。它的停车场太小,展览场地有限。利用古建筑搞展览,有不少局限,不能乱拆乱改,不能搞大型的文物展览,现代化多媒体的展示也很难在古祠内进行。据悉,现今陈家祠提出做大做强的目标,相信它在在省市政府的关怀建设下会越来越完善。这颗岭南文化明珠会越来越璀璨! |
转自:http://www.blog.edu.cn/user2/46979/archives/2006/1151419.shtml33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