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流连陈家祠,广东游记

[游记]流连陈家祠,广东游记

2007-07-16    ipiao.com.cn

一路走一路问,我的目的是陈家祠。广州午后的阳光很烈,灼烤着皮肤有种沙砾的感觉。问问走走地终于来到了陈家祠的门前,门口有几个雕塑,有孩子在雕塑间攀爬玩耍,全不理会头顶的炎炎烈日。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清朝末年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族人捐资兴建的合族祠,供奉陈氏始祖,同时也为广东各县的陈姓子弟赴省城读书应考、诉讼、议事等提供临时性居所。时逢乱世,因有大家族以修建宗祠的名义聚众与朝廷对抗,遭到了清政府的大力绞杀,严禁兴建祠堂,所以陈家祠是托了书院的名头建起来的。书院建成两年后,有个叫陈伯陶的士子中了探花,历史上,广东中探花、状元的读书人很少,所以清政府特赐殊荣,允许在书院门边立了两个高2.45米、直径1.4米的大石鼓,以示彰表,石鼓遂成为陈家祠门第与功名的象征。

书院坐北朝南,现占地15000平方米,以"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穿插六院八廊,其间木雕、砖雕、石雕、灰雕、陶塑、灰塑以及铜铁铸艺等各种建筑装饰比比皆是,是典型的岭南祠堂建筑。

厚重的木门上,两个4米高的彩绘门神画的是秦琼与尉迟恭,人物色彩艳丽,仪态轩昂。门上装饰有两个直径60厘米、雕刻精细的铜制辅首,威猛的狮头口衔门环。大门左右蹲伏着一对笑意盈盈的石狮,完全不似北方石狮的严肃威猛,倒是透露出一派活泼天真。

正门东西两边共有六幅巨型砖雕,西边三幅正中为“梁山聚义图”,表现了梁山好汉汇集聚义厅的场景;“聚义图”两边分别是“桐柳杏凰群图”和“松雀图”,画面空白处有名家诗句陪衬,“桐柳杏凰群图”是范仲淹《登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字为行书,笔迹流畅,刀法钢劲,落款为“黄南山作”,是当时砖雕大师的杰作。东面墙上的砖雕与西面对称,中间是“刘庆伏狼驹”图,取材于西汉时刘庆降服西夏进贡的一匹名为“狼驹”的烈马的故事;左右两边分别是“百鸟图”和“五伦全图”,空白处同样陪衬着名人诗句。这几幅砖雕无论规模还是雕刻技艺,都堪称南派砖雕的代表,在全国也属罕见。

跨进大门便是首进正厅,一具四扇镂空双面雕屏风隔开了里面院落隐约可见的光景。屏,是中国建筑中常用的,可以暂时阻隔视线,有先抑后扬的功效。四扇屏门雕琢得非常精细,上部均采用镂空雕法,每个画面又被分成三部分。正中的两扇门布局相似,最下面是“渔舟唱晚”,画面上,晚来收工的渔人们泊船岸边,渔网被高高地悬挂晾晒起来,渔人们聚集在船头吹拉弹唱,年轻的母亲怀抱婴儿微笑回望;那边,淘气的孩子身上绑了葫芦在戏水玩耍。画面表现了劳作一天的渔人们晚来休闲时悠然自得、其乐融融的场面。两扇屏门中部的木雕分别是“金殿比武”和“金殿赐赏”,相互映衬呼应。两边的镂空木雕还有“太史第”、“英雄图”、“渔樵耕读”、“衣锦还乡”等常见的题材。下面的门板不再镂空,为实木雕,最突出的一幅是一个“福”字,由一株老竹蜿蜒盘曲而成,笔力遒劲,笔划间点缀瑞鸟灵芝等,旁边有题字“青春发达,大器晚成”;另一扇门板上的图画为室内陈设,一雕花几案上供奉着一个宝鼎,烟气袅袅上升,盘旋成“寿”字形状,旁边有五只蝙蝠托举,画面题字为“英雄吐气,福寿连绵”。两幅“字”画构思精巧,画面精美,令人赞叹。
转过屏门,两条长廊分列左右,廊下悬挂大红灯笼,廊上装饰着广东地区独特的灰塑。左右手为厢房,东厢房辟作了广州明清家具展,里面按照西关大屋的摆设,分书房、厅堂等,还有新婚洞房,布置有新娘的梳妆台、妆奁什么的。陈列的家具多为酸枝等硬木制造。,桌、椅、几、床,无不气派豪华,其中半椅半榻的罗汉床是明清家具的代表之作。

与这边的豪华相对比,单独辟出了一块地方布置成广东自梳女居住的“姑婆房”,陈设不过是一几、一凳、一柜的简单。“自梳女”是岭南一代的习俗,过去岭南女子多留长发,出嫁时由女长辈为她挽起发髻,表示已婚。如果女子自愿选择独身,则在自梳仪式上由自己或者年长的自梳女将头发盘起,以示不再嫁人。“姑婆房”就是自梳女们集资盖的居所,通常都很简单。电影《女人花》就是反映自梳女的生活的。

出厢房,便是书院的主体建筑聚贤堂,它本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现在最为人称道的则是它的20扇雕花门档。东厅四扇为《三国演义》故事,有"长坂坡救阿斗"、"赤壁之战"、"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中间门档雕刻的内容为从商周到宋代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有《隋唐演义》中的"太白退番书",《说唐全传》中的"郭子仪上寿" 、"薛仁贵东征",《封神演义》中的"渭水访贤"、"黄飞虎反五关"、"携琴访友",民间传说"龙王八仙朝玉帝",以李白诗意描绘的"夜宴桃李园"、"荣归故里",以及"韩信点兵"、"岳飞大破金兵"等,共计12幅。西厅四扇为《水浒》中的"拳打镇关西"、"血溅鸳鸯楼"、"三打祝家庄"、"枯井救柴进"。这20扇门档被人们誉为"木刻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实不为过。欣赏这些木雕,最好是在一个闲情的日子,一幅一幅地慢慢看过,让画面和记忆中的故事逐一吻合,任思绪尽情驰骋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之中,放纵一场精神的漫游。

终于要说说祠堂的陶塑和灰塑了,这是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陶塑一般用于屋脊的装饰,以广州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最为著名。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原本用于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豪宅,后来更被广东人带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陈家祠堂共有十一条陶塑脊饰,规模宏大,五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脊饰的兽吻是凌空翱翔的鳌鱼,两根长须伸向长空,显得非常优美。鳌鱼不但符合民间流传的兽吻防火避灾的用意,也蕴涵了人们希望子孙后代独占鳌头的愿望。聚贤堂的脊饰据说共有224个人物,可惜离得太远了,总觉得看不真切。

灰塑也是粤式民居常用的装饰手法,一般人家只是在山墙的两边用石灰堆塑成简单的卷草纹样,称为"草尾"。陈家祠堂的灰塑则规模宏大,主要集中在首进园中的两条东西连廊上,有"竹林七贤图”、"公孙玩乐图"等,还有以"羊城八景"为题材的。这些灰塑色彩艳丽,在古朴的院落中显得非常醒目。祠堂首进山墙的上面还有六对灰塑的独角狮,朱红色,大眼睛,金色的鬃毛,张嘴翘尾的,看起来威严而不失可爱。据民间传说,独角狮本是人们用来吓跑怪兽、以怪制怪的产物,节庆时广东人舞的也大多是这种独角狮。人们将它放在垂脊上,也是取其避邪保平安的寓意。

在陈家祠流连了整整一个下午,着实地被如此精美、如此众多的装饰工艺给深深地震撼了,不由得一方面感叹祠堂的豪奢,一方面对过去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叹服不止。我想,陈家祠将成为我每次去广州的必游之地了,下次如果再来,我一定还要仔仔细细、清清楚楚地好好看看这个地方。

转自:http://www.ipiao.com.cn/trip/6/32024.htm31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