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的味道--广州游记 假期期间去了广州几天,一是帮一个亲戚装修房子,他是个执拗的人,没什么头绪,便没有太多地进行下去。 二,便是走了几个地方:陈家祠、广州新会展、南粤王幕、中山大学,还有珠江的夜景。都挺不错。广州,是个很“中国“的城市,很市民,似乎缺乏激情。到处弥漫了一种臭味,完全的公德的缺失,行人很少看红绿灯(几乎没有),也没有人给老年人让座,而大家对此又似乎非常的习惯,一种对无序的习惯。相角之下,移民的深圳毕竟好一些了。 陈家祠,第一个驻留地,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似乎是脱离了工作的压力,陷入了一种默言的宁寂里去。陈家祠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大约是清末的东西,加入了很多的西方的或者莫名来源的自由的建筑元素,比如屋脊上繁密的彩塑,而且多是人像,在灰色调的建筑中非常抢眼,仿佛这里是一个偶人的剧场一般。岭南的建筑,屋檐起翘很大,有种飞升的动势,仿佛一座座的屋顶要从这个规矩而严谨的四方院子里升腾离去一般。 但无论这些喧哗,当你终于在院中的石级旁坐了下之后,仍然被那种中国院落的特有的静寂的气质深深的攫取了住,这真的很有趣。仿佛这短暂的木偶剧匆匆谢场,留下灰灰的舞台和空旷的场子。我想这种宁静还是根植于中式庭院的严谨的几何秩序吧,一切都是四方的,包括天空。在就是那重重的门,总有种森严的感觉,会摄住了想要随屋檐升腾离开的心。 这里曾经作为陈氏宗族的书院和学堂,所以,这种森严和宁静便不难理解了。而且,对于秩序的崇拜其实已经渗入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深处,所以我还是极容易的体会了出来,也许老外会更加的注意那些热热闹闹的彩塑。这种几何的宁静美学里含有了典型的东方式的审美,这还是会让我们醉心的,这就像《卧虎藏龙》里武打场面中的鼓点,无论多么的热闹的节奏,却因为是单一乐器,她的秩序还是可以很简单直观的辨认出,东方的,便是凭经验可以直观的,是不需要太多繁琐逻辑的,我想。元素总是单一化的,不会是混杂的交响乐的合奏。所以它反而更容易给有着东方文化背景的人们以最直接的撼动,最直接引起情绪的共鸣。 就是种感觉,说完了,就没话了。本来还想说说其他几个东西,说到这里,反而觉得其他几个不值一提了,那个耗资巨大的会展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宏大的雕塑罢了,大家坐车经过然后眼前一亮的一个东西,似乎没什么可以长久回味的韵味。 中式的东西,就有了中国人才可以体验到的那种“味道“。 不过,我可不是指广州的味道,那种臭味,的确是糟粕,哈哈,还是要赶紧改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