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州地主陈家祠游记

[游记]广州地主陈家祠游记

2008-01-12    huzhuyou.com

就像每一位莅临北京的游客,几乎无一例外地前往故宫一样,初次来到广州的人,如果想要感受一下这座城市最有历史感的建筑,总不会忘了陈家祠。

漫步陈家祠的游廊庭院,推开厚厚的三重门,穿过幽幽的青云巷,凝视陈家祠的每一个屋顶,每一片山墙,每一块雕刻。看在艺人的鬼斧神工下,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二塑(陶塑、灰塑)和铜铁铸、绘画装饰,如何凝结成震撼人心的“七绝”。

飞禽、走兽、人物、瓜果……它们仿佛在墙壁上安了家,做了巢。推开一扇门,就似打开一幅画;抬头望一望天空,屋檐上那些灵动的小东西仿佛要跃下来。恍惚间你会觉得这里的每一块石头、砖瓦、木块,都仿佛有自己的生命,它们灵动,跳跃,穿透顽石,穿透历史,打动你的心灵。

“人工天可待,天工人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这是一代文豪郭沫若1959年参观陈家祠即席所赋的诗句。如果说故宫的美是一种历史积淀的美,那么广州的陈家祠则是一种达到极致的工艺的美。

我们尝试去挖掘这座绝美的工艺品背后的故事。你知道是谁创造了这美轮美奂的陈家祠?你知道曾经有谁在这座古祠中驻足?一百多年来,又是怎么样的力量庇佑着这座古老的祠堂?

走进陈家祠,走进岁月的深处,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南粤冠祠

在广州,陈家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说起它的来历,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副馆长黄海妍告诉我们,陈家祠作为当时广东陈姓的最大合族祠,从某种程度上说,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招待所和各地驻广州办事处。

一切得从广州最大的姓氏——“陈”姓说起。

天下李,广东陈

李姓一度是中国人数最多的姓氏,而在陈家祠落成的1894年,广东最多的则是陈姓。

古籍记载,陈姓的发源地在周朝时的陈国,即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后来陈国动乱,陈氏族人几次外迁。到了东汉时期,陈氏家族出了一位名士叫陈实,为河南颍川郡人,当过太邱长,世称陈太邱公。陈实为人平正,德行高洁,不受高官厚禄,隐居邱山,《后汉书》有传。今广州陈家祠的对联中提到的“颍川”、“太邱”、“文范先生”、“士则”等指的就是陈实。陈姓在河南颍川不断生息繁衍,逐渐形成了陈姓历史上重要的颍川陈氏。

广东的陈氏,除潮汕地区的多从闽南迁来外,珠江三角洲大多数陈氏是南宋时期从岭北迁至南雄珠玑巷,然后再分布到广东各地的。陈氏在南粤开枝散叶,逐步发展成为广东最大的姓氏。广东陈氏大多数是颍川陈氏分支,也以颍川堂为堂号。作为广东第一大姓,陈氏的绅士名流,在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四月,开始倡议建立“陈氏书院”。据记载,当时由陈昌朝、陈宗询、还有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著名外交官吴川县的陈兰彬等48人在广州组成了建祠公所,联名向全省各地的陈姓宗族发出信函,邀请各地陈姓族人派人到广州商讨筹集资金,修建陈氏书院。

《陈氏书院章程》明确一点:将要建设的陈家祠是联合各地陈姓族人的合族祠,并有“增设内试寓,以便各房赴考”的功能。另外还“延品学优长老师在本书院讲学课文。凡我祠子孙果系聪明敏捷、材学有成、无力求学者,准入书院课读,由书院酌助膏火。”根据《陈氏书院章程》,当时陈家祠的董事职位可以用金钱购买,以获得神龛正座主位作为回报。牌位的摆放位置与捐款数目挂钩,各地陈姓族人只要交纳一定款项,就可将自己的祖先牌位放入陈家祠内供奉。

选址城外

陈家祠选址西门口,远离当时的市中心。

当时广州市中心的土地已经所剩无几,而和陈家祠类似的合族祠在城区内也随处可见。精明的陈家祠创立者,成功地将看似不利的地理位置化为有利因素。他们以未来的陈家祠靠近大名鼎鼎的广雅书院作为“卖点”,并且因为地处城外,地价低,房屋比较宽大,可以放入更多的牌位为优势,提出的认购价格比其他书院低很多。凭借价格上的优势,陈家祠牢牢在广州站稳了脚。

黄海妍说,当时牌位的“认购”可谓踊跃。很多省内的陈氏宗族以村为单位出钱,海外陈姓华侨也慷慨解囊,当时放入的牌位共计五千多个,大概有数万两银子,筹建资金很快就筹集起来了。

万两白银堆砌而成

数万两白银,已足够堆砌成一座顶尖的祠堂建筑。

祠堂的建筑设计聘请的是当时岭南最好的建筑大师黎巨川,其瑞昌店承包了整体工程。工程于光绪十三年(1887)开始清理场地和定格局,光绪十六年(1890)正式破土动工。

黎巨川后来在回忆建造过程时感慨万千:陈家祠是不怕花钱的,整个工程集中了全省的名工巧匠和营造商号进行,木材是从东南亚、南洋、海南岛进购的直径80厘米、高达10余米的坤甸木等珍贵木材;陶瓷瓦脊装饰采用佛山石湾知名的陶瓷瓦脊店号文如璧等;灰塑装饰则由番禺“灰批状元”靳耀生等承造;砖雕装饰工程由当时久负盛名的番禺艺人黄南山等负责;铁铸装饰由佛山名工负责;壁画装饰由佛山以善书画著称的艺人杨瑞石负责,凡是各种建筑手艺,只要是好的、绝的,一律不拒。

光绪十八年(1892),当中轴线工程即将完工时,东莞陈伯陶在殿试中高中探花,并封为翰林院编修。建祠公所以为建祠风水有灵,进而发动更广泛的筹款捐资。

光绪二十年(1894),这座耗时7年、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精美建筑陈氏书院完工交付使用,并成为岭南建筑的经典之作。以规模宏大、装饰精美、保留完好著称,号称“南粤冠祠”。

转自:http://www.huzhuyou.com/bbs/viewthread.php?tid=7193932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