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茶林古道:片马峡谷中的神秘传奇

[游记]茶林古道:片马峡谷中的神秘传奇

2008-05-22    sina.com.cn

茶林古道:片马峡谷中的神秘传奇

2007-11-20 14:13:46

大中小

标签:人文/历史

茶林古道:片马峡谷中的神秘传奇

大渡河离开汉源辽阔的冲积扇,在片马彝族乡和顺河彝族乡交界的地方突然变得咆哮起来,至此往东奔腾,过了乌斯河,终于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大渡河大峡谷。而就在大渡河变成激流和峡谷开始的地方,从大凉山深处流淌而来的西街河在这里汇入大渡河的怀抱,沿着西街河南行,就是片马峡谷。有一条蜿蜒的古道在片马峡谷中任凭岁月的洗礼,至今鲜为人知。这条古道是汉源进入凉山腹心地带的第二条通道,它以最短的距离把汉源县城富林镇和甘洛田坝连接起来,由于成昆铁路和汉源至甘洛公路的通车,这条古道淹没在汉源南方的大山之中,连同它经过的片马峡谷都成为了一段历史和传奇。
这条古道被当地人称为第二条南方丝绸之路,这条古道就是茶林古道。

昨日烟云:古道老街的繁华遗梦

11月9日,蓝天白云,碧空如洗。

片马峡谷中的茶林沐浴在阳光中。

茶林是片马彝族乡的一个村子,散落在峡谷中的农民的瓦房大多被核桃树和竹林包围,村子两边的绝壁和山峰又高又陡。村子就坐落在两旁山峦间巨大的河谷中,片马乡的其他村庄,也都在这峡谷的环抱之中。

老街边残缺的碉楼旁,一名少年牵着背负竹筐的白马刚刚钻出谷底,正沿着坎坷的道路向这边缓缓走来,人马行过之处,响起一串清脆的马铃。

对于这样的场景,正在享受温暖秋阳的65岁的廖文发习以为常。

“以前这路上过往的骡马好多,很是热闹!”

“不像现在,骡马少了,汽车和拖拉机多了。”

“一四七,赶茶林;二五八,赶嘎沙(今天汉源桂贤乡的彝族地名)。”廖文发说起茶林的历史和光荣,很有兴致。
茶林是茶林古道上最重要的一个驿站。汉源甘洛的背夫和马帮从富林出发一般经过嘎沙-茶林-凤窝-沙袋到达田坝,而田坝就是当时田坝土千户的衙门驻地,是解放前甘洛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原本这里是没有人定居。后来进凉山的古道由此经过,道路两旁居住的人便也多了起来。”在片马乡当过20多年党委书记的范有明对茶林的历史和片马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说,茶林村的先民们,瞅准了茶林地处片马峡谷入口、扼要道之咽喉这一地理位置,兴建馆舍,招揽生意,亦商亦农,将茶林变成了进入彝区的必经要隘,当年马帮背夫口中的顺口溜“进谷歇
茶林,出谷宿凤窝”,就表明了茶林作为片马峡谷一大驿站的重要地位。

到了近代,特别是时局愈加动荡的民国后期,茶林古道呈现出了一种无秩序的喧嚣和繁华。

今年66岁的茶林村民廖文清说起当年的情景如数家珍:“当年这古道上每天被送往凉山的羊有一两百只,牛马也有数十头。”

“刘家开的马店天天爆满,好多背盐巴的彝民就在河坝头露天过夜。”

据范有明介绍,解放前来往于古道的生意主要是将外面的盐巴、布匹、日用品运进甘洛,换取里面的鸦片。来往的客商不仅有甘洛的,还有成都、雅安、乐山等地的生意人。

茶林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灾难,被当地人称为“火烧水打”。民国时期曾遭人为纵火,1981年,又遭到了突发山洪的洗劫,大水退后,茶林老街已是损毁殆尽,商铺房舍少有保全。

茶林村支书黄万兵对1981年的灾难十分痛心和后怕:“发大水的晚上,睡梦中我被大人抱到亲戚家了,第二天起来一看,我家的房子没有了,大街变成了河道。”

“以前老街上住家有百十户,大水后只剩下了几十个人。幸存者大都已经搬走,现在仍旧住在茶林老街上的居民仅存寥寥几户。”

如今的茶林,原来的街道上依稀可见的只有刘家马店的残垣断壁,还有人去楼空的石头房子。在夕阳的余晖中,那座古碉在峡谷中默默守望着茶林。

穿越莽林:成昆铁路从此擦肩而过?

对于茶林的衰落和古道的荒芜,片马的山民至今仍耿耿于怀。

居住在片马峡谷附近的居民,常常会提到一件事,这件事让他们颇感惋惜,却似乎又带着点淡淡的自豪。

“本来成昆铁路是要打我们片马乡过的!”茶林村村支书黄万兵说道,“可惜的是,后来建设计划改了。”
据当地村民的说法,以前在成昆铁路的建设图纸上,本来是要从大渡河兰家锁渡河的,按照这份计划,成昆铁路将从片马乡经过并在茶林设立一个小站。而且片马的村民对此深信不疑,他们还指出了修建的具体路线,说在西街河的西岸是公路,东岸是铁路。

片马中心校老师李国忠十分有把握地说:“当时,沿着片马峡谷的铁路是苏联专家设计的,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这个方案作废了。铁路就从乌斯河往苏雄、凉红到甘洛去了。”

在茶林村支书黄万兵和文书张亨海的陪同下,我们进入到茶林到坭美凤窝的峡谷中考察古道。

我们看到了多处方正敦实的桥墩,组成桥墩的基石质地纯良,做工标准,打磨切割精确,确非使用土法手工打磨建筑石料的当地人可以完成的细活,应该为当时的专业建设部门所造。而且在沿途的悬崖绝壁上也修凿了宽阔整齐的大路,当年的建设者还凿刻了修建时间在绝壁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1955年。眼前的事实,不得不让人相信,成昆线上的千里铁龙本来可以奔驰在片马峡谷的莽莽群山之中。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2b26f01000ca3.html24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