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独龙江:如何离开这条峡谷 |
[游记]独龙江:如何离开这条峡谷 |
2007-07-16 dukuai.com |
5月20日周六晴 早起6:30。进独龙江峡谷第十五天。 独龙江的早晨苏醒得很早,但由于江两岸的高山阻隔,阳光的光临就要晚一些才能照到河谷的底部。每个早晨,独龙江峡谷都非常美丽,非常安谧,尽管多少年来,阳光总是要晚些时候才能照射到幽深的峡谷里,但相信多少年来,独龙江峡谷都以这样的美丽和安谧,迎接每天的阳光。晨曦中,雾一般的山岚在起伏的山峦中浮动漂移,这时的独龙族寨子静悄悄的,只有鸡鸣和狗叫打破这结满露珠的清晨画一般的寂静。 这几天早起,经常独自在外散步,因为其他人习惯晚睡晚起。另外,我们马上就要离开独龙江峡谷了,下次何日会重游?很难想象。因此又想多感受一些。一个人走就胡思乱想。总不外乎独龙江内的所见所闻。纹面女和剽牛一样,是独龙族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而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风俗,随着时代的推移,独龙族自身的移风易俗,如今的独龙族妇女已经不再纹面,所以,在独龙江畔,纹面女也日渐稀少。 等候一天,却一直不见汽车过山的消息。村里本来有一辆汽车的,书记开着去县里开会,本来今天回来的话,明天是可以拉着我们出山的,那就又省力又快捷。但是后来终于有电话,说公路被泥石流堵上了,过不来了,书记要等道班清理完了公路再回来。看来明天步行是免不了了。我想明天若是早起,六点出发,走到天黑扎营,大约可以走十二小时,理想的话,可以走过雪山在山的那边扎营,事情就非常好办了。 的确,这几天“困”在两山之间的独龙江畔,有了一种身在天涯的孤独感,想到山那边的贡山,那是一个不大的小县城,此时在脑海里也竟然同天堂般美丽繁华。 孔目街上开店做生意的都是贡山来的。当地人几乎没有开店的。我们在这里吃不上新鲜的肉和新鲜的蔬菜,也有人种一些,但却不卖。住宿的房间临街,街对面有一位大爷开了一家小面铺。他来自大理,曾经开过矿山,亏了,去年进峡谷采办山货,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他被封在了峡谷里,七个月,与家中断了七个月的音讯。没事可干,就开了一家面馆度日。他说,如果开山了,进山的人多,菜也多,吃饭的人也多,大致可以保本,而现在,我看他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了厨房,就一点自己上山采摘的蕨菜,一点黑木耳,一点土豆和青蒜,还有一点腊肉和辣椒,面就是挂面,这样又能变出怎样的花样? 我发现,在孔目做生意的大都是女的,有的还带着孩子,却不见她们的男人。在这里经营小本生意也是很不容易的。 这几天顿顿土豆,快把人吃疯了。可是毫无办法,办伙食的民工就是想不出招,问了一下,当地开店做生意的人也是天天土豆,只是有点腊肉而已,那点腊肉也是从贡山带进来的。 上午路过小车书记宿舍时,见她邻近的屋子有人,以前来时都是大门紧闭的,便上前搭讪,一问是云南省民委工作队的,我以为“民委”是做社会工作的,谁知他说,他们工作队的工作是全方位的,他指着对面山坡上的石棉瓦屋子说,这些屋子都是我们规划建造的,我问你们有多少人?他说只有二十几个人,都分散下去了,孔目留有三人,总的宗旨是扶贫,工作是全面的,从行政到经济都抓。我走进他的屋子,只见里面的屋角里放着好几只腊猪腿,还有半爿熏黑的猪肉。他说,这是他们伙食中的肉类,还是带进来的,这里吃不到新鲜的猪肉。我问他们在这儿要呆多久,他说,工作队的工作为期三年,已经下来一年半了,明年可以回去了。他姓贺,是傈僳族人,汉语说得好,我相约他下午谈谈,因为他上午要出门了。 中雨,黄昏时分他回来了,坐在门口洗脚,脚被水泡得发白,看来是走了水路。谈起采访的事,他却突然变了卦,说还是请乡里的高副书记谈更好,一是他了解情况,二是我说了他不说他不服气。这是我常常遇到的情况,只好作罢。此时天色已晚,而电还没有来,高副书记从未谋面,不知他的汉语程度如何…… 晚饭后,胃部突然气胀疼痛,不能入眠。为了排肚中之气,我在屋外徘徊散步,见阿普又在许久,独自在黑暗的夜中哼哼小曲,自言自语。至十一点钟左右起床去卫生院取药。估计我是胃酸过多。这几日每天两吨,每顿都是米饭土豆辣椒,把胃给吃坏了。好在孔目的生活是以供电情况为起居作息标准的。所以,十一点钟,卫生院医生还没有睡觉,不用半夜敲门。吃了药,后半夜情况有所好转,一觉到天明。 导入论坛收藏分享给好 |
转自:http://blog.dukuai.com/index.php/uid-10055504-action-viewspace-itemid-4917723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