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开平碉楼日记

[游记]开平碉楼日记

2007-07-21    cameraunion.net

南楼开始我也没有放到计划行程中,只因南楼带有浓浓的革命色彩,是与抗日有关的。这并不可以说我不爱国,只因提到抗日和因此带来的影响总觉得会太沉重,而在途中的我喜欢轻松而自在。但最终还是到了近处观赏南楼,是因吴先生选择吃饭的餐馆离南楼只有100米的距离。推开餐厅的窗户,窗外是潭江,不远处的南楼纪念公园只能看到一个角。也许是因为看不到南楼的整个面容,反而让我有了几分遐想,于是决定饭后过去走走。

矗立在潭江之滨的南楼,始建于1912年,与隔河的北楼遥遥相对,是一座古式碉楼,为钢筋水泥建筑,楼顶设有探照灯,居高临下,睨视四乡。开平碉楼千姿百态、形式多样。尽管各个碉楼在用材、风格上各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当然就些都是为了防御而设计的,南楼正是侨乡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见证。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想攻占赤坎镇,赤坎司徒氏四乡自卫队队部就设在南楼,因为南楼处于河道转弯处,形成了一夫当关之势。1945年7月16日,日军以汽艇三艘从水上猛袭南楼,司徒氏四乡团队,在楼顶架起白朗林轻机枪,狠狠地反击来犯之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又无援军,随后,南楼的团队部分队员突围而出,余下的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炳七壮士关上一楼铁门,在楼顶架设轻机枪,决意凭楼死守,誓与南楼共存亡。南楼七位勇士在楼内坚守了七天七夜,在弹尽粮绝之时,日寇用大炮将南楼击穿,并施放毒气弹,七壮士中毒昏迷,最后,被日寇肢解弃尸潭江。

故事听起来很惨烈,但它却真实纪录下了这段历史。在开平的碉楼中南楼看起来是极其普通的一座,没有特别出众的外表,但经过战火的洗礼和硝烟的熏染,弹痕累累,南楼的意义在于它已成为抗日历史的见证。望着眼前的南楼,我仿佛看到了在日寇肆虐,硝然弥漫的年代,赤坎司徒氏七位抗日英雄在这里谱写的精忠报国、气吞山河的伟大乐章。

赤坎镇(2004-8-18 14:20-14:40)

彻彻底底的说我只是路过赤坎镇,离开南楼后,吴先生坚持要我们一定去参观立园,赤坎正好在去立园的途中。早就听说过赤坎镇的骑楼连绵成片,建筑的气势不亚于广州西关的骑楼。不同于广州西关纯正岭南风味的是,赤坎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的精华结合,赤坎的建筑大多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楼高2至3层,整齐而别致也是赤坎建筑的独特之处。

车驶入高高低低檐间的巷子,吴先生说这就是赤坎镇了。只见车窗外有少年骑着自行车经过,拐出好看的弧线,紧跟着他后面的是辆中巴车,在小心地转弯。虽有车驶过,但街道却是安静的,没有扬起尘埃,于是三五成群的人可以站在路旁悠悠的闲聊着。如果按下这样的照片是不是会觉得眼熟?似乎曾在哪里见过,但确实一下子又想不起来。吴先生这时又开了腔,八十年代成龙在这条街道上拍过不少的电影,原来是在一些怀旧的影片里。

吴先生把车停在江边指着对岸告诉我,这是司徒图书馆。沈云飞在我望得入神时,偷偷一个人溜进了司徒氏图书馆,也许他正在找寻南楼司徒七壮士的历史?赤坎是有两个图书馆的,一个立于堤东,一个据于堤西,隔着潭江遥遥相对,连建筑式样都极为相似。华侨在外虽多以经商致富,但自幼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熏陶,华侨竞相捐建图书馆可以看出赤坎浓厚的文化底蕴。

司徒图书馆所在地正是赤坎欧陆风情街。只见古色古香、西洋风韵的骑楼栉比而立,江水,小船,石桥,古树,稀少的行人,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一幅经典怀旧照片。中分时分,有人撑着大红色的洋伞从拱桥上走过。当头的太阳,拉不出长长的影子,但仍能看到影子中的散佚的前尘旧事。

如果下次独自来开平,我一定会赤坎江边住下。清晨起一个大早,慢慢的走到骑楼下,静静的听楼上人家播放周璇的歌。于是推开一扇尘封的门,有个人过来讲往事,这是你小学时候打烂的猪仔钱罐,那是你中学时侯扯断了线的蝴蝶风筝,还有害你把眼哭肿的小丑鱼,其实没有死,都还在鱼缸里,一条也没有少。

立园(2004-8-18 15:10-17:00)

吴先生把车开到立园的大门口,下车买好门票塞到我们的手里让我们进园,于是这个AAAA级的风景区就这样进入了我的开平碉楼行程中。之前因未打算来立园,也就没有查其相关资料。拿着大门口派过来的立园宣传单张,随便扫了一眼,却被一行字吸引住了我的眼球:立园是中国绝无仅有的华侨私人园林,既有中国园林的韵味,又吸收欧美建筑的西洋情调,将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中国华侨私人建造的园林中堪称一流,也是中国目前发现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

私人园林,我抬头看着不远处精美的建筑和望不到尽头的园林,不由得感叹自己的肤浅。到开平看古老的建筑,却差点与这融汇中西文化为一体,既有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又有中国园林最传统的亭、台、楼、阁,风格独特的宝贵建筑遗产擦肩而过。不由得仔细看起手中的资料:立园是塘口镇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回来兴建的,历时十年,民国25年(1936年)初步建成的。立园的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三个区用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巧妙地用桥亭或通天回廊将三个区连成一体,使人感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亭台楼榭,布局幽雅,独具匠心,令人有巧夺天工之感。

立园的主人叫谢维立,园以主人名,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可是一般人忽视了一个更深的含意,就是立树立人的含意。园林离不开树木,可是将树人寓意于园林之中就不多见。走在园中,一些棕榈树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些棕榈树历经七十多年的风雨雷电,树干已经相当粗糙,可是仍然高昂挺拔,绝无旁枝,绝不弯曲,且依然生气盎然,高耸出园中一般树丛之上,就像一个个腰杆挺直,胸怀坦荡,凛凛然的正直之士屹立于立园之中。最让我感叹的是这些棕榈树大多是成双成对显赫地对称地立在大牌坊两旁,也许是隐藏着谢维立一生对爱情执着追求之意。

谢维立一生娶了四个太太,旧时有钱人家大多是风流成性,拥有三妻四妾是平常事,难道他也是一位生性风流、处处留情的花心阔少?其实谢维立是一个感情十分专一,他一生所娶四个太太皆是命运的巧合,姻缘际遇,其玄机之处正在于此。在立园大花园的西南角,有一座四层的塔式别墅,名为“毓培”。这座别墅仿效中国古式,日本寝式,意大利藏式,罗马宫式的建筑风格,小巧玲珑,精美别致。这座别墅是谢维立为纪念爱妾所建,据说是给他四位太太每人一层。每层地面情趣各异,爱心独具,园主巧妙地构思了四个"心形"连在一起的圆形图案,用彩色的意大利石磨嵌于每个厅,房正中,寓意园主对四位夫人一视同仁,与她们的爱已达到心心相连,心心相印的境界,可谓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中午时光,在立园里观赏走累了的我们坐在园中的露天小餐厅荫凉的棚下吃着开平著名的美食凉粉。歇下无事的时候开始对沈云飞的玛米亚RB67感了兴趣,在取景器内看到了一幅幅动人的图片。如果有一天我对120着了迷,第一毒手肯定是沈云飞,排下来就到立园了。

转自:http://www.cameraunion.net/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4245728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