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周六上午,欣喜地知道周六日都不必工作,于是心血来潮,决定去开平走一趟。 从珠海到开平立园,只需两个半小时车程。这是一座中西合璧、古色古香的园林。洋楼外墙装饰精美。碉楼拔地而起,防洪防盗。别墅既有洋楼的精致,又有碉楼的实用功能。牌坊大概源于大观园,鸟巢则为罗马式,藤架则酷似英女皇的皇冠。人造的河里畅游着许多金鱼,夕阳映照在水上时,与“晚香亭”的意境非常吻合。河上还有几部人力的水车,虽已残旧不堪,却平添了乡村的风味。 立园旁还有许多民居,其中一些引人注目。于是一路走去,在田园中的一座碉楼前赞叹不已。楼顶两侧都有园桶状的建筑,原以为是水塔,后来才知道是炮台兼了望塔,下方倒T型的缝隙就是用来射击和了望的。碉楼的墙用钢筋混凝土做成,一般5层或以上,每层都有外小内大的枪眼,窗子以铁板防护,易守难攻。建筑风格包罗万象,以欧美为主。当年侨乡人相对富裕,盗劫较多,碉楼大派用场,众多邻近的碉楼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现在已经落后于时代,基本没人居住了。然而它们矫健而秀丽的身影,总能吸引游人的目光。 6日上午,沿着潭江一路寻古探幽。在富有岭南特色的骑楼群后、潭江之滨,我们找到了荻海风采堂和风采楼。那座余姓后代为纪念祖先而建的风采堂,不但雕梁画栋,还不止一层,这在祠堂里实在是我见所未见。 潭江边,南楼昂然矗立。当年司徒氏七人在此抗击日军七日七夜,最后壮烈牺牲,平常的一座碉楼于是闻名遐迩。旁边的潭江呈S型缓缓流过,对岸的蔗林青翠欲滴,三两艘鱼舟间或经过……烈士们若是看见如今国土安宁如画,肯定大为欣慰。 江边的这条公路,实在算得一景。左边波光潋滟,路旁紫荆灿烂,右边的乡村堪称洋房碉楼博物馆!忍不住到村子里参观,阿婆好客而友善,我们得以进入一位美国华侨的华丽洋楼,顿时觉得气温降低了几度——这些房子都有冬暖夏凉的功效。地板的图案色彩鲜艳,外墙却经受日晒雨淋,班驳而苍老。主人在外国,房子给阿婆居住、养鹅,不知是洋楼的悲哀还是新生。而开平的洋楼的命运,目前大概如此。 洋楼虽美,却已远离现代生活的需要,被冷落是必然的;某些过去辉煌的文化,例如毛笔书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结果也一样。 开平一中红楼、司徒氏通俗图书馆、赤坎骑楼古街、瑞石楼,全都是中西交融的华侨文化的体现。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则是革命情怀和浪漫爱情 ....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