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烟雨苏家围(四) |
[游记]烟雨苏家围(四) |
2008-05-22 alibaba.com |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十 看罢碑文,感概万千。一代人的梦想,却要几代人来实现,一旦实现,又惠及子孙万代。真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又想,苏轼本四川眉山人,其后代先后迁居湖北、江西、广东,至天荣一代又回四川,到秀弘一代才客居河源。想我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这语音语调不知历经了几次变更,这血液中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难怪有古语有云:八百年前,一家人也。那,从今天起算,八百年后呢?这苏家围是否还存在呢?我的后代在八百年后是否也能再度重游? 一路任细雨拂面,江风一路轻柔吹拂,一路慢行沉思。 一些破败的残墙断壁映入了眼帘,在茂盛竹林的后面,一块碑文提醒我,那是东山学堂遗址。细看,才知这学堂有些个来历,建于明朝正嬉十一年间(公元1516年),曾出了进士一人、举人2人、秀才30余人。。。。。在清朝道光年间的一次河源生员汇考中,全县共考取了24名秀才,光东山学堂就考取了12名秀才。这些数字,足以说明该学堂的辉煌和这儿地灵人杰。只可惜,该学堂在1954年毁于东江大洪水,破败至今。。。 转弯拾阶而上,一些保存完好低矮陈旧的残墙断壁,上面涂刷有文革时期的标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再向前走,“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打倒一切反动派!”、“要斗私批修要拥军爱民!”。。。。。。 这些话,从字面上理解,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是,我却从一些个字词中感觉到了当时的冷酷与激烈,“抓”、“打倒”、“斗”、“批”。。。。光这些,作为当时人民的对立面,不晓得该有多少罪受。雷锋有一句话:“对待同志要象春风一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的无情”,当时人民的敌人,不用打不用骂,光这些标语这等气势,足以吓个半死了。。。。。。 十一 客家民俗表演馆,在闲遛时无意中发现。里面坐满了游人,都在等待表演。等了半天没动静,便起身离开,刚走不远,里面就响起了咿咿呀呀的山歌声,大人们唱的,比起刚才在千年古榕树下听到孩子们用清纯童音所唱的山歌,其质感美感,差远了。。。没再回头。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是一条标语。这是条年代更为久远的标语,可是,却发现了其中的猫腻。这标语是后来人们涂刷上去的,绝非由那久远的年代保下来。单看那曾粉饰过的墙壁,就清楚这不会是一个“古迹”。或许,原先这墙上是有这么一条标语的,只是在外墙装饰一新后又补涮了上去。不得已,这样来说服自己。 不过,光这一条标语,也让人的热血沸腾起来。了解过那一段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中国人民经历的一场在国门之外不屈不挠抗击列强、打出国威军威的一段历史。从那时起,就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民是说话算数的、不可战胜的。 “毛主席万寿无疆”这标语清楚地表明了当时的人民多么爱戴毛主席。但是,也暴露出了中国历经几千年封建统治之后,在新中国,在毛主席的晚年,愚忠思想仍很有市场。过分的愚忠,才会是导致文革造成巨大的破坏吧?我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只是后来从一些教科书、资料中了解,曾发生的现在看起来让人心酸、拍案、可笑的历史。没有经历过,我还是不对那段历史进行评说,留给后人、留给历史吧。 |
转自: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gechuan163/article/b0-i1922505.html2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