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老豆游记 登高黎贡山

[游记]老豆游记 登高黎贡山

2008-06-10    sohu.com

搜狐博客 > #小锅米线佐料多# > 日志 > 我身边的乐事

2008-02-27 | 老豆游记----登高黎贡山

标签:高黎贡山 怒江 北风坡 避风崖 斋公房

临晨六点,一夜激动无眠的我起身点火做饭,有照片见证,看我忙得多欢,仿佛没有间隔四十年,重回“大地坡”就找回了年青时代的本真自然。登山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年龄段,男女共八人,摩托车三辆,近年“大地坡”的变化可见一斑。年青人骑摩托先走,那是一段颠簸起伏的乱石路,登山前我首先要保护好我的腰杆,因此选择步行。经“侯家寨”,“山脚民族寨”到“平地村”再坐摩托车至“林家铺”,将近八公里路程。近年兴起访古怀旧走老路风气,为方便登山者专门修成了这条简易车道,弯道坡陡处用尖石铺筑,防止越野车车轮打滑,却不经意成了一条摩托车专用的魔鬼赛道,居然把后视镜都颠断了。然而在七十多年前,家住海岛的日本人攻进中国,一路南下到广西,另一路攻克新加坡,经缅甸陷腾冲,中国人嚷嚷“鬼来了”!一路望风而逃。为拦截由保山渡怒江而来的国民党军队,日本人首先修成了这条军用公路,用卡车运送物资到高黎贡山顶固守防线。(当然此番防守日本人是失算了,国民党军队转道在松山发起了反攻)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国耻,那么这条通林家铺的要道是日本人留给我们的一个教训:一个民族的崛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只可惜我们至今末领悟到这个中的精髓,我们津津乐道是“地道战”,“小兵张嘎”们打败了日本人,殊不知松山之战光复腾冲,才是抗战中唯一从鬼子手中失而复得的精彩战例,以党私掩盖历史真像,令英魂难慰,援手寒心,实乃真国耻!

“林家铺”是真正登山的开始,几十年乱砍乱伐大军望山兴叹而休止,才幸运的留下了这一片原生态的半山阔叶林,以硬壳栎,桤木,山毛榉,大树杜鹃为主,树径粗壮,只是珍贵的楸木,桦木,楠木已踪迹难觅。小路在林间穿行,突然前方寂静的树林中有动静,还没等反应过来是什么回事,就见树梢上蹦窜着几只黑白相间的猴子,狂喜!相机却不在手中。等同伴闻声赶来拿起相机,猴群早已发现我们,只听一声长啸,为首一只硕大的猴子带头奔逃,其余猴群相随攀跃四散而去,虽然匆匆按下了相机快门,却不知是否捕捉到一两只如风而去的猴子身影,不过我清楚的观察到,这不是普通的猕猴,而是黑毛白眉白尾梢的黑叶猴,总数二十多只,估计是下到左侧山峡底喝水,一路觅食而上(这个季节橡实是它们的美食),吃饱喝足,在树梢上等待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这些早起的登山者不经意打扰了它们。我为与猴群的不期而遇欣喜,野生动物的重新回归,是近二十年封山育林的具体成果。由于严禁牛马牲畜进山,昔日 的进山便道都被繁茂的蕨类植物覆盖,寻路而上来到一处相对平缓的坡地,遍地是尽染白霜而枯死的蕨类植物,一踩一滑脚,这里叫“撒马坝”,当牛群马帮从坝区上来都在此地休息,牛马四散吃草,人搭锅做饭,准备第二天天不亮就上山,因为沿途有一种有毒植物,牛马吃了会拉肚死亡,摸黑前进是不让牛马吃到这类植物。

腾冲不通公路之前,脚下这条古道是永昌到腾越的交通要道,盐,糖,布匹等生活必须品都靠马帮往来马运输,最早可追溯到南昭大理国时期,由“戴理子”(古时大理白族人)所开辟,通公路以后若干年,还一直有少量民间马帮往来,人民公社时代,归集体所有的大牲畜都在山上逐草放牧。早年间,永昌府在山上设岗哨,对往来的马帮进行盘查管理,留下一个叫“岗亭”的地名,岗亭对面白雪皑皑的山谷中,抗战时期曾经坠落过一架美军运输机,九零年代,人们找到有关遗物,确认美国人雷特福德为支援中国抗战在此光荣献身,故取名“雷特福德崖”以志记念。失忆的民族是悲哀的,只记往仇恨,忘记爱和感激同样悲哀!

我们继续前行,峰廻路转,不知不觉到了山南,明显感觉气温升高了,到达植被最繁茂的地区,落叶铺成一条彩斑斓的林间小路,满是苔藓的石道上,马帮留下的马蹄印清晰可见,

不由人感叹岁月沧桑。背阴处的高大乔木遍身苔藓包裹,蛇样长藤上飘曳着絮状树挂,几天前的大雪有些树木经不起重负纷纷倒下了,横亘在路上,有时得攀越,有时得伏下身钻过去,更早些倒下的树干都腐朽了,脱落的树皮像层压的化石竟有一尺来厚!同行的“国恩”年青时常年在山上放牧,腾冲人大都有诙谐幽默的天性,四处奔走的赶马人尤甚,他们中间流传着许多调侃“西练人”(腾冲地方人)愚蠢笨掘的小故事,说是有个“西练人”赶马从保山驮瓮到腾冲,最艰难的路都走完了,却有一只瓮倾翻滚下山菁,剰下的一只无论如何也拴不到马驮子上,“西练人”鬼火一绿,把剰下的这只瓮摔碎了,心疼不已,却意外的发现掉下山菁的那只瓮卡在树丛中居然完好无损,于是费尽力气搬上来,同样的问题出现了,单独一只瓮根本不能在马驮子上保持平衡,咬咬牙一跺脚,干脆把幸存的这只也给摔个粉碎。风趣的笑话让人暂时忘记登山的疲惫,拐过一个弯,但见巨石突兀的横在路端,人畜只能单独穿行其缝隙中,好凶险的路段,脑海中突然闪现出电影中马帮遭遇拦截的场景:衣着褴褛的土匪突然出现在巨石上,挥舞长刀,向着惊恐万分的商队高喊:“要从此山过,留下买路钱”不出所料,此处正是当年劫匪出没的地方,名曰:强盗房。善存有人力修砌的石阶,通向密林深处劫匪的老巢。

又是峰廻路转,经过有名的“小八弯”“大八弯”气温不知不觉又变凉,路的转角处有了堆积未化的雪,山箐里水流撞击岩石的声音越来越响,我们已经来到江苴河的发源处,雪山消融的雪水从巨大的乱石中奔流直下,滋润曲石江苴遍布油菜花的田野,汇入“龙江”入澜沧江奔东南亚,著名的国际河流经由这些遍布群山中的小溪汇流而成,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是高黎贡上给人的直接感觉,山有水而灵动,水因山而富积。绿水青山是人类赖与生存的宝贵资源。

路越来越陡峭,有些地段几乎是在山崖乱石间逆水流而上,呼吸越来越急促,倒不是因为缺氧,是山风太大,风从谷底呼啸而来,将脚底奔流的溪水瞬间冻成冰凌,结成方块状的冰晶,晶莹剔透,异常漂亮。在乱石中穿行,脚底时常打滑,增加了攀爬的风险,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失足滑下深涧,气喘唏唏,一抬头,黑呼呼正对脑门的是碉堡的枪眼,这是当年为抵抗日本人而修建的水泥碉堡,是保存至今的抗战遗迹,地势险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地,可人一旦没有了精气神,空有天险雄关一样是闻风丧胆、望风披靡,排除历史的噪音,当年日本人是怎样越过了这座横亘于要冲中的堡垒,到达山顶修筑起他们的防御工事,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反正对于我来说越过“雪冲”上的这个碉堡并不费太多力气,因为这里就是以险峻闻名的“北风坡”,狂风呼啸、站立不稳,手脚都冻僵了,国恩衣服更单薄,早已窜至一悬崖之下,猫下腰打哆嗦,招呼我过去,我往崖下一钻,顿觉风势小了很多,名不虚传,此处正是“避风崖”。此时我们背向高黎贡山顶,面朝来时险路,极目远眺,遥看坝区阡陌纵横,荫荫葱葱,顿觉心胸开阔,滚动不已,最险恶的地段已在脚下,稍作调整,开始了登顶前的最后冲刺。因为风势减弱了,积雪更加厚重,放眼一片白茫茫,山凹处积雪深至没膝,最耐风雪严寒的刺竹是这里的主要植物,一丛丛生长在风雪中,盘根错节,挺拔而保持翠绿。国恩想扳下一根,给我做拐杖,两人用尽全力,竹根倔傲依然,最后还是国恩寻到一个洞穴,那里的竹根被竹鼠咬断了,才合力将其拔出来,现场制作了一根标准的龙头拐杖,成为我此番登山最珍贵的纪念物,有了拐杖支撑,尽管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感觉轻松许多。正此时,听见先行探路的国恩在大喊:“到顶了,看见斋公房了!”我有些诧异,不敢相信,紧走几步,发现自己确实是驻足山顶。眼前突然一片开阔,整个人正迎着东边灿烂的阳光,右手边被白雪覆盖的正是久闻不得见的斋公房,一阵狂喜,我仰面朝天倒在雪地上。

斋公房是一个古老的遗迹,但凡高山大川,只有隐者留其名,顾名思义这里曾经居住过一位不杀生的护山使者,他在此思索冥想,因为这里离天最近,同时为劳苦疲惫的过往者布施他的善行,遗迹早已损毁,如今的斋公房是毛石新砌的三间套院,连日大雪几乎将其全部覆盖,站在围院的石墙上远眺,青山如黛,景色壮美,其间可见蜿蜒奔流的怒江和通往六库的盘山公路,我看了时间中午一点正,整个登山用了三个半小时,中途不曾休息,是一次真正的体能测试。

转自:http://superjjo.blog.sohu.com/80311318.html37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