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且停且走,且吟且唱-从怒江到澜沧江-驴友游记,游记,游记搜索,.

[游记]且停且走,且吟且唱-从怒江到澜沧江-驴友游记,游记,游记搜索,.

2007-09-08    luker.cn

且停且走,且吟且唱——从怒江到澜沧江

引子

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着手准备十一出游的事情了,当时的计划是走墨脱,为此在网上搜寻一切有关墨脱的资料。我所有的激情和感觉被那些过来人的文字和图片诱惑得无以复加,就在我几乎能把进出墨脱的线路、地图、注意事项等等倒背如流的时候,一位叫“小麦”的女孩子的文章触到了自己的内心深处。她同样记录下了自己走墨脱的过程,但是跟我看到过的文章不同的是,在她的文字里,你看不到艰辛、激情和骄傲,她的叙述非常平和,平和到你根本不知道她走的是传说中的墨脱天险。最后,面对一片惊叹和赞扬声,她非常不解:“不明白墨脱怎么会位列中国十大徒步路线之首的。墨脱的风景真的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路程的艰险也不过如此,至于民俗,我行程匆匆也实在不能评价。但至少,那里无法让人有长留多住的念头,只想一心快点走出去。”。

她这番话极大触动了我。我犹豫了,到底为什么要走墨脱?仅仅是为了走而走?——其实我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只是一直在别人的文章里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小麦的话让我再问一次自己,我甚至幼稚到莫名其妙的去问那些有走墨脱同好的驴友。(在这里我想对一些朋友说声抱歉,因为自己那些幼稚而执着的提问,虽然这样的问话不能算是不正常,但起码不那么令人愉快。)

最终,另一位同样走过墨脱的朋友说的话让我最终放弃了墨脱——她想要的正是我所期待的,而她的失望也是我所担心的。她说“偶然,在去墨脱之前,我带着很多希望。首先是尝试一下这条据说是当今中国最难的一条徒步路线,其次,我对人类学很感兴趣,希望能够深刻感受那里的风俗民情。但是结果,事实上,我的两个愿望都落空了。 目前走墨脱的人已经很多,沿途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设施,所以我相信它绝对不是徒步路线之最。当然沿江那一条线应该难度系数大很多,我没有走过,不敢断言,但是可以想象。 而由于交通等多方面原因,走墨脱的传统路线现在能够感受到的风情,和我们在书上所见和我们所想,已经差之千里。 所以,走或不走,还要你自己决定。”

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没有后悔, 对于墨脱,我想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去触摸它,所以我宁愿放弃。不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走进西藏、走进墨脱的。

那么,我将何去何从呢?

出走

九月二十六日晚上六点零五分,就在开车前5分钟,我赶上了火车。人们惊奇的望着气喘嘘嘘的我,还有那个硕大无比的背包。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一种探究一种疑问,可能还会有不可思议——如果他们知道我的背包里装着最少够吃三个早午饭的干粮,有文具、有一大包药,还有那些令他们觉得莫名其妙的睡袋、防潮垫,而我只是孤身一人。

早已习惯这样的眼神。记得两年前我决定辞职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在父母担忧的眼神里读到了这些,在以后多次的独自行走中,他们的痛心疾首他们的无奈他们的担忧每每让我觉得愧疚。当然我不能说什么,我不能告诉他们我出门老是要带这些奇怪的东西,也不能告诉他们我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偶然”,我只是笑着说,我要去的地方人很多很安全,旅游设施已经开发得非常完善,我很快就回来,只是出去休闲一下而已。

行李架上放满了东西,背包只能暂时放在脚边。在列车轰隆隆声中,望着背包外空荡荡的地方——那里少了帐篷,我有点恍恍惚惚,我甚至希望列车就这么驶下去永远不要有终点,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去做什么——帐篷我是临出门才拿出来的,那一刻我失魂落魄如游魂一般….

我因为脚伤未愈不得已拿掉了帐篷,而潜意识里的那份执着最终让自己没有带太多的遗憾回来,比如一直带着那一大包的药还有食物。

第二天一早8点左右到了昆明,然后马上坐快班车到大理,在大理休息一晚后,第三天一早又坐车7小时,28日下午3点左右,我终于到达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

和顺,这样的名字总会引起我前世乡愁般的情怀,在和顺的日子,真的很难用言语来描述,那是过于安逸的三天,那世外桃源般的清幽,和谐、宁静而安详。这是一个美丽得让人无法不留恋的地方,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心底最柔软的记忆,在这三天里我变得那么软弱、依赖、依恋………

和顺,顺和,和和顺顺……

--------------------------------------------------------------------------------

初见怒江

十月一日,阴,腾冲——六库。

带着对和顺的深深眷恋,我踏上了前往六库的路途。和顺的山水带给我太多的温柔,过分的沉迷我害怕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行程。离开的那一刻我分明已经感觉到一丝犹豫,仿佛内心在抗拒着什么。人的本能其实是追求安逸的,只是我们常常不安于这种安逸和平静,不安于时间的贬值,我一次次出行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不让这种本能成为习惯。

汽车开始翻越植被丰厚的高黎贡山,虽说是南方人,大山和绿色对自己来说已经不再新鲜,可是面对高黎贡山的雄伟气势我仍惊叹不已!资料上介绍,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这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垂直气候。果然,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酷热难当,转了几个弯,才上到半山就已经是乌云密布,凉气袭人。当车子爬到山顶,往下一看,只见山峰陡峭、山势险峻,真是叹为观止。

经过怒江大桥的边检站后,颠簸的道路就开始贴着怒江向峡谷北进。这个季节的怒江水还看不到碧绿的颜色,不过比起夏季那浑浊的土黄色倒是清亮的许多。江水时而咆哮如雷,时而平静温柔,特别是在芒宽境内的一段,秀美的风光几乎让我忘记了自己是行进在怒江峡谷里。这里被誉为“怒江第一坝子”,进入芒宽境内,视野豁然开朗,峡谷险峻的“V”形也不那么陡峭了,江水呈现出另一种温柔,两岸有大块的水田台地,青山秀水,稻浪翻飞。

我贪婪的望着车窗外的江水,这就是自己期待已久的怒江吗?有个诗人说,怒江是属于男人的,那里充满了雄性美。“雄性”,多么令人怦然心动的一个词!我想我一定是受了诱惑,否则怎么会这么义无反顾、迫不及待的想要触摸它呢?

黄昏时分,当峡谷越来窄、越来越险峻的时候,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远处的碧罗雪山,州府六库到了。

六库是怒江州州府所在地,小小的县城被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包围着,奔流不息的怒江在两座山中间、在城中呈“S”型穿流而过,将县城一分为二,两座铁索桥连接着两岸,房屋沿坡而建。

去怒江的人,不少是专为“澡堂会”而去的,据说看“澡堂会”的最佳地方是登埂,登埂乡离六库只有12公里。在除旧迎新的日子里,散居在峡谷深处的僳傈人都要到有温泉的地方进行沐浴,登埂乡的“澡堂会”早在百多年前就形成了,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对歌赛诗澡堂会,每年春节,附近的僳傈人都扶老携幼、带着行李、食品前往温泉,不分男女老幼共同沐浴,趁兴对歌,很多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跳舞相识,并订下终身。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已经把“澡堂会”发展成为一种风情旅游,“澡堂会”也由原来的男女同池改为男女分池, 据说政府还规定,原则上不能拒绝游客拍照。真是可悲可叹!我无意批评当地政府的做法,也无意贬低专门去看“澡堂会”的游客,其实男女共浴也好分池也罢,如果没有那种融入其中的自然感和认同感,而只是怀着一种猎奇的心理去看、去拍照,个人以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不尊重。

天气不太好,灰蒙蒙的让人感觉不爽,心情一直兴奋不起来。在县城里逛了一圈,实在是乏善可陈。走上向阳桥,看着奔流的怒江,远望两岸延绵不尽的山峦,心情才稍微变得开朗一些。喜欢开阔的视野,喜欢一望无边,这种时候,呼吸都要比平时来得更深更自由。

漫步在轻轻摇摆的吊桥上,耳边微风轻拂,细细的雨点打在脸上有一种冰凉的舒服。已经过了晚饭时分, 桥上有老人在散步,有年轻的母亲带着可爱的孩子在嘻戏,有甜蜜的恋人相拥而语,在这宁静的画面中,怒江永远这么不知疲倦的奔流着,年复一年、默默无语。

发了短消息告诉朋友自己有点郁闷和失望,回复说“想回来就回来吧,不要勉强自己。”我答应了,可是我知道自己是不会就这么回去的,望着桥底滔滔不绝的江水,我的思绪已经飞到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地方,我指的是那座“废城”,现在人们称为废城知子罗,她原本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碧江城”。

--------------------------------------------------------------------------------

六库的向阳桥

--------------------------------------------------------------------------------

消失的县城

汽车把我放在匹河乡后继续前行,望着渐远的车我有点茫然。这里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几家餐馆和小杂货店沿着公路一字排下去,路的一边靠山,另一边就是怒江。除了到站的客车带来暂时嘈杂声,除了守店人,见不到一个人, 也听不到说话声,真太静了。

一辆破得乱七八糟的小货车载着我还有两个乡下孩子上山了。看到路边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碧江旧城”,写的是旧城而不是废城,这是不是意味着人们的某种怀念?“废”,这个字给人的感觉远比“旧”要更有想象力,我似乎我更愿意体会一下那种荒凉和凄惨,此时灰蒙蒙的天和绵绵细雨更进一步加剧了自己的这种BT心理。

山路盘旋而上,路的一边紧贴着大山,另一边就是悬崖绝壁,悬崖下是滔滔不绝的怒江,山路一弯又一弯,颠簸曲折,好象没有尽头一样。当远处的怒江变成一条细线的时候, 一抬眼,两幢楼房还有一幢尖顶圆形建筑孤零零的伫立在山顶上,这就是知子罗。

司机说在入口处等我,叫我自己慢慢看。

只几分钟就走完了城里唯一的街道,这里跟一般的小县城没什么区别,柏油马路,青灰色的楼房依山而建、比比皆是,有小操场、篮球场、还有精致的八脚楼,一切都那么安然有序。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荒草离离、残垣断壁。街道尽头是一座教堂,白色的墙壁在这样灰蒙蒙的天空中显得特别的引人注目。

可,这是一座空城。

街上萧条冷清,静息无声,安静得令人发怵。我呆站在路中间,一下子不知道要做些什么。这里仿佛有某种诡异的气息在迷惑着我、引诱着我,我失去了思维和控制,想追随但又害怕…….一阵风吹过,翻起地上的片片落叶,不禁打了个冷颤,是阴冷的感觉,于是竖起衣领匆匆往回走,我甚至不敢再拍照,匆忙中似乎听到身后有某种响声,下意识的回头,空无一人。

路过来时的房屋看到几张毫无表情的面容,陌生、漠然、奇怪,对的,不是好奇而是奇怪,或站或坐,就这么定格在青灰色的房屋、凋敝破旧的门窗、破碎的玻璃,几双眼睛一言不发的盯着我。

好象是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带走了所有的人,只留下这死一般的寂静。

看到在路口等待自己的司机和货车,有种回到人间的感觉。

司机告诉我,现在这里的居民有的是搬迁出去因为住不惯又搬回来的,有的是从很远的深山里出来,反正他们没有家也没钱没地,发现这里空着于是就住下了。这里的房间又大又空,可是他们一般都只占着那么一小间房,常常一大家子人就住在那么一间房里。问原因,说是习惯使然。

是习惯或是一种惶恐?我更愿意相信是前者。

这里曾是怒江州政府和碧江县政府所在地,后来地质学家预言,这里要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县城即将被掩埋。于是,举城迁出,碧江县城废绌,这里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空城,从此“碧江县”这个地名,从中国的地图上永远消失了。转眼二十年过去了,预言中的灾难迟迟没有兑现,预言也成了一个悬念。

虽然现在这里还住有人,可是你看不到任何希望的迹象。门窗破了,用纸皮或者烂木板挡一挡,屋外杂草丛生,墙角青苔满布……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是如此弱小无助,也许我们能做的只有敬畏、顺从和等待……

出城了,极目远眺,青葱满目,梯田层层,麦浪随风而舞,几栋白色的小屋如点点繁星镶嵌在这黄绿色的画面中,夹在两岸崇山峻岭中的怒江从天边静静而来,多么心旷神怡!

城里的阴霾,随之而去。

知子罗远望

转自:http://www.luker.cn/youji/viewyouji.asp?id=553434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