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雷州古城 |
[游记]雷州古城 |
2008-05-22 163.com |
雷州由于历史的渊源地缘关系,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在雷州钟灵毓秀的红土地,人文荟萃,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遍布城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57处,其中雷祖祠为国家级,三元塔为省级,真武堂、韶山古戏台、东岭莫宅祠堂、唐代墓葬等4处为地市级。市博物馆收藏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均居全省县级博物馆之首。该馆是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文物古迹是雷州数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雷州先辈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分重视文物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拨巨资,群众积极筹善款修葺、恢复文物面貌,抢救了大批文化瑰宝。以文物为依托,结合自然景观,在雷城修建了西湖公园、三元塔公园和雷祖祠旅游区,形成城内、城外和近郊三点一线的参观旅游网络。当游人漫步雷州,徜徉于旖旎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于名胜古迹之间,面对诗情画意,其乐融融。 雷州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如留下“九耳呈祥”动人故事的唐代俊杰陈文玉先后任东合州、雷州刺史,功勋卓著,曾被太宗降诏褒奖:“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他被后人尊为雷祖,立祠纪念,又如历官福建古田、台湾知县、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的陈瑸,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被誉为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迄今,台湾仍流传脍炙人口的“陈瑸放犯”故事,再如乾隆年间进士、翰林编修、大家者陈昌齐(字观楼),他书示村民的“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的哲言至今仍振聋发聩。明、清之秀,仅雷州府辖下的海康县就孕育出22名进士。 |
转自:http://goldteagz.blog.163.com/blog/static/452580212007811544492023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