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山日记》后记 - 广东省岭东佛学院、潮州开元寺、人海灯、开元论坛、佛学 http://wwww.rhd.net.cn 潮州开元寺·岭东佛学院 首页 | 最新要闻 | 开元聚焦 | 学院动态 | 公益慈善 | 活动剪影 | 开元风光 | 学院文集 | 《人海灯》 | 菩提论坛 最近更新 ·印度佛教真理观略论 ·合掌观音 ·略论震华法师的现代佛学思想 ·“如来禅合祖师禅”:晚明禅学 ·五代潮州高僧道匡禅师 ·人生的“三大件” ·佛教与临终关怀 ·汤显祖与达观 ·从“自觉”字联想到的 ·消尽业障得往生 热门文章 ·看破与看不破 ·岭东佛学院居士护法团朝山参学 ·禅宗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影响 ·达诠法师担任岭东佛学院院长 ·纪念弘澈老和尚圆寂一周年追思 ·参 学 游 记 ·重庆传授三坛大戒法会 ·学佛人与常人的善行 (外一篇) ·乘佛愿力 必得往生 ·略述丛林中的职称 当前位置:主页>人海灯>文章内容 《茗山日记》后记 来源: 作者:作者:觉 真 发布时间:2008-03-12 (编者按)中国当代高僧茗山法师,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及南京栖霞寺、宝华山隆昌律寺、无锡祥符寺、盐城永宁寺、射阳息心寺等著名丛林住持。茗公深入佛法,学贯显密,禅净双修,戒德香严,兼擅诗文、书法,为佛教文化、国际交往、世界和平作出了毕生贡献。现《茗山日记》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刊特发觉真法师为其恩师《茗山日记》所写后记,以飨读者。 为佛教界广大信众期待已久的《茗山日记》终于在各界人士的盛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正式出版。这不仅是佛教界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我国文化出版事业中的一件大喜事,意义远在一部名人日记之上。 茗公上人定慧双修,行解相应,学贯显密,禅净为宗。他是佛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法祖太虚大师之遗志,不囿于一宗一派之见,亦不拘泥于古德时贤之尚,而是融通各宗之旨,贯摄诸家之长,兼收并容,契理契机,重在修持,重在实践。我认为,这部日记,正是茗公上人学佛实践的实录,也是他潜心修持的心路历程。 茗公上人是我的剃度恩师,我有幸随侍左右,跟踪南北,耳濡目染,亲炙门下。每天记日记,是茗公上人八十年来常行不辍的良好习惯,尽管一天极忙,讲经、弘法,参加佛事,接待来访,当众开示,或研墨挥毫,乃迄深夜,甚至凌晨,然日记未记,仍不就寝。必待日记记毕,方才告蒇一天。上人弘法之勤,自律之严,撰述之丰,躬行之笃,于此可见。日记中不仅记人、记物、记事、记言,而且有诗、有联、有法语、有书信;睿思颖悟,嘉言懿行,足资楷模。这部日记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更是我们以茗公为榜样,学佛修证,通往圆悟宝钥。 茗公上人的日记,是他崇高人格的化身。字里行间,在闪现着他的人格魅力。他老人家磊落无私,慈心仁厚,谦逊质朴,忍辱礼让。从儒家言,有古君子之风;从佛家言,坚持六度万行,恒顺众生。他追求真理,不务虚名;爱国爱教,以戒为师;约束自身,言行有度,待人宽而责己严;真正是虚心、慎独、宁肯吃亏,不能亏了他人。他沉静寡言,不善应世,人前人后从来不谈人非,不说人过,对自己亦不文过饰非,不覆二过;最为难行能行的是闻谤不辩、不嗔、不记,这是我最为感动的。回忆我在恩师身边的日子,也是我心神最为宁静、杂念不生、惕然自厉、从无荣辱得失之虑的日子,这就是因为恩师的言传身教,示我以范,对我的感染和潜移默化。以我的体验,恩师的日记,是一份佛教文化财富,也是一份极为珍贵的人生道德修养的精神财富。出版《茗山日记》,让我们通过阅读、领会、融摄、获得教化、师法,这不是当代最急需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之举么! 记得有一位研究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著名学者曾经说过:读史不如读传记,读传记不如读年谱,读年谱不如读日记。他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史,传记,如果是后人的研究成果,就是比较间接的;书信和日记,是最为直接的了,不但是第一手资料,而且还有“私人”的特点。书信是两人之间的对白;日记则纯粹是写给自己看的,读书信,读日记,就最能了解主人公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对于治学而言,才能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历史尘雾中更清晰地走近历史的当事者,并与之进行深入灵魂的直接对话,难怪许多专家学者,对名人的日记,都特别重视和留心。《茗山日记》对于中国佛教史的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里,我还不能不提到江南文化书院院长、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李书有教授,他是力倡出版《茗山全集》的一位长者,也是最早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茗山文集》一书的主编。在李书有教授的整体构思中,《茗山全集》将分卷分期出版,这部《茗山日记》当然是《茗山全集》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