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万山岛之行

[游记]万山岛之行

2007-07-16    baidu.com

万山岛之行

上周的周四、周五两天,我和两位同事上了一趟万山岛。万山岛位于南海北部的珠江出海口外,距香洲21海里,是万山群岛中的主要岛屿,有8.17平方公里,也是珠海市三个海岛镇中的万山镇镇政府所在地(另外的两个海岛镇是桂山镇和担杆镇),万山镇管辖的岛屿主要有东澳、白沥、黄茅、大万山、小万山,其中只有东澳岛和大万山岛才有居民。我们这次去的是大万山岛。

周四的上午9:45时,我们从香洲港乘“九洲二号”船启航,一路上风浪不大,没有多少晃荡的感觉。这对于怕风浪的人来说是好事,而对于想体验风浪的我来说则感到惋惜。在蔚蓝的海面上行驶了50多分钟,客船靠上了第一站——东澳岛,上下了部分客人,十分钟后又到了第二站——白沥岛,只上了几个民工,没客下船。11:20时左右,万山岛的渔港湾就象热情的双臂把我们拥入了它的怀抱。

U字形的港湾口开向西南方,西北岸伸出一段巨型的水泥防波堤。客船就靠在防波堤的内侧。上了船,站在防波堤朝港里望去,整个渔港和依山而建的渔村便尽收眼下。渔港不大,此时,约有上百艘大小渔船整齐地排列在各个港区中,稍显拥挤。据了解,这些渔船白天停泊在港里,傍晚后出海作业,第二天早上回港。

与防波堤相连的是沿着港湾岸边呈U字形从西北边拐到东南边的港湾路。港湾路的临水一侧是用打磨过的花岗石砌筑的栏杆,路旁立有花式路灯,沿岸栽种的黄槿树已初成小荫,紧连着防波堤的那一截港湾路两旁绿化得特别好,花草长得飘亮,修剪也很整齐,有“万山情侣路”之称。镇政府办公楼就座落在这一头。过了镇政府门口不远的港湾路靠山一侧,排列着一些小商铺和小食店。这些商铺食店的后面和港湾路东北段靠山一侧多是渔民的住宅,靠路的前排房子还算整齐,后面的是不规则地依山而建。进前排的房不用登台阶,进后排的房,则非要登“露天楼梯”不可。渔民住宅门口大都堆放着各类渔具,甚至有搬上岸的小船,加上路旁的晾晒鱼干,便成了渔村的独特景观。

渔村中间,有一间有150多年历史的红墙建筑,大门正对着港湾出海口。这就是渔村不可没有的,渔民都十分诚心恭奉的妈祖庙。

下午,我们请来一辆面包车,翻过岛的北面,借道穿过驻军营区,到了岛上最有名的一个海湾——浮石湾。与其称之为浮石湾还不如称之为圆石湾来得更贴切,因为整个海湾都是大大小小的光溜溜的圆石块。这些圆石块真不知从那里跑来的,确实让人费解。而浮石湾的名称却也有原由。据说,过去这个海湾上有过一种火山灰岩石块,这种石块里藏着许多气泡,在水里呈浮或半浮沉状。可惜,这一次我们却没捡到这种浮石。

登山观海是上海岛少不了的项目。我们离开浮石湾就直上山顶。上山的路是刚修复过水泥路,虽然有点陡,但盘山而上,走起来也很顺畅。山高海拔400多米,山顶上设有海空雷达站。这里台风多,高大的乔木长不起来,山上尽是些小草小灌木。因常常被云雾笼罩,湿气很重,山上的一些石头都长满灰黑色的地衣。真难为长年生活、工作在这里的雷达站人员。这时,天色不是很晴朗,府视山脚,渔港全貌勉强可见,眺望四周,除了附近的小万山岛和白沥岛依稀可见外,其余的海面尽是灰朦朦的一片,稍远一点的船只,也就难见踪影了。

下山后,我们在港湾路逛海味店。其间,我们发现一间门面简朴的小店,其门头招牌上写的是“芳姐海味店”,而店里海味包装袋印着的却是“芳姨海味”,心觉蹊跷,后经了解,才得知店主叫张丽芳,是一名特能吃苦的勤劳渔民。据说她是闲不住的人,一闲下来就会象生病一样难受。她在70年代是出名的捕鱼女能手,在80年代是出名的养殖女能手,后来又带头积极发展海产品加工业,办起了“万山镇芳姐海味店”,通过海洋捕捞、养殖以及收购当地新鲜海产品,经深加工成各种海产干货。由于她晒制的海味无任何防腐剂,品质上乘,大受欢迎而名声四起,成为万山海产品的著名品牌,因此,她又成为渔产品加工能手。后来发现“芳姐海味”这一品牌被广州某公司抢先注册,无奈之下,只好改“芳姐”为“芳姨”经营。门面上的招牌是先前制作的,一直保留下来。说实在,虽然包装上印的是“芳姨海味”,在大家的心目中,它才是正宗的“芳姐海味”。

走出芳姐海味店,迈步在万山岛的情侣路上,我们身上仿佛还带着香香的鱼干味。飘亮的路景,让我们看到了万山镇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新渔港的雄心和干劲。事实上,万山镇的干部群众,一直在努力探索着如何建设发展海岛的道路。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过去这里有过两个显赫之处。一是军事方面。在冷战时期,一个岛屿就是一个海上碉堡,岛上修筑了许多军事设施,驻守着大批军队,所以有“万山要塞”之称;二是渔业方面。万山渔场是中国南海沿岸渔场的重要部分,与东海舟山渔场齐名,是中国几大渔场之一。它有过火红的渔业辉煌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过“农业学大寨,渔业学万山”的口号,可见它的名声显赫和它在全国渔业中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海洋养殖也让岛上热腾过一段日子。

今后的路怎么走?据了解,万山镇领导层已有了清晰的思路:一是抓大项目的引进,目前正全力促进黄茅岛中石化澳门天然气项目的建设,下来还会加大力度进一步促进海岛港口仓储、物流中转业的发展;二是抓海岛特色旅游,目前是重点抓好东澳岛的旅游资源开发;三是全力扶助渔民走发展渔业生产和为旅游业配套服务的致富道路;四是抓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抓基础教育提高渔民综合素质,硬、软齐下,努力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新渔村。

万山镇领导还提出了具体的设想——“走回归路线”打“渔”字牌:以海产品收购、加工为牵引,回归渔业生产、回归渔港风貌、回归渔村风情、回归渔家风俗、回归海岛原生态,开发渔家乐、海上垂钓等项目。这种“回归路线”没有什么投资风险,渔民可参与度大,容易从中得到实惠。而且渔港风貌、渔村风情、渔家风俗、海岛原生态才是最好的海岛特色旅游资源,是吸引大陆游客的最好景点。这无疑是一种很切合实际的好设想。

我诚心地希望全岛上下齐心合力,真抓实干,尽快干出成效,干出海岛一片新天地。因为我深知海岛发展确实艰难重重。海岛的仓储中转业受制于大范围经济圈发展需求和投资、管理成本远远大于陆上等因素,目前只是远景设想而已;渔业生产受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已逐步衰退;海岛旅游业受季节(冬季)和天气(台风)以及水、电成本特高的影响,发展艰辛。

入夜,港湾里的渔船都出海去了,静静的港区和依山的渔村在暗淡的灯火装点下,仿佛特意让我感受到一种期待的氛围,期待渔船明天满载而归,期待海岛渔村明天建设得更美好。

为了一睹渔船早晨归港的情景,为了分享渔民收获的喜悦,第二天一早,我就到了渔码头。并不丰盛的鱼获,并非想象中的繁忙而喜庆场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渔民维生的艰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近海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性,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爱护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岛上领导干部肩上建设海岛、发展海岛担子的沉重。

中午,我们登上回程的“九洲二号”。虽然海面比来时更平静些,但我的心里却有一种难于道明的潮涌。

原始链接:http://hi.baidu.com/80lcz/blog/item/5861b619aad0d94443a9ad2e.html
转自:http://hi.baidu.com/80lcz/blog/item/5861b619aad0d94443a9ad2e.html88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