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淇澳岛上的白石街 |
[游记]淇澳岛上的白石街 |
2007-08-02 xici.net |
踏上淇澳岛的时候正值当午,虽然天空泛着灰色,但热辣辣的太阳在头顶中央,不论是光是热一点也不含糊。虽然已经立冬,但炽热的阳光照在身上,即使一袭短袖装依然还是热汗淋淋,口干舌燥。好在岛上人烟稀少,密匝匝排列在宽阔道路两边的芭蕉树在阳光下用绿色缓解了阳光的刺目,加上满目青山做背景,于是令假日的心情在午阳之下依然显得那么轻松,那么愉快。 淇澳岛位于珠海东北部唐家镇的海对岸,是中国鸦片战争中负有盛名的一个岛屿,近年因淇澳大桥的相连使之变成一个陆岛,也使得岛上的发展步伐开始加快。岛上最著名的是一条花岗岩条石铺成的白石街,长达1千多米,同时还有一个土炮台的遗址。当地民间世代相传,鸦片战争前这里发生过淇澳村民抵抗英国人武装入侵的战斗,白石街是用被击败投降的侵略者的赔款修筑的。有关那场战斗的详细经过各说纷纭,已经无从考证,但当地确实有很多遗迹能够给各种版本的抗英传说提供强有力的物证。 2000年春,全国政协九届3次会议通过提案,将淇澳岛的“白石街”列为国家级爱国主义基地,提案认为回顾中国鸦片战争史,每翻开一页都是血泪斑斑的屈辱,不是割地赔款,就是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蒙受了极大的耻辱。然而位于伶仃洋上的珠海淇澳岛上的人民却在1833年以大无畏的气概战胜了入侵的殖民侵略者,迫使英美两方投降并赔偿白银三千两,当地村民为了让后人永记这段炎黄子孙抵御外来侵略取得胜利的光辉历史,激励后人更加热爱祖国,他们用赔款铺建了一条2千米长的花岗岩“白石街”,而这条街也是鸦片战争所有抗争中唯一扬中华之威长民族之气的胜利物证。因此,淇澳岛的“白石街”,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淇澳岛上威严的古炮,沉默的祠堂,长长的“白石街”记载了中国近代史上炎黄子孙第一次以血肉之躯、民族意志、爱国热诚抗击列强取得的胜利。 虽然淇澳岛上的白石街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今天的游历却令我倍感痛惜,虽然街还是那条街,但彷佛历经创伤,早已残败不堪。街上零零星星还住着一些居民,不少旧屋也已经被近年的一些建筑替代,除了街口的牌坊和街尾共产党六大政治局常委苏兆征的祖居还依然可以寻到当年历史的一些蛛丝马迹之外,大部分未经修缮的清代民居建筑已经风雨飘摇,古风不再,那段英勇的传说彷佛也将随着这些旧建筑的土崩瓦解,化成过眼云烟。 这是这条著名街道的牌坊。 白石街已经失去往日的风貌,留下的只是如我浙江老家那荒无人烟的祖居一样的腐朽味道。 转角处一株依然葱绿茂盛的大树还在那里寻找倾诉的对象。 街边一扇普通而残破的屋门,一看就是久无人气了。 再来一张。象这些久无人居的屋子已经成为白石街的主要现象了,看着这些多年失修的屋子已然衰败,心中万分遗憾。 街道另一角。 再来一张街角的屋顶。 苏兆征纪念馆。 苏家大门。 最早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的苏兆征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后来漂洋过海去做劳工,参加省港大罢工之后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分子。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六大政治局常委。后病死上海。 苏家用蚝壳砌的墙,这也是整条白石街至今最能让我闻到当年味道和寻找到当年风云沧桑感的不多的物件了。 这是白石街居民的文化广场,平时是晒粮食和海产的地方,逢年过节就是文化聚会的地方。然而今天我去参观的时候,除了几个孩子在玩耍之外,广场上空无一人。但广场边上的老年娱乐中心和一些屋子敞开的屋门里,到处是搓麻将的声音。 离开之前发现了白石街上还居然新修了一个二层楼的豪宅,不锈钢的防盗大门和月白色的外墙令其在整条破败不堪的街道上显得非常扎眼。大门上刻着建于2001年,并雕着苏宅。不过我知道此苏宅非彼苏宅。这是该苏宅二楼一景,有点地中海的味道了。 唉,政府啊,救救白石街吧。 |
转自:http://www.xici.net/b95752/d45102463.htm4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