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七彩云南之五木府

[游记]七彩云南之五木府

2008-06-27    sina.com.cn

木府正门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
,于是,到了丽江 不可不到木府。

木府是昔日丽江统治者--木氏土司的官邸,木氏土司统领丽江,历经元、明、清三朝,袭传二十二代,历时470余年。这在中国的民族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木府的建筑风格完全是宫廷式建筑,据说是仿北京紫禁城而建,这在明代,绝对是堪称已蔚为壮观的。明代著名驴友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曾惊叹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由此可见一斑。

木府正门前的石牌坊
“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徐霞客

木府豪华绝伦,住在里面的土司们也决非等闲,统领纳西族这么多年,也确非易事。

纳西族的繁盛时期是在明代,最多也就达到19万人,当是纳西族的地盘,是一条狭长地带,东临南诏国,也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大理段氏,人口众多、繁荣富庶。西临土波国,也就是藏族自治区,幅员辽阔、勇猛彪悍。纳西族人夹在中间,一直是处在夹缝里求生存的状态,被吞并恐怕是早晚的事,为了生存,寻找一个强大的靠山当是明智之举,于是,将目光投向了大明王朝。

机会来临的时候是在公元十四世纪,朱元璋派去云南的信使悉数被杀,怒派30万大军征讨云南,一举灭了大理段氏的南诏国,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朱元璋大悦,不费一兵一卒收服纳西,以牵制土波,稳定边界,于明自然有利。

木府万卷楼

纳西族是没有姓氏的民族,传统的采用父子连名制,比如这阿甲阿得土司,便是父亲名为阿甲,己名阿得,其若生子,便取名阿得阿某,如此延续。于是,朱元璋便将其姓的“朱”字去了上半部分,便得个“木”字,赐给阿甲阿得为姓。这朱字上半部的一撇一横原是个人字,于是,这木姓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姓氏,可见朱元璋对木土司的赏识。

在木府议事厅的门梁之上,高挂着三块牌匾,都书有“诚心报国”四字,分别为明太祖、成祖、世宗亲题,由此可见殊荣。

木府议事厅

既已臣服,便行汉制。土司有了姓氏,百姓自然也要有个姓氏,这阿甲阿得就将御赐的“木”字加了顶帽子,再背上个箩筐,就成了个“和”字,赐与百姓。于是,纳西族人有了两个姓氏,官姓木,民姓和,沿袭至今。

纳西族是个崇尚知识的民族,重文轻武,尤尊儒家,这有点象犹太的民族传统,这“天雨流芳”四字的东巴发音,就是汉字“读书去”的谐音。

天雨流芳木牌坊

木府有一点奇特之处与众不同,就是门槛特别高,门槛为木制并用黄铜包裹,如果你想昂首挺胸的进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见木低头。所谓“木”者,木头也,这木头便是木老爷的头,岂能随便踩,于是用黄铜包裹起来。在丽江,门槛是不可以随便踩随便座的。

木府三清殿

在木府的众土司当中,实不乏杰出者,最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九代土司木增,此人极具传奇色彩,原名阿宅阿寺。十岁时丧父袭任土司,就力挽狂澜,迅速化解统治危机。三十六岁悟破红尘,退隐芝山,入佛入道,五十岁又悟破佛道,化仙飞升。据说他成仙的形式很有趣,是爬到一颗树上仙去的,从此,这颗树就开始倒生,枝丫一律向下生长,就是芝山上那棵很有名的倒生树,曾有很多个植物学者来研究过这棵树,答案几乎一致,就是“不知道”。于是,就又有了个传说的版本,说是木增升仙之后,玉帝觉得此法不妥,便下令,木增为爬树升仙的最后一人,后人不可效法,于是,此树开始倒长,以防止再有人爬上来。

木增仙去的倒生树

又说木增临去时是留下一句话的,说400年后,玉龙雪山崩塌,金沙江水断流,我会再回来。如今约期已到,仍未见木增身影,于是,有人说他失约了,不过也有人说他回来了,又投胎转世为人,就是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说来也巧,1996年,恰逢400年之期,丽江发生了七点二级大地震,伤亡甚重,玉龙山的第十三峰崩倒,塌入金沙江中,造成了金沙江水断流40分钟,而在这个时候,世界银行决定贷款重建丽江。由此,人们相信,这沃尔芬森定是木老爷投胎转世,于400年后,再次回来拯救丽江的。

忠义坊 位于正门之外
“忠义”二字明万历皇帝手书

当年徐霞客游云南的时候,受到了木增的热情接待,请他住到芝山的解脱林,每日与他交流诗语诗文,并做了81道稀世菜肴款待他,对此,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还做了一一做了详细介绍。后徐霞客遍游云南,之后返回到鸡足山为木增撰写《鸡足山志》时,染病不起,木增选派纳西壮士,用一乘竹轿,将他抬到四川宜宾,又顺长江而下,终于将他活着运回江苏老家。半年后,徐霞客在家病逝。免遭客死他乡。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f3af0100aec7.html41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