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丽江古城 久闻丽江古城高原水乡的大名,早就想一亲他的芳泽。在今年这个暑假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七月我踏进了这个“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秀美端庄的古城。 我们旅游团一行十一人在一位纳西族的男导游带领下游览古城。在古城街口,导游先介绍古城的河水是来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黑龙潭,经过玉河再一分为三,形成西、中、东三条河流,继而三分为九的形成无数水流在古城中纵横流淌,造出了高原水乡的景观。大家沿着石板街道,随着叮咚的流水走进古城。 丽江古城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她的建筑兼融了汉、藏和纳西本民族的风格,民居多是二层的土木结构,还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民居是依山就水,不拘一格地随地势建房布街,房屋层叠起伏,错落有致。水绕着街道而流,我们既看到了山城的风貌,又感受着水乡的韵味。 随着我们的深入,小河边的花木柳树多了起来,这雨后的杨柳绿逼人眼,正如诗云之“碧玉妆成一树高”了,微凉的清风吹过,更显其婀娜多姿,媚妩动人,柔丝般的枝叶还深深垂下,抚弄着温柔多情的丽水。小桥一座座的横在小河上,形成了古道、小桥、流水、人家,杨柳依依,一派青葱静美的景象,真不愧于“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美誉。我们穿行于河岸柳荫,跨上小桥,争相拍下这难得一见的美景。导游告诉我们这段时间是丽江的雨季,所以河水浑浊了,要是好天气,这流水会更清丽纯美。但我们还是见到许多鱼在水中畅游,听说有活的鱼到这里都是要放生的,河边还有出售小鱼给游客放生的档口。古城的人都爱护河里的鱼,不会去捉它,不伤害它更不吃这水里的鱼,因为有传说这里的鱼是由黑龙潭的龙王变化成的。 “前面就是四方街了”我随着导游前方看去那是一块很开阔的场地,面积约有400平方米,是以五花石铺成的方形广场,它曾是古代茶马古道商贾汇集之地。这里商铺林立,有四条主街道由此向四方延伸,无数的小街小巷交接着四条主街而成网络分布。大家在这里就要分散游玩了,导游说走进这里就象进了迷宫,我们是顺水进来的,如果找不着路出去就逆水而上就能回到原来的地方。 我携妻子女儿从这里向狮子山走,沿着五花石路我们走进幽深的民家小巷。这时天上下起了雨,我们就在近处这家外廊的门檐下避雨。在这外廊一边整齐的摆着十几盆葱郁秀美的兰花,从门口旁直排到院子,近门口这两盆正盛开着,好象在笑迎客人呢。我们不禁品评起兰花来。在屋里的纳西族老太太知道有人在她家门口避雨就迎出来,招呼我们进家里坐。这真是盛情难却了,反正遇雨又走不了。走过这兰花廊,过小院,拾阶上到他家的厅廊。才让我们坐下,她又端上一小篮自家院子种的李子让我么品尝。伴着柔和滋润的雨,我们同老太太拉家常聊天。我把眼光投在这院子地面上,是谁用巧手将黛墨色的碎瓦和卵石以及石片拼成别具民族特色的花样图案,有兰花鲜花点缀着小院,小院又衬托着这典型的“四合五天井”的屋子,显得那么古朴、和谐、幽静、闲适。我不禁心里暗暗赞叹。十几分钟过去,雨收了,我们向老太太告辞,继续上狮子山。 在狮子山,成片的古柏形成林子,看古柏历尽沧桑,仍铁骨铮铮,苍劲挺拔,高高地挺立直指苍穹,不失豪迈刚劲的气概,我肃然起敬,叹服了。我手抚古柏,想起了三国时的老黄忠呢。从狮子山上向古城俯视,古城一大片鳞次栉比的民居苍瓦黛顶,一片片连绵相接,极目远望,直到烟笼雾盖处,仿如一巨幅水墨画铺展在天地间,苍苍茫茫,如烟似梦。这诗画般的境地几乎令我忘记了和团队集合的时间,猛然想起却心有不舍的无奈。 在往回的路上,我频频默念起一人家门上的对联:“天边雪映湖山色,城里水流唐宋声”这古城给我的感受太好了,她的柔美清秀,古朴静雅,纳西人的热情好客令我永远不能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