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韶关游记之一南华寺

[游记]韶关游记之一南华寺

2007-07-24    lanyue.com

一、菩提之居 —— 南华寺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一路颠颇,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第一站——座落于韶关曲江曹溪之畔的南华寺。
在双脚踏上实地的那一刻,晕车已经晕得七荤八素的我和女儿,差点欢呼,谁让痛与快乐总是并存呢!
我们贪婪地进行着深呼吸,居然发现空气里有一种淡淡的檀香味。女儿皱着小鼻子,边嗅边问是什么味。笑着告诉她,是菩萨留下的灵气!(女儿看了《西游记》,只认菩萨,不认佛祖。汗~~)

南华寺,是佛教祖宗六祖慧能法师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被后世尊称为“祖庭”。它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而且,经历代修建,现在已是占地12000平方米。
中国的佛寺,历史悠久,不仅在建筑格局上崇尚对称、稳定、雍容、大气的特征,尤其它历来负有特定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因此在布局层次上也有严格的对局。
南华寺与其他寺庙差不多,正面中间是山门,即曹溪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钟楼以日出鸣钟报时,鼓楼以日落击鼓报时,这便是“晨钟暮鼓”之由来。其后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僧房、斋堂等则分布于中路左右两侧。

大雄宝殿是寺内最大型最主要的古建筑之一,是寺院举行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殿内供奉着三尊8米高的帖金大佛及4米高的观音像,宝相庄严,神态各异。尤其四周的500罗汉像,更是栩栩如生。门侧上方的济公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表情,一哭,一怒,一笑,真是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忽然想起,曾看过的佛经(哪本忘了)上说,人世间的七情六欲,贪痴怨忿,种种俱是负累。那么笑呢,笑是否也是一种负累?无人解答。
回头见女儿拉着我的衣服,正在不停的感慨,好高的像,好金光闪闪的佛……于是,大笑。
这世上太多的问题本就无法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佛法无边,个中禅意,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象我辈俗人,哪悟得透呢。不如由心而性,还我一自由相吧。

走出大雄宝殿,在拐角处,看见了一株菩提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菩提树,原产于印度,又名毕钵罗树。
它在《梵书》中称为“觉树”,是佛教文化中3件圣物(舍利子、佛像、菩提树)之一。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到启明星升起之时,方参透玄机,释然成佛。而这株菩提,相传也有一百来岁了。
行至树下,仰望,光线穿透叶子间的隙罅,如佛光般跳跃。于是与同事笑谈,灵光万点,普渡众生。只可惜灵光是提点有缘人的,象我这样混沌不开的俗人,嘿嘿,只怕几世也渡不了吧,还是别苦了菩萨。

转过菩提树,灵照塔便在眼前。
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即宝塔。一层宝塔,代表的便是一件功德。这里的“一”应当以佛法中的“一”来论。
佛经里说:“一佛即是万佛,万佛即是一佛。”万,是指一个很大的数字,不是实指一万两万,而是表明佛法无边,处处都有佛在,佛法遍及宇宙一切空间。但,千佛万佛即是一佛。因为,佛心相通。
——好象说远了。我想说的是,一件功德应该是相当于万件功德。所以说,“浮屠”,可不是容易修的。
想上塔瞧瞧的,但在门口望了望,里面暗暗的,就几盏烛火摇明,也看不清楼梯在哪。女儿牵着我的手,竟满手是汗,嘴里连说怕怕!
晕~~童言无忌,阿弥陀佛!

塔后便是祖殿。导游说内里供奉的是六祖法师的真身。
据传,佛教甫从印度传入时,许多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誖。慧能法师以其慧根参悟天竺佛义,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使得印度佛教真正中国化。套一句流行的词,就是化印度佛教为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他改变了印度佛教中认为人人前生都有罪的性恶论,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有能“悟”便可成佛,这与儒家“人性本善论”相一致;印度佛教讲究出世,提倡抛家弃子、入山修行,慧能法师却认为修行只要持心清净即可成佛,不一定非要离家,这也符合中国自古入世爱家的传统;第三是他从法偈中提出了“无树非台”的观念,暗合中国传统道教清净无为的观点;尤其是他改革了古印度高僧的传统葬仪,改火葬为真身,舍“舍利”而造真身,使得禅宗广为流传。
于是在其得道圆寂之后,法体被运回南华寺,就供奉在“祖殿”之中。
偷窥玻璃法柜中的“真身”(说实在,我也有点如女儿所说的“怕怕”,所以偷窥),有些看不真切,但大形上可以看得到是盘腿而坐,外层涂着赭色生漆的人形像,仿佛仍然在眼观鼻、鼻观心地沉思着。
不知道现在寺里的高僧们见着这“真身”,会不会有心灵或是佛法上的交流?!

再经过藏经阁,我们来到了寺后。
这里环境幽静,到处是参天古树。特别是那几株古水松,是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全世界现在所剩也不过几十棵而已。
右侧边是九龙泉。听导游的蛊惑,大家巴巴地都跑去洗手。呵呵,我也一起凑了一回热闹。但愿这清凉的水,能洗净俗世风尘啊!

在寺后大致的转了一圈,我们循原路返回。
意外地在后院一条僻静狭窄的长廊里,遇见了两位年轻僧人(之前见的都是那些大殿内的老和尚)。
青灰色的僧袍,满足的笑容,正一路低语而来。
小女儿调皮,故意堵在路中,拦了大家的路。见我急忙去拉女儿,两位僧人微微地笑,双掌合十,略低着头,已退过壁脚,定定地等我们先过。
“师父,不好意思了。”
“女香客客气了。”
“师父,清修有多久了?苦不苦呢?平时都怎么生活呢?”
“三年多。没什么苦的,平时也就看看佛经,听师父们论法。”
“那寺里每日都有这么多人来进香,会不会打扰你们呢?”
“不会的。师父常教诲:身处五行内,心在红尘外。”

好个“心在红尘外”。
红尘既是凡尘,五行之内即是世间之内,没有身能跳出五行之外,只有心能觉悟或是不觉悟。
心意到处,莲花盛开。心不变,轮回都只是来回。
难怪几千年来信徒们为了能到达西方极乐,孜孜不倦地参佛、修道,执着的信念,至于梦想中的天堂是否真的存在反而不重要了。

不知不觉,又回到了曹溪门前。
左边,是晨钟敲响的圣坛;右边是暮鼓擂起的殿堂。
而我们,只站在中间,原地伫望,隐没于红尘的漩涡之中,沉陷在时光的虚妄之内。

回头再看,南华寺里:
香烟鼎盛人如织,暮鼓晨钟淡俗尘,菩提得证莲花座,一笑拈花万法生。
只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寥寥二十个字,能背出来的人不少,能参透的又有几人呢?
我们终是俗人,从红尘中来,终是回红尘中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也许,我们的世界也是菩提之居呢?!!

专题:原创连载

链接:原创

转自:http://blog.lanyue.com/view/612/1156365.htm51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