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梅关古道

[游记]梅关古道

2008-05-22    sina.com.cn

粤赣两省交界处有一座大庾岭,因梅花盛开而又称梅岭,岭上雄踞粤赣两省的隘口称为梅关。梅关古道是古时连接中原与岭南的必经之地,在粤汉铁路未开通前,这里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梅岭设关始于秦,主要用于军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派遣屠睢、任嚣、赵佗等人攻取岭南,公元前213年略取岭南后,在大庾岭上的梅岭筑关,又称秦关,打开了沟通南北的孔道。这就是最早的梅关古道。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宰相张九龄因病告归广东老家,路过梅岭时,见岭路“峭险巉绝”,行走困难,便向唐玄宗建议开辟岭道,改善南北交通。这个建议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遂下诏命张九龄主持开凿。张九龄奉诏之后,在梅岭上凿通一条深约20余丈、宽3丈的大山路,使梅关古道成为“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的大道。

此后历朝对梅关古道的修葺也始终不断。北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任广南东路转运使蔡抗,和任江西提刑蔡挺兄弟二人协商议定,分别修筑各自所辖境内路段,补种松、梅,立表梅关;明正统十一年(1446),南雄知府郑述征集民工,用鹅卵石;花岗片石铺砌岭道路面九十余里,并在道旁补植松、梅,到明末清初,梅关古道历经800多年,古松夹道,形如虬龙,竟成为南雄一景--“官道虬松”。

现存的梅关古道约8公里,路面铺砌青石的鹅卵石,保留了明代时期的风格。在古代它是连接长江、珠江水系最短的陆地交通要道,更是重要的人口迁徙要道。唐宋年间,统治者把岭南作为流放刑徒之地,不少有识之士因罪流放岭南;北宋末年的大规模人口南迁浪潮,无数中原仕宦、巨家望族,由此道迁入岭南,灿烂的中原文化也由此道传入南粤。今天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其先祖大多是经梅关古道南迁的。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c1f540100874y.html31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