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月韶关游记(三) |
[游记]五月韶关游记(三) |
2007-07-30 sina.com.cn |
五月韶关游记(三) 文/裴有青 高山流云 5月21日,我们的目标是号称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丹霞山。虽然天气阴沉,但也无法阻挡前进的步伐。 丹霞山是根据地表形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而命名的。在内外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地表形态有流水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丹霞地貌等,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而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具有雄、奇、秀、险、幽、奥、旷等特点。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在比较了解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认为丹霞山“无论在规模上、景色上”皆为“世界第一”、“中国第一”。 丹霞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15平方公里,地跨仁化、曲江两县、由丹霞山、大石山、韶石山三大景区组成。开发较早的丹霞山景区目前是主景区,距韶关市区50公里。 一大早吃过饭,一行人背包向被导游描绘成“路途更为险恶”的丹霞山出发。车子开出没多久,便停在了一个“**养生园”(具体名字已经记不太清楚了)门口,内部导游立刻迎出来给我们带路。这是一个原生态小型养生基地,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温室里面种植的雪莲,一个个层次分明,枝叶繁茂,生长态势良好,或许是受到环境的影响,突然觉得小小棚房的空气特别新鲜。原来这种地方真可以养生悦目,陶冶情操。 热情的导游将我们领到一个木屋里,讲解园里的有关知识,当然了,因为语言不通,我依旧没有听出什么名堂,只顾望着窗外景色。等导游讲完了,有专人端茶进来,每人桌前放一小杯,据称是用他们自己种植的珍贵品种泡制的。淡黄的颜色,极像中草药,尝了一口,觉得味道一般,喝着却舒服。 淅淅沥沥细雨中,正式向目的地丹霞山出发,一路欢笑自不必说。 丹霞山确实非同一般,人流量比前一天的乳源大峡谷超出许多,商业配套也明显成熟,不象在乳源大峡谷时,沿路所遇尽是挑着担子的小商小贩,一见游人过来,便跟在后面缠着你,非要让你尝尝他们兜售的“美食”或带点“特产”回去不可。丹霞山脚下一排店铺,尽是一些当地特产和艺术品,中草药、美食、奇石、雕刻、书画、丹霞照片等应有尽有,而且已颇具规模。显然政府相关部门对此地的开发给予了积极的引导和关注。 大门口合影后,由于前一天爬山劳累所致,众人很“自觉”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乘坐缆车上山,其他人(占绝大多数)则毅然决定爬山。 刚进得了山,便看见许多轿夫等在那里,旁边的牌子上收费都有明码标价,比较规范化,结实而憨厚的汉子期待着那些想通过山路上山却又懒得爬山的人们,付出如此辛劳以赚得家用,确实不容易,有生意还好,虽然辛苦一些,却也能赚些钱财,但在我们上山下山途中根本没有碰到哪怕是一个乘坐轿子的人。可以看出,这项生意也不怎么好做。 上山的前一段路比较好走,心中纳闷:导游不是说此条路险阻异常么,怎么自己丝毫没有感觉。虽这样想,但心底里也隐隐觉得这条山路并非全部如此平坦。 果不其然,没走多远,便看见半山腰游人如织,一条“天路”悬挂其间,仿佛要随风摇摆起来了。说是“天路”,其实是那段山路上五十米左右的台阶路,只是应证了导游“异常险阻”之说,几乎垂直于地面,大概有七八十度,尽管两旁有铁栏杆可作扶手,但此种情景让人不战而栗。正当大家犹豫要不要继续向上爬时,只听一声“大家继续啊”,观望的队伍又开始行进了。 虽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真正踏上那一段“险程”时,双腿还是有点发软,在这种情形下,要后退是不可能了,因为狭窄的路面只能容纳一个人,而且后面还有紧跟着的长长一队,此刻,真是“朝前看头顶有人,朝后看脚下有人”,险情万分,谁也不敢超越或后退,只能用手牢牢抓住两旁的栏杆,一点点地向前移动,以保持身体平衡。我心想,幸亏我们的出行不是冬季,要不然在这广东地区唯一下雪的地方偶遇雪花的“垂青”,任谁有再大的胆量,也没有攀爬此处的勇气了。 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我们的这段征途恐怕也能与“上青天”相提并论了。 众人虽然辛苦,但只这一段路艰难一些,上去之后,剩余的没有多少难度,只是普通的台阶,正所谓“风雨之后见彩虹”,我们则是“险阻之后皆欢乐”(既然有上得来的勇气,便也不怕下山,怕也没有用)。 很快到达山顶,这里有整齐平整的台阶通向前面不远处的小阁楼,顺着宽阔的台阶前行,看见走廊的两旁拴着长长的铁链,铁链上面又有无数小铜锁,名曰“同心锁”,铜锁表面刻满了字样,无非就是“**到此一游”、“LOVE”、“永结同心”等等之类的词语,铜锁十元钱一个,还包刻字,又留了名,再加上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因此,很能吸引上山游玩的小资们乐得留下抒情的痕迹。商家的精明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山顶上也没有几处人工景点,只是很普通几处装点而已。不过在如此陡峭山上,即使一般的工程也是难度颇大,如果再建一些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困难可想而知了。游人来此,感受更多的是大自然的魅力,至于这些人为的景点,只不过是为了稍微点缀一下,并没有太大吸引力。 登高抒怀,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拿手好戏,抒情唱诗也好,感悟历史也罢,留下优美意境让后人空生无限感叹。后来人步履其尘,却再也难以超越前人的感怀伤古之磅礴之情了。虽缺少那般气势的文化精品,却生产了今日繁华的经济万象。悲之!喜之! 丹霞顶上最为赏心悦目的当是毫无障碍的无限视野了。 居高临下,开阔许多,方圆数里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天空灰濛濛地,远处水天相连、云山相接,薄雾环绕之下,自有一番特别的意境:朦胧山水、花草林木如画一般,却胜过画中所绘;群山环抱,一条大江蜿蜒曲折,风平浪静向东去;游玩人群,风雨之中兴趣不减,只顾欢快乐逍遥;心有所思,青山之上海阔天空,一派印象应无语。 高山上,云彩离得更近,山风吹过,分不清是从东向西、还是由南向北移动,只是速度极快,刚还在头顶上的云层霎时间已经移过另一座山头了。 雨下个不停,想着时间一久下山会存在困难,于是匆匆浏览四周,趁机将美景盘点一番,以免再生遗憾。而后沿着山路下行。 原以为在山顶时,就已经尽览此处美景,再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但当上了“丹霞号”,在悦耳的马达声中驶入江中时,这种感觉突然被推翻了。群山随行船而过,水面划过深深的波纹,疑是误入画景一般: 山在水中映,水随波荡漾。 云雾齐翻腾,天地共相生。 原来身在水面仰望群山,另有一番别致。尤其雨中游江,更多浪漫雅致,与印象中的江南气质如出一辙,心中不禁一醉! 万水千山总是情,情至深处人独行。 归途之感 初行路上充满了期望,回归途中心如雨绵绵。 两天之行结束了,虽没有大风大浪,但下峡谷、上高山,亲水近山,投入其中,自然也有无限乐趣。 忆起两日时光,心慨万千,正是: 峡谷风光无限好,尽留心中意气豪。 歌欢情长多飘渺,一脉相承路遥遥。 青山绿水试比高,风起云涌掀浪潮。 独闻痴人人自笑,入夜又闻风啸啸。 归途之感 初行路上充满了期望,回归途中心如雨绵绵。 两天之行结束了,虽没有大风大浪,但下峡谷、上高山,亲水近山,投入其中,自然也有无限乐趣。 回忆一幕幕情景,仿佛又在眼前:卢总对同事和下属的体贴入微、陈总沉默之中的深情流露、谢总与同事间的互助友爱、众人爬山涉水时的无畏气概、团结一致齐头并进时的豪迈、嬉笑欢语时的精彩瞬间……一切都那么真切! 两天的“亲密”接触,由于言语不多,颇有点遗憾。但感到欣慰的是,行动更胜言语,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这个团队,是好样的! 忆起两日时光,心慨万千,正是: 峡谷风光无限好,尽留心中意气豪。 欢歌情长多飘渺,一脉相承路遥遥。 青山绿水试比高,风起云涌掀浪潮。 独闻痴人人自笑,入夜又闻风啸啸。 文章引用自: 原创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42930ee0100054m2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