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的纪念-昆仑关缅怀之行 |
[游记]的纪念-昆仑关缅怀之行 |
2007-07-21 |
7月7日,应该是个特殊的日子,也无疑是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原因就不赘述了!恰逢周末,前日因为系统割接熬夜36个小时没睡累坏了,所以周5吃完饭就早早睡着了,直睡到周六早上10点多才慢慢醒来,想到在这个日子里继续睡懒觉和逛大街都不好玩,遂决定去南宁市郊的昆仑关看看,一来了却心愿,二来也可以缅怀下为赴国难而捐躯的国军烈士,更重要的是不忘倭寇对我们犯下的深深罪恶! 『昆仑关 位于南宁市(原邕宁县)九塘圩北4公里处的昆仑山上,距离南宁市区东北49公里处(现在为南宁市辖兴宁区与市属县-宾阳县之分界处),南梧二级公路从关下通过;乃是邕柳(南宁--柳州)、邕梧(南宁--梧州)公路必经的隘口。昆仑山巍峨峻险,谷深坡陡,地势险要,是南宁东北面的自然屏障,有“南方天险”之称。据史载,古关建于汉代,唐、宋、明、清等代曾多次修筑。关的顶峰海拔306米,原为大明山余脉,周围群山环拱,层峦叠嶂,原关口正卡在南宁至柳州(民国时宾阳属柳州管辖)的南北通道中,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清张鹏展《昆仑关》诗曰:“北水归临浦,南方控古邕。—关通鸟道,万仞银螺峰……”就是对昆仑关的真实写照,因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九次较大战役,其中以宋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狄青夜越昆仑,打败广源州壮族首领、知州侬智高之役和民国28年(1939年)12月中国军队大败倭寇的昆仑关战役最为有名。昆仑关大战,中方是由当时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军第五军反攻已占领昆仑关的倭寇。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将军和戴安澜、郑洞国、郑庭笈等部将率领国军与日寇血战十余天,打败了号称“钢军”的倭寇“坂垣师团”,终于收复昆仑关,歼敌5000多人,并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这是继台儿庄大捷后,又一次震惊中外的著名胜利战役。 沃土膏田沦异国,腥风血雨注雄关。战后,为了缅怀英雄,悼念烈士英魂,杜聿明将军于1940年春派工兵连建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于山上。墓园山下为一座三门四柱石碑坊,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介石、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杜聿明等人有题词、题联或书刻碑文纪念此役』 ( 以上资料摘选自网络相关资料,略做补充和修改) 从南宁市区出发连续倒换两路公交车后来到金桥汽车站,坐上去宾阳的普通班车,给司机师傅说好到了昆仑关下来,一路沿着324国道前行,大约1个多小时候来到昆仑关山脚下,墓园的南门牌坊下已经有一批骑行驴友在歇息,对着有蒋委员长、杜聿明将军等题字的牌坊拍照留念后开始爬331级石阶,很快到了山顶的纪念塔处,已经有人敬献了百合花篮,这时候天空开始肃穆起来,不远处乌云逐渐凝聚,吾等绕着纪念塔拍照纪念,不一会,雨点及至!遂摘一野花献于塔下后冒雨边拍边下山来,及至山下不一会就云开雨歇!天空蔚蓝点缀着几朵大大的棉花糖云。。。(不由得让俺深信俺的龙王命了^_^) 之后又在墓园山脚下老路周边转了转一直走到了昆仑镇(也就是过去的九塘,从南宁市区金桥站开始到宾阳界一路共有三、四、五、六、七、八、九塘),尔后在国道边拦上一辆返程的出租车回到市区,结束了今天之行。 全部脚印不留脚印 留下脚印: |
原始链接:http://blog.igo-home.com/?action/viewspace/itemid/5800.html |
转自:3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