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宜州白龙洞:善慧大士行迹图 |
[游记]宜州白龙洞:善慧大士行迹图 |
2008-05-22 bokee.com |
宜州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历史,这里山川壮丽,洞穴幽深,民风民俗奇异多彩。是通往西南诸省的咽喉要道,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交通十分便利。这里还是宋朝皇帝宋度宗的潜邸。 会仙山上唐宋碑刻琳琅满目,山有洞三十二个,最有名的是山南的白龙洞和山北的雪花洞。有一段时间,因随宜州市文物管理所的李楚荣先生到白龙洞拓碑,得以遍览洞内外的碑刻。这些或清晰或模糊的荒野文字大多刊刻于明清时代。宋代的碑刻也是有的,只是风剥雨蚀,多数已残损不堪。清晰可见的两块宋碑都与佛教有关。 一块位于白龙洞口一面倾斜的石壁上,境地险绝,像一面有字的旗帜悬挂在幽暗的空中。千年的风雨飘摇,竟撼不动这方匀净的石头。这块碑叫《婺州双林寺善慧大士行迹应现图》,它以图文呼应的形式记录了善慧大士的各种事迹。我疑心这是中国连环画的雏形。善慧大士又名傅大士,是南朝佛教界的神异人物,被尊为维摩禅的祖师。他在双林树下结茅苦修7年,最后感动释迦牟尼佛、金粟佛、定光佛从东方大放光明。相传他是弥勒菩萨在汉土的化身。他最重要的偈语是:“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表达了他对佛性的理解。这一观点,为佛教界众多大师所称许。 另一块摩崖石刻在洞内石壁上,叫五百罗汉名号碑,它列出了五百大阿罗汉的名号,碑中有一幅图案,是释迦佛讲经的情景,十多个尊者环侍左右。图的线条精细,有一种飞动的感觉,仿佛寓示着那遥远时空的法会至今仍在持续。李楚荣先生考证出它是国内现存的最早的五百罗汉名号碑,比江苏江阴的那一块五百罗汉碑早36年。江阴碑已无实物。因此,白龙洞里的这一块碑有其独特的价值。 这两块与佛教有关的宋碑足以说明,宜州会仙山早在宋代就是佛教圣地,就是尘世中的一方精神乐土。会仙也叫山北山,传说曾有仙人跨鹤来集,这就暗示了这座山浓厚的仙道气。这是一座神仙会聚的山,自古就有仙气。唐代陆禹臣在白龙洞里修炼,最后羽化飞升。他炼丹的药炉至今仍淹没在荆棘丛莽之中。历代的文人墨客、官僚商贾,以及布衣百姓在游山时碰到陆仙翁手植的蟠桃和石榴,找到他掘在山顶的玉井,因为传说见到这些东西不仙即寿。
|
转自:http://ccc150.bokee.com/viewdiary.16231032.html8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