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兴坪、灵川创作日记 |
[游记]兴坪、灵川创作日记 |
2007-07-21 voc.com.cn |
七月二日(星期五) 上午四时四十五分,登上陡峭的老寨山拍摄漓江日出。今天气压低,加上昨晚休息不好,登起山来气喘吁吁,只觉得呼吸困难,两腿发酸。这可是我从来未遇到过的。心里嘀咕着,登上山顶遇上好日出,拍摄到好作品,受苦些也算不了什么;如果遇上浓云,太阳被遮挡,就苦也受了而作品又拍不出,就惨了! 谁知不幸言中,当我们气喘吁吁登上山顶时,双眼发直:满天的浓云,这么高的山,也没有风,浓云不会被吹散。果然,等了大半天,浓云依旧遮天。看来,日出拍不成了。大家只好怏怏而下。 早餐间,改变创作路线,将原为明天创作行程之一的白沙村提前到今天上午,减缓大墟创作时间紧的压力。 中午,阳光开始强起来。在拍摄完白沙村回兴坪的路上,车子右轮陷入田基中, 幸得附近村中农夫的相助,用手扶拖拉机拉扯上来。 二时左右回到兴坪镇,看到太阳强烈,光线角度不好,老师根据老经验,要大家回招待所休息,到四时左才到老街参观。 我极极珍惜此次创作,虽然拍摄了一个上午,已经很累了,但也不愿放过任何一次创作机会。我只稍稍休息了一会,就拿起摄影包,扛起了三角架,直奔老街而去。拍摄老屋人物我已有经验。在我的脑海中已有定型的画面:古老黑暗老房子,一束强光射进来,下面是活动的人物,人物的轮廓被强光钩勒出来,使其与暗背景分离,产生立体感。因而专找有强光射入的老房子。也终于给我找到了一间,这是一草药的人家,老主人姓熊。我与他聊了一会,据他自称,他家是大地主户。这长者长得很富态,他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拍摄要求。接下来,他就象模象样地读起书来,让我拍摄。拍摄完后,我发现楼上有几个小女孩躲躲闪闪看我拍摄。我叫她们下来,其中两个果然下来了。这又让我拍到了一些作品,不过小女孩的神态稍差些。拍摄完老街后,到漓江边拍撒网。我以15元的价格,租了一条小艇。以对面色深重的大山包作背景,很符合拍摄画面的需要。当时,太阳还很高,光位不够理想,又有薄云,光线强度不够。但时间不等人,如等到太阳位置低些时,光线就更弱,只能现在拍摄了。让渔夫处在逆光位置,向外撒网。大山包横面小,造成拍摄角度小,小艇位置就必须固定。而江水水流急,小艇极不稳定,一下子就偏离出小山包背景的范围。这就要求渔夫不光要撒网,还要握桨控制方向。渔夫在逆流之下要左肋挟桨,控制方向,稳住小艇;右手要收拾渔网作好准备,难度极大。没有高超的撑艇技术,是难以胜任的。 而拍撒渔网又很讲技巧,当渔夫用力将网向外撒出时,身体前倾,双手向前伸展,动作姿势很好,但可惜此时渔网尚未张开;待渔网完全张开,渔夫这时又因惯性使身体扑向下,姿势不佳。我在岸边导演吆喝着指挥渔夫修改动作,要他双手向前伸展的动作定格,这样就可以拍到渔网张开渔夫双手还在前伸的镜头了。虽然在拍摄时这略带夸张的动作很,但出来作品的效果却非常好。 同团影友远远赶来,加入到拍摄的行列。渔夫撒了一次又一次网,半小时后拍摄完成。 明天早晨,将赴高田拍摄日出,这又是来桂林创作必修课之一。到下午将赴本人创作的最终目的地——灵大墟镇,重温两年前创作成功的梦。但愿明天天公作美,赐我灿烂的阳光,使我再拍摄到好作品。 七月三日(星期六) 上午四时起床,赴高田拍摄日出。天上云密布,拍摄的制高点小山坡上的小松树已长得很高了,遮挡了拍摄的方向,根本拍摄不了。对此我无所谓,反正此处拍摄日出的作品多的是,拍不拍无所谓。加上我创作的重点是人物风情,对风光作品不甚感兴趣。拍不到日出,大家怏怏。早餐后,领队刘老师又改变主意,再次到白沙镇拍摄。这次是另一条村。八时多阳光灿烂,在这条村逗留的时间不多。十时多赴灵大墟镇。午后,大批人马在刘老师的带领下过江去,说是拍渔村。我早有目标了,根本不会跟他们。 与他们分开后,我急忙往罗秀英婆婆家赶。光明街122号,是这家了。但见大门紧锁,对面那黄家(拍《生火的女孩》那户)的大门也是紧锁。一农妇见我在罗家门前徘徊,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如实说,她马上跑到不远处的一家,把正在打牌的罗秀英婆婆喊了回来。相隔两年了,我问她还认不认得我,她说还认得,我笑了。罗婆婆打开大门,引我入房。我急不及待地直奔厨房去。两年前来这里时是五月份,现在是七月份,阳光照射的位置应该会发生变化。我观察了一下,大失所望。光源位置发生变化不说,最要命是窗外新建了一建筑物,遮挡了射进窗内的阳光。看到期望值很高的创作点发生了变化,已不能再创作了,心里产生了失落感。这时,太阳又被云层所遮,整个房子暗下来,情绪就更低落了。默然地向罗婆婆道别。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只有对面黄家了。但主人未回,想到其他家拍,只因是一个人,没有几个人那么方便,加上太阳被云所遮,暂时先到江边拍。说实在,暗房子不应只有罗黄两家,只是每到一家,要找地方,看看这,看看那,又要花费许多唇,还不一定能成功。不如熟门熟路的找回这两家。 到江边拍摄了一会,三时半,重回黄家,主人回来了。我很高兴,马上进门问好。女主人非常热情,十分高兴地接受了我提出的再次拍摄的要求。我关心的还是厨房,两年了,外貌基本未变,炉灶还在,只是一灶口已封,上面放着一单头的煤气炉。灶台上壁的泥砖用一白色金属板遮挡,地上一大块光斑,看到还有光射进厨房来,心里的一块大石落地,那些煤气炉、白色金属板等不相称物品都不打紧,最要紧的是有这光线,这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只是现在时间尚早,太阳位置高,光线只射到地上,等到四时左右,太阳西下就可射到灶台上了。 这时,太阳时隐时现,厨房也时明时暗。心里不禁紧张起来:万一在四点钟时阳光被云所遮,岂不是白等?为保本顾不了那么多了,现在就拍。现时的光位确实不好,太阳的位置还很高,射入的光线只照在远离灶台的地面上。真是拍不成不拍也不成,左右为难。突然,我灵机一动,然拍不了烧火的镜头,不如就拍不切合实际的厨房灶台看书画面。 拍完了小女孩看书的镜头后,休息了一会。这时,太阳光已经能射到灶台上了,我叫了一:“可以拍了!” |
转自:http://blog.voc.com.cn/sp1/dengdaquan/124738209964.shtml25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