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红色的兴安岭 鄂伦春游记 |
[游记]红色的兴安岭 鄂伦春游记 |
2007-08-02 elong.com |
下午,我们乘坐小三轮摩的赶往东大桥。一路上看到许多人赶往相同的方向,都是前往篝火节会场的,因为人多车多,交通管制,我们在东大桥上下车,东大桥叫做东风大桥,位置也位于阿里河镇东,站在桥上向下望去,阿里河水由北向南穿桥而过,在桥的南侧一片开阔地上,望见气球彩幅,人头攒动,那里便是第十五届篝火节的现场。沿河滩走到会场,会场中央临时搭建的舞台前方正进行拔河比赛,人群中身着传统服装的鄂伦春人、蒙古人等少数民族吸引了众多记者的相机。环顾周围,卖工艺品的,卖冷饮的,卖点心的,还有许许多多四面八方赶来的人或单位或家庭组成一个个小组,在嬉戏休憩,等待着晚上乌兰牧骑的演出和点燃篝火。舞台后方是搭建的撮罗子一种圆锥形的帐篷,要比蒙古包高出许多。撮罗子是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一种行则驮载,止则张架以居的原始住屋,传统的鄂伦春人们在住宿地点燃篝火,在烘干的地面上用30根木杆搭成圆锥形的房架,再围上围子。冬季住时的围子,用狍皮制作而成,夏天则用桦树皮做成,顶部留个烟道。撮罗子一般直径4米,高约2米,内部有围炉,一家人做饭、吃饭、睡觉都在撮罗子内进行。 全场寂静的时候,一位萨满出现在台上,用鄂伦春语大声诵读着那我们无从去理解的语义,在周遭黑暗的环境里,灯光和月光都凝聚在他的身上,口中念念有词之余击鼓舞蹈,似乎一种诡异的感觉游临在身边,从月下,从水中,从遥远的山林之中,飘游在我们的周围。而此时,面对着难得的场面,众多的记者蜂拥在萨满周围拍照,我也拎着相机飞快地挤开人群爬上舞台,顾不上什么文明了,近距离地拍到几张难得的照片,也许真的再过几年,再也没有人会跳萨满神舞,即使出于表演似乎都求之不易。舞台上,萨满还在跳念着,我身旁不知哪里来的一位摄影记者为了拍到一个好的画面在旁边嚷嚷敲鼓敲鼓,我回了他一句说你按照他的来,不是他按照你的来!好生气愤。干预,真是令人气愤地事情。 台下,在一个表演区域内,四户身着传统服饰的鄂伦春人围坐在小堆的篝火旁,重现着当年原始状态下的生活方式,站在镁光灯闪如白昼的舞台上向下望去,黑暗中的小小篝火,跳跃着红色的火焰,映红了鄂伦春人朴素的脸庞。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旁边一个摄影的大哥也放下了手中的相机,我们就这样直白地看着。 当我走到台下,三堆主篝火已经在萨满的主持下点燃了两堆,第三堆篝火是我们几个同伴的根据地,我赶到的时候,萨满在众人的簇拥下已经来到木堆旁,在他面前是一个小小的火种,萨满念念有词之后,旗里的要人便从这小火堆上引燃手中的火把,转身点燃了旁边的巨大篝火,霎那间,火光冲天,热浪袭来,众人欢呼雀跃,一群年轻人手挽着手,围绕着篝火奔跑着。 鄂伦春的夜, [完] Korea@China.Com |
转自:http://bbs.elong.com/viewthread.php?tid=725832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