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
[游记]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
2008-05-22 sina.com.cn |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2007-08-31 08:33:58 大中小 标签:生活记录 昨晚和父母散步,娘突然唱起了一首小时侯学的到现在也没忘记的歌: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面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爸爸也跟着轻轻的和。 微凉的风也跟着轻柔的吹,暂时充当了一回伴奏,岸边的灯光柔和的洒在路上,到形成了天然的舞台。看他们沉浸在儿时的时光的陶醉样子,感觉无比幸福。 娘还要求我们给她解决一直以来的疑问:鄂伦春是什么?当时,娘的发音不是很准确,她小时侯学的时候,只是跟着遛而已。爸爸和我知识有限,却凭看过的一部电视局印象讨论后,断定鄂论春是少数民族,爸爸还补充说这个民族以训鹿为生。今天上网一查,还真是,看来没给娘解释错。 “鄂伦春”是民族的自称,是“山岭上的人”之意,也有解释为“使用驯鹿的人”。有人把鄂伦春人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确是精骑善射的民族,世世代代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以狩猎为生。早年,他们居无定所,过着游猎生活。解放前,私有制虽然确立,但鄂伦春族还保留着原始公社的残余。鄂伦春的民族公社叫“穆昆”,是同一父系血统人民的共同体。“穆昆”是鄂伦春语,即“兄弟们”或“同姓人”的意思。“穆昆”有各个“乌力楞”组成,“乌力楞”是鄂伦春语,即“子孙们”的意思,指同一父系所传的子孙。一个“乌力楞”就是一个父系家族,由几个或几十个“斜仁柱”组成。“斜仁柱”,类似美洲印地安人的庐帐住所,是非常适合游猎生活的居住之所。它用松木或桦木做支架,盖上桦树皮,冬季用兽皮围盖,底部直径约七八米,高五六米,地中间生篝火,可做饭,取暖和照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心鄂伦春人的生活,在依山傍河的地方为他们建造新居,把他们从散居的山里请下来。1953年,鄂伦春人实现了定居,一步跨越千年,结束了原始社会生活。鄂伦春族是我国11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 伴随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在鄂伦春猎民的家里已难寻觅那独具的习俗,家家都是彩电、洗衣机、音响等电器以及衣柜、沙发等家具摆满屋子,有的家庭也已装上电话,和汉族家庭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如果逢上喜庆日子,他们会从箱子或衣柜里翻出民族服装穿上,你可一睹民族服饰的风采。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439ca01000ak7.html9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