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话说渭南之七十八mdashmdash尧山庙会 |
[游记]话说渭南之七十八mdashmdash尧山庙会 |
2008-05-22 sina.com.cn |
上天在造物的时候也许只是那么不经意的一笔一画,便给这里留下了一处神奇且充满苍凉之美的自然之景观。所以,一个带着神话色彩而且几近成为一片废墟的地方,却成为这一方百姓无数年进行朝拜和寄于虔诚厚望的地方。 在蒲城县城北约25公里处有一座风景秀丽的石头山——尧山。相传尧创世界的时候,天下发了大水,只有此山浮在水面,尧视察民情时,就停在上面,故又称浮山。千百年来,尧山附近村落的村民,承袭着祖辈流传下来的“十一个社”的使命,一代一代传承着古老而又淳朴的风俗。 尧山社火 尧山庙会一般是每年清明前两天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明后的第4天,大约一星期时间。庙会期间会有大型的社火表演。 4月2日一大早,记者驱车来到了位于县城北边的四社——山阳社。山阳社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尧山圣母平平安安地送回尧山圣母殿去。在车上时,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往年“接神”、“送神”的活动都是在清明当天,但由于那天山上的人太多了,为了安全起见,今年活动就移在了今天。 我们的车刚一到达山阳,耳边就被震天的锣鼓声所充斥,当地的村民正聚集在本村的尧山圣母“行宫”(把各社在自己村子为圣母修建的庙称为行宫)前表演社火。社火是庙会期间自娱自演的杂戏杂耍,它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及原始社会的文面、文身、巫术、祭祀、角抵等活动。但见表演中最具震撼力的莫过于尧山大鼓了。中间擂鼓的是一个头发齐肩的男青年,只见他边舞边击鼓,节奏时缓时急,并围着大鼓表演各种鼓艺技巧,有时掏腿,有时翻身,有时射跳,有时成弓箭步姿态,其一招一式,如电闪雷鸣,其一翻一转,如雄风猎猎,造型挺拔,气宇轩昂,丰富多变,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化击鼓动作。既热烈又好看,周围人群不时发出赞叹声。随着鼓点的不同,周围的小锣、铜镲子也在变换着;当鼓点声弱的时候,一阵轻微的“啪、啪”声飘了过来,循声望去,原来是一群穿橘红色毛衣的女子跳着走了过来,她们总共8人,两人一组,每人手上都拿着一个木头做的可以张合的器具,边走边跳,阵容不时地变化着,翻腾跳跃,大开大合。据旁边的友人介绍,她们手上拿的叫八仙板,这叫“跳八仙”,取八仙过海之意。除了尧山大鼓和八仙板外,还有腰鼓、花鼓等表演。 这里万人空巷,男女老少都追随着流光溢彩、引人注目的社火队伍挪动脚步。社火往哪里游,人群就往哪里拥;社火往哪边走,目光便往哪边移。一时间,表演者和围观者自然融合,一同沉浸在热闹的节庆气氛中,一同分享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安逸,一同体会历史、感染世界。 我知道社火不仅带给人们一种享受、一种愉悦,更是带领村民去追寻生命的根。那种来自自然、来自大地的气息凝聚成它的精神,让村民以感恩和宽容的心去生活,以灵魂的恬静和谐与纤尘不染为荣,在浮华世界中寻求淡泊超脱、闲云野鹤、悠哉游哉的快乐与温馨。 随着社火表演达到了高潮,表演场地突然来了一群表情严肃的汉子,他们每人手拿一根绘着龙的木棍,正在表演节目的队伍,悄然有序地给他们让出道路,像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突然劈出了一条道,一直由“行宫”门口延伸到了一辆插满彩旗的大车跟前,那场景就和古代衙门里老爷升堂的样子颇为相像。怀着好奇,我询问了站在旁边的一位大妈,她告诉我:他们手上拿的是神棍,是用来维持秩序的。 突然,一声炮响,四周变得安静下来,一个简短的仪式过后,人们陆续上了车,在一辆黑色轿车的带领下,车队浩浩荡荡地向尧山驶去。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60f31e01008u24.html33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