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灵川南朝买地券 |
[游记]灵川南朝买地券 |
2008-05-22 sina.com.cn |
桂北最早的土地证——灵川南朝买地券 2007-03-10 19:19:30 大中小 桂北最早的土地证——灵川南朝买地券 自秦始皇开凿灵渠以来,中原文化逐渐南移,封建土地私有制也相继在桂林、灵川一带出现,作为反映这一时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土地证——买地券,却在广西几十年的考古历程中从未发现过。近几年来灵川陆续出土一种摹仿真实买地券书写的随同死者埋葬在墓中反映死者对墓地购买和私人占有权属的买地券,这种买地券的出现间接佐证了早在南朝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封建地主经济已经在桂林在广西出现。到目前为止广西总计出现了9块这样的南朝买地券,其中灵川出土了5块。灵川出土的这5块买地券品种丰富,形式多样,资料性极强。 1993年10月23日大圩熊村出土的一块买地券在南宁被一位文物工作者发现,这是灵川出土的第一块买地券。这块买地券残长6.0,宽10.2,厚0.7厘米,大理石质地,残留文字35个,是灵川发现最早的买地券,也是广西发现的唯一一块大理石质地的买地券。其文云:“……十一日丙午……薄命归……乡牛马□□……东行十二步……九千九十钱□□……根之物,尽属……张坚固李定……如律令。”随同出现的还有一块长6.9、宽4.3、厚0.6厘米的大理石,正面刻的是道符,背面刻有四个楷书汉字,靠右竖刻“公冢东”三字,靠右的中部刻“南”字,字径约1厘米。 2001年6月19日,笔者在大圩镇上力脚村砖厂清理一座三国时期的古墓。清完古墓后,一位姓黄的民工对我说,他保存了一块象手掌一样大的四四方方的石头,石头上刻着很多的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很快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块很有价值的地券,为了进一步证实,我就问他:“石头上是不是刻着‘九千九百九十九’”,他说:“是啊!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是专门研究这种石头的,你快带我去吧。”不久,他就把我们带到了附近的一个村庄,并从他家里拿出了一块四四方方的巴掌那么大的石头。我接过手一看,仔细辨认石头上的文字和石质,发现这块石头与1938年修筑湘桂铁路时在桂林市观音阁附近出土的买地券极为相似,是南朝齐永明年间的滑石买地券无疑。其文云:“(太)岁丙十一月戊朔十九日,始安都乡牛马里,(醉)酒薄命终没,归豪里。今买得文坑圃上,纵广五亩地,立冢一丘自葬,雇钱万万九千九百九十文。四域之内,生根之物,尽属死人。相即日毕了。时证知李定度、张坚固,以钱半百,分券为明,如律令。” 2001年8月1日,大圩镇上桥村委某农民打电话给我,说他那里有几块藏宝图,叫我迅速赶下去,否则过两天就看不到了。我想,这肯定不是什么藏宝图,但是农民打电话给我,肯定与文物有关。于是,我当天就赶到农民家中,发现所谓的“藏宝图”是南朝时期的滑石人物刻像和三块南朝买地券。据这位农民介绍,这些东西是80年代犁田时出土的,是他从其他村民手中购买过来的,他已经研究了十几年,这“藏宝图”就是研究不透。他请我来,主要是有人介绍说我是一位专家,请我来一起研究,研究出来后大家一起发财。这几块地券有滑石质地和页岩石质地,随同出土的还有滑石猪、滑石喂猪槽和青瓷器。其中的一块买地券为《熊薇买地券》,呈不规则长方形,四周和直行有分线界格。其文云:“梁天监五年太岁丙中(戍)十二月癸巳朔四日丙申,始安郡始安县都乡牛马玉历里,女民熊薇,以癸巳年闰月五日醉酒命终,当归高里,玄都鬼,传地下女青诏书科律,自军乱以来,普天下死人皆听随生人所在郡县停邑葬埋,薇今从此始安县都乡牛马九罡里域,地下先人、豪里父老、墓乡右秩、左右冢侯、丘丞墓(伯)、地下二千石、安都丞、武夷王,买此冢地,纵广五十步,立冢自葬,丧尸雇钱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文,即日毕了。丘墓地下诸神皆听薇于此,立宅兆葬埋不得使左右比居,他姓人神妄志此地,辄使侵犯,分界永定。知者张坚固、李定度,各共为券,如律令。”后来,经过我和馆里的同志多次到这位农民家里做工作,这些买地券和出土文物全部入藏县桂北民俗博物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131e35010007p137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