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 很多人认为,旅行是令人无限向往而身心愉悦的。这固然是绝大多数出行者会且应期待的,我却执意认为一次身心俱疲、痛不欲生的“放风”,更能凸显其意义和价值。 猫儿山,地跨桂林兴安、资源、龙胜三县,2142米海拔。这个名字蹦入脑海,乃出于自己一向偏好登高眺远、区内唯其独尊所致。尽管对两千米的垂直高度未曾有过一次实际的感官体验,但这应该成为一个新起点,我更坚定了徒步登顶的决心。 随行同伴5人,乘车前往猫儿山山脚高寨,另有两拨志同道合的登山学子也在车上,相约联盟,一共16人,队伍不再势单力薄。当我们全副武装站到了猫儿山山脚时,无不为即将启程的这次壮举而兴奋,我们似乎已然对目标顶点心驰神往了。 刚开始路面倾斜得厉害,一个斜坡就走上很长一段距离。我们的队员因体力差异,刚行走不到1个小时队伍就被拉得很长,这是一个危险的征兆,要保证全体成员赶在天黑前顺利抵达,队伍必须齐驱并进。我们赶紧调整了步伐,好在路面坡势也渐趋缓和,出现了一些起伏,虽然这也不能称为好现象,它毕竟预示着我们的路程将被拉得更长,不过对于体力的短期调节是必要的。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向上攀爬,沿途经过了“竹海梯田”、“花重老山界”等景观,稍作歇息又继续前行。路一直在向上曲折蔓延,中途陆续遇到了下山客,我们也只是拿到相同的答复:路还很长,加油!也有经过的小车里探出头来大喊加油的,那时我们觉得自己是英雄。 到了红军亭这个岔道口,在路人推介下,我们操近道沿着陡峭的石阶路爬上了红军亭,这一段石阶是我们整个行程中最陡的一段,不过回报我们的是凉亭美好的风光,称之一个视野开阔的观景台毫不夸张。 继续前进,植被因地理位置不同、海拔升高呈现了很大变化,有郁郁苍苍的铁杉林,有密密匝匝的细竹丛,我们已累得无暇顾及路旁风景,一心只求尽快登顶,连说话也被认为了是对体力的极大浪费,大家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腿是否听使唤、脚步能否跟得上队伍。天色由昏沉直至彻底黑暗,我们纷纷掏出自己的手机,借着手机发出的微弱的光,一鼓作气爬到了距山顶几步之遥的“云峰饭店”。这时我们留意看了下时针,已经指到晚上9点——我们整个登山行程36公里足足花了9个小时。 次日凌晨5:30,我们来到“华南之巅”,整座山头早已是人头攒动,大家面向东方,拭目以待日出,守侯期间好几次山雾弥漫住整片天空,我们硬是齐心协力把它给吹散了。太阳终于从云海里探了出来,引得我们一片欢呼。这一刻,我忽然觉得,昨日的一路劳累,已经荡然无存了。  为了挽留这宝贵的时刻,我们连续拍了好些照片,记录下我们猫儿山登顶的“丰功伟绩”。 下山途中我们还游览了“三江源”,所谓的三江即浔江、资江、漓江,这里树木盘根错节,藤蔓纵横成网,氛围有点可怖,树下则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沼泽,数叶填满,我们只敢掂脚去试探,没人敢豁出去跨第二步。 下猫儿山转至资源五排河漂流,120米的落差,因为风险太大,过分刺激,没带相机上艇,自然也就没留下漂流的任何痕迹,却在县城百货大楼对面的小摊拍下了当地小吃“清补凉”,非常可口,我们6人吃过后在县城的街道游了一圈觉得意犹未尽,折回又吃,摆摊那女子笑说我们某人破了纪录,因此人不到两小时内狂吃了3碗。 由资源转至龙胜,先到了“七星伴月”。平安寨是个壮寨,满寨的人都姓廖。刚到吊脚楼旅店抛下行李我们就直奔“七星伴月”观景点。平安寨是个开发相当成熟的寨子,交通便利,自然成了普通游客的首选。 第二日清晨,我们决意徒步前往大寨。花了30分钟仍在平安寨兜圈走不出去,无奈下,雇了位瑶妹带路,免除后顾之忧。 沿途的梯田才真正的壮观,非常原始,毫无作秀感,我们走在田埂上,尽管路程不短,但经过了猫儿山的洗礼,这段路程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带队的寨妹是中六村的,当天恰是瑶族同胞的一个节日,我们到她家享用了农家饭,宰了只土鸡(事实证明的确很“土”)、炸地瓜、韭菜炒鸡蛋、蕨菜辣肉,五色糯米饭,对我们来说已经相当丰盛。 寨妹的爷爷奶奶,依我们揣测都是非常厉害的强人,奶奶年过八十,足下7个子女,最大的孙子比自己最小的儿子还大,这时还扎马步给我们作菜,却不让我们拍她,嫌自己皱纹太多。倒是爷爷很大方地摆姿势给我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