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桂林记游之三游览象鼻山

[游记]桂林记游之三游览象鼻山

2007-07-16    

按照预定的旅程,4月27日我们将游览桂林“三山二洞一江”的三山,象鼻山可谓是桂林的象征,过去只是在电视和图片上看到过,是今天我们游览的第一站。在宾馆吃完早餐,八点半我们准时登上了旅游大巴,只几分钟的时间便到了象鼻山。
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刻着大象浮雕和各种字体“象”字的石屏风。越过屏风,名闻遐迩的象鼻山便呈现于眼前。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 是桂林名山之一。它集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等于一体,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它是在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 漓江缩小, 而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水朋洞长17米, 宽9.5, 高12米, 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 彼此可以相望, 形圆而长, 其半入于漓水中, 水时高时下, 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 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 如明月浮水, 十分形象, 所以水月之名, 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 文人学士属文赋句, 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之句, 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 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 一浮于水, 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水月洞紧靠江边, 漓水流贯其间, 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 景致极佳, 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
据记载,在水月洞内宁时建有朝阳亭, 但亭已早废。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 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 不久再度重游, 一高兴题诗作序, 因洞口东向, 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 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 范成大主桂, 他对此持有不同意见, 便恢复了水月洞原名, 写下《复水月洞铭》, 并镌在洞的南壁。这场远在800多年前, 围绕水月洞的命名的笔墨官司, 也成了为人们津津乐道,盛传不衰的佳话。
象眼岩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 互相贯通, 高约2米, 宽5~10米, 长52.8米, 呈扁长形, 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 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 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 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 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 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 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 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 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 半城山芭历历在目; 从右眼远眺, 江波帆影, 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
而和这美丽风景不协调的,显得格格不入的要算是象山之下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的三花酒酒窖了。因为它给象鼻山带来了几分不应有的、伴有铜臭味的商业气息。
象鼻山前,慕名而来的游人如过江之鲫,而那点缀在游人中,戴着民族头饰、身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撑着或红或蓝或绿、美丽的少数民族少女,又何偿不是这风景中的风景哩。

原始链接:http://www.diarybooks.com/article/2007/5/23/1588574.html
转自:17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