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西桂林游记—山水桂林(六)还珠洞—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广西桂林游记—山水桂林(六)还珠洞—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7-18 17u.com |
还珠洞 又名伏波岩、玩珠洞,在伏波山腹。古时,还珠洞临江东向,唯有泛舟可进于东口,因称东岩。宋代在西麓凿洞通达,但岩口狭小,不利通行;解放后,在南麓凿出入口,这才可以从陆地步行入洞。现在的主洞口南向,高2米,洞内高4~6米,宽6~8米,总长127米。洞底面积约612平方米。洞名“还珠”,源于多个传说,但流传最广的还是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当年马援南征交趾,征战深入瘴疠之地,军士多罹疾病,幸经地方耆老指点,服食薏苡才度过困厄,完成南征重任。回师之日,马援将剩余的薏苡同船载归。有人却诬告他运的是从合浦搜刮来的珍珠。马援得知,不由怒发冲冠,当即将一船薏苡倾入漓江,以示清白。薏苡坚硬光滑粒似珍珠,倾江还珠听来颇有诗意,但其中的悲愤和幽怨如同江河长流。明人傅伦在伏波山还珠洞内有一题刻,专门记载还珠洞名的由来。 还珠洞分上下两层,“如层城夏道”,互相连通。下洞临水伏波,明朗开阔。上洞则曲折高朗,壁上多唐代造像,能辨认成形的有239尊,加上斧凿痕迹尚未成形的共有400尊之多,成为唐代崇尚佛法,佛教盛极一时的表征。还珠洞内多碑刻,大的高丈许,小的不过五、六寸,大大小小,琳琅满目,毗连相邻,一块与一块之间几无“第三者”插足之地;而铺天盖地,触目皆碑,看得人头晕脖子酸。还珠洞中的镇洞之宝当属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刻于石壁上的自画像。像高1.2米,身着古时衣冠,宽袍大袖,右手伸二指,若有所指,迈开右脚,作行走之势,神态自若,风度潇洒。像的上方有宋高宗的御笔题赞:“襄阳米芾,得名能书,六朝翰墨,渔猎无余,骨与气劲,妙逐神俱,风姿奕然,纵览起予。” 岁月绵延,摩摸的人群也不知有多少,字画看起来已不似原先那么清晰突显,但这并不削减人们心中的喜爱,米芾的墨宝流传后世的不多,这幅自画像更显得弥足珍贵。试剑石位于洞中临江的东口,“悬空而下,状若浮柱,去地一线不合”,上面部分石汁欲滴,下面部分似地泉欲涌,中间仅剩下4-5毫米的距离,酷如神剑斩断。相传当时我国南方的劲敌交趾国屡图进犯,就在马援将军坐镇桂林不久,交趾国使者就前来下战书,马援将军为显示大汉王朝的威力,将其带到还珠洞,拔剑将这根坚硬粗壮的钟乳石齐地砍断,对方为之色变,立刻答应退兵。“退多远?”“退一箭之地!”马援斩钉截铁地回答。使者颇感意外,二话没说便表示同意,并亲笔在箭杆上写下“箭落为界”的字样。伏波将军登上伏波山,只见他弓如满月,箭似流星,一箭射穿了三座山,直飞到边境地界方才落下,对方见将军如此神勇,只好悻悻地退回了他们的老巢。为了纪念他,现在公园的大门口耸立着马援跃马弯弓的高大塑像,马援斩断的柱石也就被命名为试剑石,第一座射穿的山改称穿山,第二座就是阳朔的月亮山。据说这神奇莫测的试剑石还能日长夜缩,“岩石连,出状元”,每当它与地面连接一次,桂林就要出一个状元,在此之前,桂林地区出过两名状元,一是唐代的赵观文,一是宋代的王世则,而后果然又出了好几位,因此试剑石又被誉为“状元石”。南宋时,范成大主桂,曾在此举行鹿鸣宴,写下了《鹿鸣燕》诗,祝贺乡试告捷的举人,并预祝“应表明年第三闾”。其实,那条所谓的剑痕缝隙原来只是一条沿着层面裂隙水流冲刷溶蚀出来的缝隙,整个试剑石只是一根溶蚀残柱,由于没有石钟乳成长中那种水溶岩积的环境和条件,它不可能象石钟乳那样地生长和发育,即便再天长日久,试剑石永远都是一块离地悬空、若即若离的奇石,但它却赋予人们如此美好的想象。 千佛岩在伏波山腹,与还珠洞相连,共三层。上层南北长6米,东西宽7.4米,高12米;中层距上层2.3米,宽与上层同;下层高2米,长20米,宽1.5米,面积50米,3层总面积约133平方米,可拾级盘旋而上。顶层刻有佛像36龛239尊,“千佛”极言其多,这里的造像,多为晚唐作品,面目清癯,体态温和,服饰简朴,刻工精细,有的还镌有“造像记”;其中“桂管监军使赐绯鱼袋宋伯康,大中六年九月二十六日镌”,距今已有1140余年的历史了,真是宝贵的佛教艺术杰作,怪不得有人借地生财,摆上几张香案,挂上几条锦幛,售香卖烛,广求布施了。 还珠洞入口左侧,有石阶曲折而上,无多路就登上了山北临水之处的观景台,路口有叶圣陶先生题写的匾额“癸水亭”,古时在台上建有六角形的癸水亭。癸水是漓江的古称,葵水亭为宋时主桂的范成大所建。据金珙《广西通志》载载:“宋范成大以古记‘癸水绕东城,永不见刀兵’,因筑亭水上。”范成大在《癸水亭落成》诗中也称“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此洗檐枪”。檐枪是彗星的别名,隐指战乱,可见范成大建此亭忧国爱民的良苦用心。也许是游人很少至此,观景台显得有点陈旧破败,一座六角型的亭柱飞檐依然,但六个面却只有红漆底板,没有碑记,没有诗刻,显得寂寞冷落。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9432.html3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