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阳朔游记 |
[游记]阳朔游记 |
2007-07-19 live.com |
阳朔游记 印象刘三姐 三天的行程,腾云驾雾去,腾云驾雾回。大巴在吴山广场停下的时候,觉得自己像去了一场仙境梦游,不可思议地又回到了现实,一切都没有改变,而心情却不同。 阳朔印象岂是一个奇字了得! D1 阳朔初体验 3月12日,杭州出发到达阳朔。走出舱门,迎面一股湿漉漉的暖风,抓一把空气,可以捏出水来,看来桂林已经在第一时刻用它特有的方式迎接了我们,这是一个阴天,空气异常潮湿。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是桂林最精华的风景,所以我们下了飞机就直奔阳朔,没有在桂林市区逗留。喀斯特地貌奇特的山在我们的视线里出现又消失,没有斜坡,笔直地从地面忽然窜了出来,充满了意外,我们开始被它们所吸引,但导游说,跟漓江边的风景比起来,这些山都不算什么。由于山东航空不在飞机上提供午餐,我们失策没带干粮,饿了一天,从桂林两江机场到阳朔的两个小时车程,显得特别的漫长。 到了宾馆放下行李,我们大部队就杀向江边的大排档。早已听说,阳朔最著名的是啤酒鱼,果然味道鲜美,对于饿了一天的我们,那就是天堂啊。临江搭建的竹棚上,漓江的水在脚下流过,一边欣赏远山的烟云,一边如饿狼席卷餐桌,这种滋味恐怕只有那样的环境才体会得到。饭饱酒足后,拍着鼓鼓的肚子,满意地去逛阳朔晚上最繁华的西街。 八点多钟,天色已经全黑。西街上各式各样民族风格的小店和青年旅社,都亮起灯来,星星点点的迷人风情,恍若梦境。尽管多数的旅游工艺品在别处也能买到,但还是有一些特色的小玩意让你忍不住驻足观看。我比较喜欢木雕的面具和壁画,只是一问价格不得不放弃了。西街另一个特色就是酒吧,实际上更确切一点说,这是酒吧一条街,不到千米的街道,足有几百家风格各异的小酒吧,吸引了非常多的外国人,好多人来这里玩一住就几个月。坐在这样一条古色古香的中国街边,烛光荧荧,凉风习习,露天地喝一杯酒或品一杯咖啡,欣赏着穿梭的路人,仿佛时间就在此刻静止,让人如痴如醉。泡吧是我们这个群体中一些人来阳朔的重要原因,他们已经不止一次来到这里。九点多钟,簇拥的人群开始被吸纳到临街的各个酒吧,我们在一家“丁丁酒吧”的地方开始尽情疯狂。其实,西街的动人之处,不是在于外国人多或酒吧多,而是在于中西方两种文化交汇碰撞而擦出来的火花。西街的古朴加酒吧的现代,缺了哪个因素,都会令它黯然失色。12点钟,街上的店铺已经关门,酒吧依然热闹,我们去找排档吃桂林米粉,三块钱一碗着实美味,我们当中有人连吃几碗。这是我们吃到了第二种桂林的招牌美食了。 回到酒店,睡上一觉,养足精神准备第二天旅行。 D2 三姐的山,三姐的水 阳朔90度陡峭的悬崖,是攀岩者的天堂,我们的一部分人就是为了这而又一次来到了这里,他们今天去攀岩。早上起来,发现雨势不小,气温骤降。昨天我还很兴奋准备去坐皮划艇漂流,今天改成了遇龙河竹筏游。一上竹筏,阿妹(当地对年轻姑娘的称呼)就开始和你对歌,还向同行的帅哥抛绣球,按照瑶寨的习俗,如果接到绣球的男子不同意结婚,是要留下来做三年苦力的。于是,我们一路欢歌笑语泛舟遇龙河,在青山绿竹间畅游,嬉水赏景,不亦乐乎。接着去看千年大榕树和当年拍摄刘三姐的对歌台。一树成林的大榕树虽然奇特,但毕竟40块钱的门票就只看到了这棵树,还是不太值。月亮山,是在山顶尖上天然形成的一个半圆形大洞,像月亮的形状而得名。据说这是传统的阳朔必游景点,不过我还是认为作为风景点景色倒是一般,如果作为攀岩场所倒不错,不知当地政府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哎,一不小心,我又自作多情了一把。 下午,雨停了,我们驱车来到兴坪古镇。兴坪古镇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存在,临江的陡峭悬崖上有一座中日友好亭,据说是某个日本二战战犯的儿子为了谢罪,亲自一砖一瓦挑上山去,亲手盖起来的亭子。尽管我对日本人比较厌恶,但这样的举动还是不得不让我敬重。租了村民的船,开始了我们的漓江游。山有了水,才有灵气。如果时间充裕其实应该游漓江全程,但游了精华,我们已经不虚此行。坐在船头,江风吹得衣发飘舞,让人有一种想飞的冲动。两岸的山,美的无法形容,莫名地想起李白的《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漓江蜿蜒如带,千峰环立,气象万千,我们一路经过了多个景点:其中九马画山是漓江最著名的山,高耸入云,气势非凡,临江绝壁上因藻类等生物死亡、钙化而形成了颜色不同、深浅有别的山崖色带,远看像有九匹马。还有RMB20元背面的那幅画所在的地方,江面在那陡然狭窄,水流忽显湍急。转过弯,又见明朗。这种轻舟过万重山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如果没有上午的大雨,江水清澈,青山倒影,波光粼粼,想象那种美,那是下次重游的理由。漓江,真的很赞! 从我们下飞机,导游一直都在跟我们聊张艺谋执导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原本以为这又是为了旅游骗钱特意做出来的大型晚会之类的垃圾节目,并为对它抱有什么期待。晚上七点三刻,进入会场,坐在由绿色梯田造型构成的观众席上,眼前是方圆几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广袤无际的天穹,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化为中心的舞台,给人宽广的视野和超然的感受。这种气势令人震撼,以前一切的偏见都顿时消失,这不愧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几分钟后,江面的灯光熄灭,背景山体隐现各异的色彩,水镜倒影,远处的村落还有星星灯火,我们在这一幅绝美的画中等待演出的开始。白天的雨使得夜晚的漓江云雾缭绕,飘飘沥沥,我们似在仙宫,如入梦境……《印象刘三姐》是漓江人生活的风俗画,竹筏、鸬鹚、渔歌,斗笠、耕牛、山歌,灯影的迷蒙,烟雨的点缀、竹林的轻吟、月光的披洒随时都会进入演出,成为美妙的插曲。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完美地结合,创造出无穷的神奇魅力,热烈而又灵动,如诗如歌,令人着迷。除了啧啧称奇,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种不可思议。这一晚,我对张艺谋充满感激。 D3 桃花源记 晴天,早上去游最后一个景点。车在“世外桃源”门口停的时候,说实话,我有点失望,因为看进去人工建筑的痕迹太明显了,我很奇怪这样的人工景点怎么会评上国家4A级景区呢。但导游的热情迎接,还是不错的。进门首先是看到了竹刻的大屏风《桃花源记》,想想陶渊明可能要吐血了,他老人家明明没到过这里,却成了这里那么多人生活的经济来源,大概旅游业的伟大也在于此吧。进去之后我们就坐上了船,周围是空旷的水稻田,一派田园风光,晴天的缘故,山水倒影,景色真的不错。路上遇到返回的游客,我们都热情地互叫一声“狗肉”,因为按桂林的习惯,狗肉就是朋友的意思。船经过一个水中小岛,岛上的居民以农耕为生,实际上和中国多数地方的农民没有区别。他们的房屋,还有很多是当地特色的黄色土砖砌成的,真担心这些土房的牢固性,但导游说这些房子可以住几十年。水行至一大溶洞,船在黑暗幽深的洞中穿梭,因以前聚集了大量的燕子而被称为燕子洞,但我们并没有看到一只燕子或者蝙蝠。此洞说是小也是大,船走了好一会才出了洞,进入了一个土著部落的领地,水两岸的密密的树桩上都悬挂着这个部落崇敬的一种动物——牛的头骨,让人有些悚然。穿着兽衣的土著民在岸上像你示意,他们的皮肤黝黑黝黑的,男女都留着长发,你以为你来到了印第安部落。忽然,草丛中窜出一个黑人,狂叫一声,向我掷来什么东西,吓得我惊惶失措,失声尖叫。定神一看,原来是一个土著男躲在草丛中,看到游客船只过来,故意吓人的。其实,被吓一吓也是蛮好玩的。还有酋长吹着号角欢迎游客,土著民跳甩头舞表演节目。整一个游玩路程完全模拟了《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所有路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从土著部落出来返航,最后船靠岸在侗族山寨,进门先喝自制的高粱酒,味道甘甜。和侗族的青年男女一起跳舞,踩脚。按照他们的风俗,如果侗族的女孩看上你,她会踩你的左脚一下,如果你也看上她,就回踩他的右脚三下,这样一门亲事就这样定了。所以下次不要随便踩别人的脚跟哦^_^尽管没有抢到刘三姐的绣球,但掏到了一个很有民族特色的麻布包包,价钱也不贵,欣喜地买下。还在那里第一次看手工织布、印染、刺绣和其他叫不清名的民间工艺。 尽管知道,这个“世外桃源”赝品是人工建造的旅游产品,但还是很喜欢它的主题:山环水绕的田园村舍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和隐逸休闲的意境。4A级的荣誉应该颁给想出这么好的卖点的景点设计者。 中午的时候,弄了一辆双人自行车在沿江的路上“招摇过市”,引来路人侧目,又是浪漫呢。 下午返航。 阳朔是一个让人痴迷让人陶醉的地方,走的时候还真是有些不舍。有些地方,总是值得回味,除了黄山,桂林是我第二个想去重游的地方。 |
转自:http://nnxu2005.spaces.live.com/Blog/cns!8F85FE970F46A72A!555.entry2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