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杂记:阳朔西街,背包客的天堂

[游记]旅游杂记:阳朔西街,背包客的天堂

2008-04-16    blogcn.com

从桂林磨盘山码头登上客轮,欣赏了烟雨漓江上的九马画山、黄布滩、兴坪等美景,不知不觉就来到阳朔县,导游说要带我们去另一个好去处——洋人一条街,说那里是中国大陆洋人最密集的一条街、中国涉外婚姻比例最高的一条街、中西文化最好的接合地和中国最大的外语角。

洋人街就是西街,位于县城中心,全长517米,宽8米,呈弯曲的S形。远看西街,这里是最传统的南国小镇,石板路面,灰砖骑楼;近看西街,它又是最洋的,几乎所有的店牌都是外文或中英文对照。其中外国人在此开店就有20多家。有时候,街上的洋人比中国人还多,中国人来这儿以为出了国,外国人成群结队的来这里寻找最古老的中国。导游说,当你走在西街上,看到那些满脸岁月沧桑的农村老太太突然对你说出很纯正的美国口语,你千万不要觉得惊奇,因为除了阳朔县的方言外,英语也是他们的日常语言。国外有一本旅游指南方面的书上这样评价阳朔——西式咖啡、好莱坞的电影、香蕉饼,阳朔也许看起来并不很“真中国”,但谁会介意呢,这确实是个休息的地方,看看景色,喝杯咖啡,几个星期来在路上的疲倦会一扫而空。这大概正是它吸引老外的魅力所在。

很快我就在导游的引导下见过了“无名”酒吧、“没有”饭店、“没有”咖啡店,这都是老外开的,满街的旅游纪念品中有印着“我有一个好老婆”的手提袋和印着“No beer no happy”(没有啤酒不快乐)的文化衫。有位老外穿着一件别致的T恤,胸前印着“foreigner is coming”(老外来了),等他走过去了,却见背上印着“foreigner is going”(老外走了),心里不能不为这些老外别出心裁的幽默而开怀一笑。因为在客轮上站了好几个小时,到了洋人街就想找个地方歇歇脚,我们发现咖啡店是一个好去处,要上一杯外国人煮的咖啡,还真有点出国的感觉。不过你若是坐下来,什么也不点,店主也不会赶你走。洋人一条街上的东西还是蛮贵的,我随便问了一件按老外身高设计的外套,报价三百元,而在上海,顶多二百元。至于仿制的古钱币和古董模样的工艺品报价也都蛮高。一位老外对中国的麻将感兴趣,摊主用英语给他介绍每一张牌,看老外那认真的样子,似乎在考虑买哪一张牌更有纪念意义,但愿他不为一张九万而付整付麻将的钱。

洋人街最吸引老外的是这里有许多民俗小店、工艺品店、书画店、背包旅馆、咖啡厅、酒吧和中国功夫馆,从中式丝绸服装、蜡染织布、毛主席像章到民国前才有的小脚鞋,应有尽有。这里能体现国际氛围的,除了各种肤色的洋人外,大概就是各种西式酒吧。只是其装饰风格又揉杂了中国特色,有的老外开的酒吧里甚至挂着竹筏、鱼篓,铺着蜡染的蓝白桌布。西街上的工艺品既有前卫色彩,也有怀旧情绪。反映老上海生活的电影中才见到的广告招贴,在这里却是寻常可见。一位游客说,这种风情,只有那些懂得悠闲和与世无争的人才会真正沉溺进去。

“No bike, No yangshuo”(没有自行车就没有阳朔),这句短语告诉人们,阳朔的风光特色更适合作自助游,要沉下心来,用心去慢慢体会。这里,自行车到处都可以租到,有单人的,也有双人的,五元、八元钱就可租一部。据说很多老外都是这样,来到桂林,不住桂林,而是先到阳朔的洋人一条街或农民家中住下,再租上一部脚踏车,到处转转,有的一住就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一些老外们被此地风光迷住,不愿意离去,于是就地成家,开个小店,慢慢地人气旺了,就成了洋人一条街。“发现阳朔”,这是西街上一家名为加州饭店的老板杰克制作的宣传册的主题词。来自各国的“背包旅行者”用自行车轮子,用厌倦了“钢筋水泥文明”的感情,对阳朔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全新的发现。在老外的影响下,许多来自国内的游客也爱租自行车到周围的村庄和田园采风,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刘三姐对山歌的大榕树和有一个形似月亮的山洞的月亮山。在洋人一条街周边,没有烧汽油的车,除了自行车就是清一色的电动车。这些显然对这里的环保大有益处,这是否也是受了老外的影响呢,我不得而知。 资料介绍说,洋人一条街是中国涉外婚姻比例最高的一条街,这些跨国婚姻者,不受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可以生多个混血儿小孩。在街上,我留心看了看,真见着一个这样的混血儿,他在游人中间穿来穿去,从街的这头跑向那头,没有大人看管。显然这里是他最熟悉的家。洋人街是学习外语的好去处,在街头就有一所专门的英语学校,门口打的广告上自称是微软授权的英语学校,也不知微软是否真作过这样的授权。导游说阳朔人能说英语,得益于一个叫欧文的湖南人,他创办了“欧美达”英文书院,号召阳朔人学会外语,去挣外国人的钱。他自己就是挣外国人钱的典范,他招揽“老外”到他的学校里去当义务教员,让他们教他中国学生外语,学生们则教“老外”汉语、中国象棋、太极拳、气功。学生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迅速提高,学习效率远胜于正规院校教育。看着老外在这里穿来穿去,与当地农民用英语讨价还价,真有一种置身异国他乡的感觉。一对老外在跟一个当地老头就一件工艺品讨价还价,大概是差距太大,老外边谈边走,中国老头也不急,看着他们离去,还微笑地说了一句OK。这位老头,跟我老家的乡亲差不离,却在自己的家门口干起了国际贸易,不能不让人佩服。“在西街,不会英语,就像哑巴不会说话。”这条街上,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操流利的英语,有的还懂多国语言。在洋人街的入口处,有当地人卖沙田柚,差不多一块钱就可以买一个,价格低得让人难于想象,这么好的土特产,在这个游人如织、老外云集之地,为什么卖不出好价钱来呢?如果他们也会讲外语,情况是否会改变一些呢,我不得而知,不过,那些卖沙田柚的老农与西街上的老农一比起来,气质确实差别很大。

洋人街最令人羡慕的是洋人们那种深得生活真谛,享受心灵怡悦的悠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中国人的诗句,但这份悠闲,没有几个中国人真正享受过。我们操心的事太多了,好不容易出来玩一趟,也总像是赶集,人在景中走,心里还惦记着买回程的机票呢。而来阳朔的老外大都是背包旅行者,他们把旅游当成一种生活或工作,专心而又投入。据说,一些到阳朔学习中国武术的欧洲青少年常常在这里住上几个月。在一家酒吧门口,有一位戴着墨绿小帽的德国男人,喝着一瓶啤酒,不停地向来来往往的人问好。导游说当地人都叫他唐老鸭,在西街已经生活十年了。每年他飞回德国一次,打一两个月工,赚够生活费,再飞回西街。他说,西街是他的办公室,他每天都来这里“上班”——喝啤酒,跟人聊天,认识新朋友。一位瑞典游客告诉笔者,他们全家每年都要出来旅游三至五个月,不是请假,而是辞掉工作,因为那边工作好找。回去工作几个月,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他们又会计划下一次的旅行。

据导游介绍,到了夜里,洋人街更有一番情趣,其充满异国情调的夜景风情万种,风俗浓郁。老外们和中国的游客一道在露天的酒吧里喝着咖啡、啤酒,聊天或跳舞,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乐趣。可惜的是,下午我们就坐着电动车离开了这条街,再换乘旅游车回到桂林。

转自:http://www.blogcn.com/wzfl/article/20058/24161265.shtml29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