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 2007年2月12日星期一 天晴 策划去桂林阳朔很久了。 LG风卷残云一样打包了所有的事情,我们终于要出发了。 过安检时,工作人员拦下了我的小袋子,“绕来绕去的,看不清是什么东西。”于是一件件取出来。她不禁失笑,一袋子的充电器!手机的,相机的,摄像机的,ipod的,电脑的,数据线……我歉意的笑笑,“要是有万能充就好了!”安检登机都算顺利,我的瑞士军刀也终于没有被没收。 萧山机场。 喷嚏,鼻涕。 廿四号登机口。 左后方又一个穿“北脸”的小伙子,趴在扶手上看风景。右手边坐着一个长发女郎,煲着电话粥。对面有光一闪,原来自己成了他人照片里的背景。 飞机8:55分由萧山国际机场准时起飞,11:00准时降落在桂林两江机场。出门就是机场大巴,送我们到民航大厦。再由民航大厦打的去到在解放桥头的环球大酒店。据说,解放桥两岸的漓江夜景很美丽,没有留意。 在午夜来到之前睡下了。 2007年2月13日星期二 天晴 今天的游程是象鼻山à芦笛岩à漓江à阳朔西街。 关于吃 无论去到哪里,这通常是最诱人的话题。到桂林就想一尝她的美食。 桂林米粉是不能错过的。早晨起来,就去了酒店边上一家米粉店。两块钱一碗,童叟无欺。酸豆角、酸笋片、辣子、香菜等等自助无限。比起沱江边的米粉来,这里的是咸有余鲜不足。于是往价格上寻原因,毕竟沱江边是这两倍的价格。呵呵。 午饭时间来到南环路上的美食街。走进那家叫“鱼米乡”的饭店,就被它各色的灯罩所吸引。白炽灯的光透过藤制的灯罩洒落下来,自然就给菜肴增色不少。最有趣的是一个鱼形的灯罩,造型笨拙朴素的让我不禁想跳起来捏捏鱼尾巴。点的菜足以喂饱四个人:两斤四两一条毛骨鱼做的漓江啤酒鱼、荔浦芋头扣肉、香辣田螺、腐竹青菜。都是特色,最好吃的还是无刺香嫩的啤酒鱼。这一顿饭足足吃了两个小时,其间,我是喷嚏不断、鼻涕连连,落在旁人眼里以为桂林的辣子辣倒了江南的妹子。呵呵,出门必得有一个棒棒的身体。所幸精神状态还不错,照片里也不显疲态。 晚饭时间已经来到了著名的阳朔西街。奔着“没有饭店”去了。上二楼看看,还不及看到传说中的“没有热啤、没有不好的饭菜、没有特别的咖啡、没有特别的披萨”菜单,刚想开口嫌驻唱的音乐扰人,哪料想服务员就上来赶人:“不好意思啊,二楼也不能坐了。有人包场了。”呵呵,谁敢一口气和客人说那么多个没有?没有饭店啊。这回要加一条“没有座位”。于是,我们在西街上捧着手绘地图,找寻,像极了游客。还好这条路上,吧台里外,街头巷口盘旋的几乎都是异乡客。落在一家叫做“地球村”的酒吧。门口的小姐大概是新来的,招徕客人的声音几乎听不见。就在路边上坐下,点单。据说西街的西餐不错。点了lasagna意大利烤宽面条上浇肉末番茄汁。厨师似乎就是按照金山词霸上的解释这样做的。拿上来完全不是我印象里的那一个样子,尚能果腹。老公要了牛排,配西红柿黄瓜还有fries薯条。 不禁想起水果来。最甘美的是芦笛岩前的甘蔗汁。这一天里还创了迄今为止一日内strawberry eating的纪录。看到街上有卖鲜艳欲滴的草莓迫不及待拿了一盘,结果是三斤三两,一顿饭几乎就被我们二人消灭殆尽。在去磨盘山码头上船的路上路过草莓园子。司机停车,我又拿了一盘,乖乖,这回是三斤半。我还硬要说卖草莓的兄妹俩是夫妻。呵呵。 因为感冒,油炸麻辣的小吃都不敢随便吃了。路过糖人摊,嘴实在馋不过,求lg给我买了一个金猪。一直用舌头舔它的尾巴。有段对话好玩不过。是我和药店的售货员。 “这个糖多少钱?” “五块。” “胖胖的,是个什么?” “是头猪。” “哈哈,是头猪。猪好啊,吃下去,和它一样胖胖的。” “咳咳,一盒‘白加黑’。” 关于行 桂林是个不大的城市,景点也几乎都在市区。住在市中心漓江边的,许多的景点可以一路慢慢走来。譬如:独秀峰、伏波山、还有著名的象鼻山。出租车司机比较热情。前一夜载我们到酒店的司机一大早就在我们酒店门口等着我们。我以随便走走的理由拒绝了他的好意,两个人沿着漓江边走到了象鼻山公园,费时不过一刻钟。林荫道、香樟树,偶尔有几棵未成林的榕树,树下有人翩翩起舞,间或有不守规矩的自行车歪歪斜斜的骑过,引来路边歇息着的老人的指戳,非常的生活。 出了象鼻山,我们想要去郊区的芦笛岩。有出租车司机上前商洽我们,说五块钱就拉我们上那儿去。不敢相信啊,因为它的起步价是7.8元,还要外加一块钱的燃油附加税,并且照着芦笛岩的景区介绍,它至少离开市中心五公里的路程。于是我傻乎乎的说“为什么这么便宜啊?”师傅说,没有办法啊,竞争激烈。实际上,师傅要赚的恐怕是门票钱和接下来的游程。因此我们去芦笛岩来回外加师傅等我们一个半小时,统共花费十块钱,创了另外一个纪录。 游漓江是通过师傅订的船票了。因为是枯水期,旅游公司的船只从杨堤到兴坪再折回杨堤。我们的票价是150元一人,从磨盘山码头到兴坪。没有别的人,两个人即是包了那条船。开船的小伙子二十左右,五六岁开始在水上混饭吃,船开得虎虎生风,有趣的很。 关于景 逢着枯水期,饶是象鼻山的大象拼尽全力,象鼻能汲起的也就是一个水坑的水。到此一游之后还是会感念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芦笛岩是一个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开发的早,是著名的“国宾洞”。生在江浙,有“双龙”“瑶琳”“垂云”“灵山”,因而并不见奇。 引人的是这桂林,一时平地,呼呼然耸起石头山数座。或有树木,上有一塔。或清清爽爽,挨着靠着。山便有了精气神儿,看过去,或清秀,或平实,或木讷,却少见妖娆的。呵呵。 “桂林山水甲天下”。下午在漓江上前行时,真切感受到这一点。秀山秀水。水并不丰盈,山也未曾滴翠,却让印在水里的倒影有着浓郁的墨绿,衬出漓江一种别样的沉稳。无风的时候在远处连成山水长卷,泼墨写意的那种。至于说这一处美女那一处青蛙的,我都一笑而过了。我们二人总结了一下,但凡看山看石,无论何处,你总能寻到一处八戒,一处观音,或乌龟或青蛙或海狮或长蛇,等等等等。我常常用一根手指,点石成金,将一处山石说成元宝,一座山头说成宝库,编个故事给船工听,然后反复叮嘱,千万要把我的故事发扬光大。 到达西街的时候,是西街撩开面纱开始夜生活的时候。有趣的是,西街给我的感觉是纽约的唐人街:无论哪个小店,招牌都是一式两份,一份中文一份英文的,包括我在犄角旮旯处看见的那一个理发室,就是老早的那种剃头店,门口赫然挂着“剃头店barber’s”。读菜单的时候,被小妹听见我的英语,非常具有判断力的说,“哎呀,你的英语真不错啊!” 21:38 | | 4 |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