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清早醒来,看看窗外,远山早已被太阳唤醒,看看时间,七点钟。赶快起床,背着包奔碧莲峰而去。果然还没有人值班,步入公园。沿阶而上,亭子里坐着一群早起锻炼的老人们,真有点羡慕他们。拾阶而上不远,一道铁门锁住去路。带着遗憾,下山。透过稀疏的树叶,早晨的漓江又是另一番风景。阳光照射在对面的山上一片青绿一片金黄,平静的江面上有了竹排的穿行而泛起波澜。如果说傍晚的漓江让人感觉到宁静与安详,那么清晨的漓江则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朝气和阳光。昨天傍晚由于雨后远山多了几分神秘,而今晨在阳光照耀下远山显得清秀和俊朗。 漫步江边,许多船夫又在招揽着游人,从阳朔码头到昨晚看刘三姐的那个地方。由于今天还有充足的安排,自己并没停下脚步踏上竹排。不过回来看一驴友介绍说清晨乘竹排游览漓江是另有一番滋味,心中又有点后悔。不过在阳朔其实你没有时间后悔,因为好的风景就在前方。而从阳朔回来后,又几乎都会后悔,怎么那么多的好风景自己没去看。这可能就是阳朔让人流连忘返的原因,这就是许多游人重返阳朔的原因吧。给自己一个再去阳朔的理由。 今天准备的是从杨堤到兴坪的漓江浓缩精华徒步游。而早晨吃早餐时梨子也告知我他有事不能陪我游玩了。虽然有点遗憾,但却又觉得可能独身一人会更能体会漓江的味道。毕竟对于梨子他们来说天天生活在漓江边,天天面对都是同样的山,让他跟我一起徒步可能就不是享受而会是种折磨了。不过梨子还是将我送上去往杨堤的车,告诉我徒步的路线,告诉我一路应该注意的事项,在这还是要感谢梨子的。 车到杨堤已经十点了,杨堤是个挺偏僻的乡,非常小,看得出如果不是这条旅游线路的开发,可能他们仍然是处于深山中,可旅游热的到来明显给他们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在破坏着他们宁静的生活。而当地人也明显看得出已经习惯了这种冲击,在摆渡过江时船上的小孩看到我竟然冲着我说:照相,照相。在我还未反应过来时,他已经摆好POSE迎接我的相机了。 徒步游漓江从杨堤到兴坪,也有走反线坐车到兴坪逆漓江而上到杨堤,全长18公里(也有说17公里,还有说20公里)。门票16元(两次过渡费,杨堤渡,浪石村或者全家洲村渡),在九马画山还要过渡一次,但那要另外掏腰包(4元)。步行线路开发并不太完整,沿路标志还是较少。除了开始的杨堤到全家洲村一段有路标(但最好却是沿江边河堤走能更好欣赏山水一色的风光),而过了全家洲村后基本就行走在半山腰上,漓江就在脚下行。到九马画山过渡后又沿河堤一路行走。在这里徒步没有向导其实也不难,因为只要跟着漓江走就可以了。但可能现在是枯水期,如果在六七月雨季可能走河堤要注意安全因素。所以阳朔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在徒步路线标志设计上更加明显点。 由于自己有了心理准备,徒步起来也不觉得吃力。而两边的山形态各异,但可惜没有向导的指点我还是缺少那么点想象力的。幸好当地沿途百姓都是那么和蔼与热心,他们也乐于为远方的客人服务,而他们的传说则让人能更好的了解漓江的风情。老人守苹果、八仙过江,虽然我无论如何看起来都觉得似是而非,但我宁愿相信这是他们对古老历史的一种信仰与传统文化的尊崇。不在乎他象什么,我们所要感受的只是这山与水的交相辉映,我们所能体会的只是山的壮观、水的秀美。走在半山腰,俯看水中山的倒影,倾听山中鸟的鸣声,水中有山,山上有水,置身其间,真有种身在天堂置身画里的感觉。 不过可惜的是现在是枯水期,一路上许多地方都浅可触底,而两边裸露的河床则象是在向谁倾诉着,曾经的丰水线见证着漓江水量充沛时的风景。为了怕迷失路,也为了更近距离欣赏漓江山水,在快到九马画山一带时我基本是在河床上走的,那一堆堆鹅卵石硌得脚生痛,而深一脚浅一脚则更是大损体力呀。到了九马画山,面对石壁我却一片模糊,都哪跟哪呀,我怎么一匹马也看不出来呀··· 而到了20元人民币背面风景处,我是怎么也拍不出那种广角镜头呀,而且刺目的阳光让我看不清楚了,胡乱抓拍几张了事。到了这儿,就可看见前面的兴坪镇了。虽然有点累,但胜利就在眼前了。抬起自己双脚,继续前行。在兴坪大桥上,往上看水一片混浊,不知这是漓江的什么支流。但两岸风光同样靓丽,还有许多学生在河边上写生。看看时间,下午三点半,经过五个小时,终于顺利完成此次徒步之旅。 兴坪镇,看起来比杨堤要大些,而且也开发的早些,既看到保留完整的古戏台,又到处可见现代民居的生活气息。找到汽车站,登上返回阳朔的车,终于可以享受坐车的舒服了。 回到旅馆洗漱后,又漫步在江边。当时间不早时,找了家靠近江边的餐馆,登上楼台,伴着脚下流水声,就着漓泉啤酒,解决了自己的晚餐问题。然后在迷离的灯光下,一路悠然行走于阳朔的大街小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