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阳朔景点介绍

[游记]阳朔景点介绍

2007-07-16    jytd.cn

阳朔山水的美丽是一种潜入骨髓的美:置身于山水间的你恨不能化碧水,悔不能做青山。此时最恨的是自己拙劣的文字,竟描绘不出它十分之一的美。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感受也只有亲眼见了才能体会。

阳朔以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绝而博得了“风景甲天下”的美誉,无疑是天下山水中一颗耀眼的明珠,阳朔的山水到底哪里与众不同?

阳朔是典型的岩溶地貌,有关资料记载,早在距今3.7亿至3.5亿年间,桂林阳朔一带是一片汪洋,海底沉积了巨厚的石灰质。尔后,由于地壳上升,海水退出,这此石灰质经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数百、数千米厚的碳酸盐岩,又在地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这些可溶性岩石几经风雨、流水的侵蚀、切割和溶蚀而逐步产生溶沟、溶漕、石芽、石林,发展成石丘、落水洞、漏斗和洼地等,又历经了漫长的年累月变而最后才形成今日大面积分布的峰林谷地。约在距今三百万年前,由于地壳新构造运动的抬升以及古地下河的干涸,形成了现今不同标高的多层溶洞,其间多采多姿的石笋、钟乳石琳琅满目,成为一座座“大自然艺术之宫”。这些奇峰、巧洞加上由于岩溶地貌河床造成河水碧绿清澈的河流作陪衬,相得益彰,成了一个藏芳隐秀、山青水绿人间佳境,古往今来,遐迩闻名,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之誉。

阳朔的风景各个季节、各个时候观赏都十分优美迷人,还有一大特色即同一地段的风景由于朝晖落霞映衬、晴岚雨烟蒸腾而四时迥然不同,可谓季季有景,早晚殊观,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于1637年5月下旬由桂林顺漓江而下阳朔,游览了这万点奇峰千幅画的阳朔风景后,盛赞阳朔是举世难觅的“碧莲玉笋世界”。

漓江风光 漓江风景是阳朔风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初次到阳朔旅游漓江绝对是不能错过的。漓江是珠江水系支流之一的桂江中一段著名河流,从桂林起穿越阳朔县全境。清澈的江水,在阳朔苍翠雄奇的群峰之间蜿蜒奔流。沿江峰峦密布,山水相依,自然景色变幻无穷。舟行其中,奇峰夹岸,沿岸竹木青翠,村落点点,就象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生动逼真,引人入胜。漓江以阳朔县城为中心可分为两段,由桂林至阳朔段为上游段,风景奇丽,这已经是一条经典的旅游线路,为世人所盛赞;阳朔县城至普益乡为漓江的下游段,这一段风景宜人丝毫不亚于上游段,但因交通,游览时间等方面原因至今尚未正式开发,故而景区清幽更胜前段。

漓江前段,由桂林乘船而下首先到到达帷幕山、冠岩,过了帷幕山之后,漓江山水就象是拉开了大幕,精彩的山水胜景依次接踵而来。首先就到阳朔杨堤乡的半边渡,江边一座驼峰形的山叫渡口山,山势宏伟,削壁千仞,山路被峭壁深潭所隔断,行则须过渡,因是同一岸设渡,故称半边渡。叶剑英于1974年游漓江时写了一首以半边渡为景的诗:

乘轮结伴饱观山,右指江头渡半边。

万点奇峰千幅画,游踪莫住碧莲间。

过了半边渡,新娘岩,然后就到了浪洲村,桃源,双全一带,群山林山,象形万千,有观音山、坐马山、虎山、豉棍山、锣槌山,鸳鸯滩、锣鼓滩。锣鼓滩边的白虎山,斑斑石壁好似虎皮。之后就到达了杨堤村,这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风光无限。过了杨堤,便到浪石村。从浪石到全家洲,这一段水穿峡峪,船进山行,景色迷人,有一块巨大石壁,称为鲤鱼挂壁,从远处看活色一尾红鲤鱼。并有荷苞山、鸡笼山等诸多山景。船行此处便已觉得我们数码相机的内存太小了。

这段漓江景致大部分以突兀的奇山异景居多,众多的奇峰像似仙女的百宝箱打翻撒落人间,还不忘记添加上一些颜色。带上你的想像随船行于仙境吧。

过了全家洲,老村头之后就到了非常有名画山了。画山因山大壁宽,壁色如画得名,又因壁纹了了,勾画出马群形象,巧夺天工,成了古今闻名流传于世的“九马画山”胜迹。九马画山为漓江巨壁胜景之冠。壁上石纹条条,纵横交错,细看象无数虚虚实实栩栩如生的骏马,加上冷水滩上的的落后马和鱼尾山的先锋马,通常合称为画山九马(九是多之间,并非是九匹)。民间有歌谣:看马郎,看马郎,问你 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到九匹状元郎。据说当然周恩来总理看出了九匹,后人到九马画山总要数数几匹马,看看自己的智商或官运如何。

清代李守仁为九马画山写了一首诗:

淋漓大笔出天工,万古丹青一洗空。

我泛轻舟山下过,也应添在画图中。

过了画山,峰回路转,江水横流,就到了蚂蟥潭,黄布滩,朱壁滩,这里又是一个风景极美之处,有著名的黄布倒景,朱壁滩边有七个山峰相连,一字排开象娴静对江自赏的少女,称为七女下凡。这一带景色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可以说是集阳朔山景之大成。从江坪小河背村及厄根底村观赏这一带的风景正是新版二十元人民币背景的风景之处。所以这一段加上九马画山正是漓江上游段的精华部分,也是游漓江必到之处。

之后即到兴坪镇,是漓江边上有名的古镇,依山傍水,风景绝佳,江边有一个榕树潭,码头边是老寨山。

兴坪镇过后,便到螺蛳山,此山酷似青色的大螺在江边,在我看来更象是一个赝品的“天坛”,也许是那仙女嫉妒我们北京的天坛,在些做了一个赝品。呵呵,想来也不能说它是赝品,从时间来算它倒是早了几万年。螺蛳山附近有一个螺蛳岩,依岩而建有一个腾蛟庵,虽然是庙小地偏,在当地香火很旺。平时日子里很幽静,去观光的人很少,但若是遇到农历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这样佛家的节日,小小的庙宇就会被虔诚的乡人们挤得水泄不通,还可以吃到的素斋。虽然不是佛门名寺,但地处风景绝佳的漓江边,时间充裕的话值得去看看。

再前行,即到了漓江边的另一处名胜,渔村。渔村位于漓江东侧,鲤鱼山彼岸,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村中有大鱼塘,村大沙洲,名鱼塘洲。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经过训练的鸬鹚是他们捕鱼的得力助手。此外,用竹筏而不是用木船作为捕鱼的载浮工具,是渔村不同于我国其他大部分地方的又一特色。 来到渔村,随渔民出渔打鱼,过一回渔民生活,品尝一下肉质鲜嫩的漓江清水鱼,自是别有一翻情趣。渔村以前有很多有钱的乡绅富户居住,村中留有大量的古宅,都有精致古朴的檐角,窗棂,是寻古访幽的好地方。真正令渔村名声大振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访华时曾游漓江,中途专程去了渔村观光并发表演说,此后渔村就有很多人前来观光了,以至于现在进村要收门票了!

渔村过后水路再行二十里就到了阳朔县城,漓江上游段至此结束。这段风景在阳朔不算出色,但若放在异乡可能也能称得上名胜的了。

遇龙河 是近三年来才有游人光顾的新兴景区,交通不便是它的对外推广的障碍之一,但正是交通不便使它还保留着最最自然的景观:毫无污染的清澈河水、随处可闻的鸡鸣犬吠、追着游人大喊Hello的小童……遇龙河景区的遇龙河段大部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通汽车,只能通过徒步、骑自行车、乘坐竹筏漂流三种较合理的方式游览。

遇龙河是指白沙世外桃源至大榕树工农桥段,长约16公里,宽38—61米,深0.5—2米,常年水质清澈,水流缓缓。

遇龙河两岸山峰清秀迤逦,连绵起伏,形态万千,江岸绿草如茵,翠竹葱郁,树木繁荫。遇龙河的水如同绿色的翡翠,清澈透亮,鱼儿闲游,水筏飘摇,一一可见。微风拂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如同小提琴奏出的音符,静静的,轻轻的。他是那样的纯洁,天生丽质,不为废水、废气污染,没有世俗尘埃玷污。立于江岸之上,任清风拂面,任清流洗涤自我的灵魂,一切烦扰便会释然,随之而来的平静、豁达,心里得到一种惬意的慰籍。遇龙河,宛如一位文静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飘然而过。这真是:水映峰来峰戏水,有诗有画又有情。

青山脚下,村落点点,炊烟袅袅;遇水之滨,村妇呼朋引伴,洗衣喧闹,鱼翁轻荡竹筏,撒网捕鱼,鸭儿成群结队,或憩息,或闲游,或嬉戏,焕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遇龙河的田园风光堪称一绝。河岸两侧,田畴平整开阔,绿意逼人,稻花飘香。置身其间,顿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这景致,这感觉,在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也找不到。

说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龙,巡游到此,看到如此胜景,觉得东海黯然失色,便潜藏下来不走了。这条龙晚上浮出水面贪婪的观赏美好的风光,后来忍不住有时白天也偷着出来,许多村民都曾见过,遇龙河因此得名。

遇龙河主要景点有遇龙桥、富里桥、双流美景、夏棠佳胜、大小五指山、狮子山、八仙岩、仙桂古桥、归义县旧址等等。当然还有上游的国家四星级景点——世外桃源。徒步或骑上一辆山地车,亲近自然,感受山水风光赋予的无限旖旎,领略纯朴民风带来的美妙情趣,让您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世外桃源 沿桂阳公路北上,距阳朔仅十几分钟车程,就到了"世外桃源"。她像一位朴素的村姑静静伫立在城市边上,不张扬也不造作,一派天然,富于真趣。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踏进"世外桃源",展现在眼前的将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清波荡漾的燕子湖镶嵌在大片的绿野平畴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脉脉含情。湖岸边垂柳依依,轻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转筒车,吱吱呀呀地摇着岁月,也吟唱着乡村古老的歌谣。放眼望去,远方群山耸翠,村树含烟,阡陌纵横,屋宇错落,宛若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画境。乘坐小船游览燕子湖无疑是一种享受。当小船在绿丝绸般的湖面上裁波剪浪、悠然滑行时,游人的心会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一般惬意和欢欣。天旷云近,岸阔波平,大自然清新博大的怀抱会使人尘虑尽涤,俗念顿消。

忽然,一阵清亮的歌声飘来,原来是岸边歌台舞楼上的姑娘在载歌载舞。她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正以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欢迎着远方客人的到来。

转过歌台,小船驶入了窄长的水道。真看不出燕子湖后面竟如此迂徐回转,曲径通幽。--世外桃源是一个开放式的景区,它没有围墙与隔桩。田园山水、路桥村舍天衣无缝地自然融合,尽纳天地之大美。

航道越来越窄。小船通过没有一点灯光、犹如夜航的燕子岩洞和"初极狭,才通人"的小隘口以后,似乎已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不想眼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桃花岛到了。小岛不大,四面环水,但草木繁茂,杂树生花,一株株红桃正笑得热烈灿烂。好一片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意美景。

过了桃花岛,就能体验原始部落的魅力。但听前面山坡上警号长鸣,击鼓声声。原来是原始部落的土著先民发现了外来的陌生人,纷纷手执长矛、渔叉冲下山坡来,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这些土著先民都以树皮羽叶遮身,他们剽悍健壮,皮肤黝黑,一看就知是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部落,透过他们,您可以想象中华民族的祖先何等的聪慧与坚韧。

越过原始部落的水域,小船沿着散布的村庄缓缓驶回。这是真正的乡村,青瓦泥墙,竹篱菜畦,鸡犬之声清晰可闻。不时可见三三两两的村妇在河边洗衣,她们的棒槌在青石板上敲出古老的韵律。担桶的农人赤脚穿行在田间,顽皮的儿童嬉闹在屋前的空坪,更有捕鱼的老翁,叼一管烟斗,悠悠坐在竹筏上,在云影中随波逐流。从原始部落来到眼前的村庄,历史一下跨越了几十万年,真令人有疑幻疑真、恍然不知何世的感觉。

如果有兴趣,游客结束水上游程上岸后,还可以在绣球楼对山歌,接抛绣球,在民俗大观园考察民俗,参观图腾柱、风雨桥等别具风格的建筑,观赏、购买少数民族妇女的手工织物等。然而诚如古语所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大多数性本爱自然的游人来说,也许一方山水田园已足以慰籍心灵。

老寨山位于我们前边所提到过的兴坪古镇码头。陡峭非常适于攀登,是喜欢登山者的好去处,上山约需半小时,登高望远,风景如画,是我贫乏的言语所不能形容的。常有摄影者上山采景。山顶上有一日本老人修建的友谊亭。兴坪古镇也有近千年的历史,镇中有许多古宅,也值得我们瞧瞧。

泥巴浴 泥巴浴池位于阳朔南部月亮村菩萨岩内,菩萨岩洞是阳朔最大和最著名的地下河水岩洞,洞长约6公里,穿过8座山,乳石怪状林立,水晶盆池遍布,洞口可划船约300米,还可趟水、游泳、跳水,捉鱼虾,还可玩巴洗泥巴浴,泥巴浴池很大,可以尽情地玩泥,当一回玩童,找回未泯的童真。

泥细细滑滑的,没有任何杂质,平滑均匀,厚厚地铺满整个池子,用手不停地细揉慢捻,又轻轻地在脸上揉搓,哪种护肤品能及于此呢?斯文、漂亮?统统见鬼去吧!开开心心地玩一回,趁对方不备,将泥手伸过去,在一阵尖叫声中恶作剧般放肆地大笑,相互偷望,个个面目全非,人不人鬼不鬼了。玩够了,就到洞口天然的15米高的瀑布沐浴,痛痛快快地洗个够!

月亮山 在阳朔城南8.5公里桂荔公路西侧高田乡凤楼村境内,海拔380米,长410米,宽220米。山上石壁如屏,中空一洞,若明月当空,称明月峰,俗名月亮山。月亮山有天下名山、仙山、灵山之美誉,山上有大理石铺就的800级登山道可达"月宫"。"月宫"高、宽均约50米,内多乳石,状如嫦娥、玉免,与广寒宫神话相合。从山下"赏月路"的不同角度看去,可见圆月、半月、眉月等不同形状。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可以看到月亮阴晴圆缺变化的动态景观,也可算得上阳朔县一大奇观了。

月亮山周边有美女梳妆、卧虎山、九牛岭等景点。月亮山是阳朔最早,也是最具吸引力和有特色的自然攀岩场.攀岩场地在山顶 ,有一石砌小道直通山顶,需走二三十分钟。攀登路线所在的岩壁面向西北。共有14条打好膨胀锥的路线,8条在直壁上,2条位于月亮山拱形的左侧和右侧,另外4条在拱形向直壁过渡的位置,带不同程度的仰角。

月亮山景区资源综合潜质方面,在同类型景点中,应列为阳朔第一,天下无双,景区地处县城南 1 . 2公里始, 由 高田镇、阳朔镇、白沙镇交界地区组成,以月亮山、大榕树为中心,周边约3平方公里。当地政府于1999年聘请同济大学专家对该景区进行了策划和规划,此年成立月亮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并形成高效率服务,高水平开发的“一站式”运行机制。加速景区开发,数年后一个上档次、成规模、有特色的新景区可望形成。

主要景点有: 十里画廊 、 大榕树 、 月亮山 、 聚龙潭 、 蝴蝶泉 、 鉴山寺 、雄狮静坐、火焰山、天马行空、八戒晒肚、金猫出洞、马象奇石、秦皇出征、龙角山、猩猩发愁、骆驼过江、青厄风光、美女梳妆、观景楼等。

月亮山景区还是一个绝佳的攀岩胜地:月亮山洞、羊角山峰、穿岩峰、金猫出洞山、蝴蝶泉等最为著名,可谓经典路线。月亮山洞为高 20多米,跨度30多米的巨大拱形孔,形如月亮,岩壁上有攀岩高手留下的路线, 是业余爱好者征服自然,挑战自我的好去处。

刘三姐水上公园 阳朔县城经福利镇至普益乡长约20公里的漓江下流水道,被一些旅游专家誉为“钻石水道”,谓其比上游段“黄金水道”更具特色。这一河段曲折、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有别于上游江段的高峻奇崛。从县城码头出发,一路上可饱览诸多名胜景点,由白鹤饮江、碧莲出水到龙脊耸翠、桥影双虹;过大桥后可观卓笺挺立、书童独秀;雪岭双狮、秀才看榜;过狮龙后有飞凤腾霄,麒麟送子;到福利则可领略古镇遗风和渡头流韵;由此而下可欣赏白面明碑和留公三潭。

从奇山秀水到文采风流、都可体会到与上游江段不同的情致,在这一江段漫游,天然妙趣,悠然自得,可水一程、陆一程交相游览,令人倍感新奇。由于蜚声中外的电影:《刘三组》中诸多外景在这一段拍摄,被称为“刘三组水上公园”。

游“钻石水道”,但见江面宽阔,青峰倒影,村庄田园,翠竹掩映,宁静空旷,宛如世外桃园、梦幻仙境。游水上公园可划龙舟、驾帆船、撑竹排、捕鱼虾,观赏绝妙风景,推荐游客扮演三姐、阿牛进行临场发挥,开展农家、渔家、野趣活动,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西街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被誉为“天上人间旅游乡”。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本被背包旅行者奉为“圣经”的《孤独行星》里面介绍了阳朔西街独特的风情。渐渐地,这里便成了国外背包旅行者的聚集地,一些迷恋西街风土人情的老外干脆在这里“安营扎寨”,开起了旅馆、饭馆。如今在地球村——西街,你能看到的外国人比中国人还要多。这条长仅517米的小街,本是最传统的南国小镇街道,石板路面,灰砖骑楼;可它又是最洋气的:几乎所有的招牌都是英文。

暮色中,走在西街的石板路上,鞋跟轻轻叩打着路面,你会有一种居住的冲动......

西街位于阳朔县城的西南部,也就是碧莲峰的西麓,西街因其所处的方位而得名。西街的英文名称为“West Street”,外地人习惯地称她为“洋人街”。

漫步西街,一条800多米长的青石板路面自东而西逶迤伸延。街道两旁的建筑物鳞次栉比,建筑大多为一二层,也有三层的,但以二层的居多。西街建筑立面的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例恰巧为1:1,而这一空间尺度在城市的街道与景观设计中又是最宜人的。

西街的建筑大多为20世纪30~40年代的产物,也有少数是明清的,其建筑风格多小青瓦,坡屋面、白粉墙,还有呈暗红颜色的木质门面、窗棂和窗扇等。

西街建筑的一层基本开作商店,二层则供主人自己用作住所。沿街店面让人目不暇接,商品琳琅满目,这里既有卖蜡染、刺绣、麻布、机织布、丝绸等的服装商店,同时又有卖文房四宝、古玩字画等的文化商店,但最让人钟情、沉迷与向往的却是那富于异国情调的咖啡馆。

西街咖啡馆的餐桌一般多是小四方木桌,桌面上则平铺着蓝白相间的蜡染布。座椅大多为有扶手靠背的竹椅(阳朔当地盛产木材与竹子)。这些均构成了独具特色与风味的室内陈设。

西街的咖啡馆大多都经营中餐和西餐,人们在此不令可以品尝各色的咖啡、果汁、茶水、葡萄酒、鸡尾酒等,理学可以美餐牛排、汉堡、三明治、色拉和比萨等异国风味食品。

西街是宁静、温馨而又热闹和迷人的。如果说在白天,洋人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骑山地车去周游美丽的阳朔田园山水的话,那么,夜幕下的西街就是他们(她们)的最好去处了。但见咖啡馆内外坐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游客,这些老外们仅一瓶啤酒、一杯咖啡、一碟比萨饼,也就算是一顿丰盛的晚餐了。他们在烛光闪闪的咖啡馆内、馆外一坐就是一个晚上,或聚到一块聊天,或浏览书刊、报纸,或欣赏往来穿梭于西街的人们……

西街的外语角是很出名的,而这些咖啡馆就是最好的外语角了。西街的外语角将来一定会成为外国人学汉语或中国人讲外语的理想境地。

西街及其近邻是美丽而又醉人的。“锦绣河山寿阳城”,这是一句赞誉阳朔风景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历史上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是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中后的双重性格。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然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西街仍然较好的保持着朴实无华的迷人古貌:一条暗青色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的砖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江西会馆,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走进西街,就像走进了一座整洁的农家大院,你会受到热烈的款待,你会买到中国味十足且价廉物美的物品,你会品尝到可口的中西餐点,你会感受到在家里一样地适意。在西街,你不用担心被“宰客”。人们说,西街,充满着优秀的中华古风。

70年代,阳朔县正式对外开放,许多西方游人在饱览了漓江风光以后,来到阳朔,无意中走进西街,发现在这奇山秀水之中,竟还有一条这么迷人的小街。这些西方人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把对西街的新奇而粗浅的印象写在了西方各国出版的旅游指导书上。到了80年代,自助旅游兴盛,西方的自助旅游者到了西街。这些被西方闹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工作搅得身心疲惫的西方人,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湾。许多的西方游客因对西街的痴迷而流连忘返。有在这里住几天的,又住十天一个月的,甚至有住半年或几年的;近两年来,每年来西街的自助旅游者都超过十万人次。西街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成了名副其实的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西方特色氛围独特的街道。

尽管西街人学外语已经由60多年的历史了,但真正兴起学英语热是80年代,随着外宾的增多,西街人为了与西方游客做生意、打交道,又自发的学起了英语,而且是男女老少全体参加。1993年,一位叫欧文的青年人独自来到阳朔谋求发展,被这里的外语氛围迷住了,认为是天下办外语学校的最佳场所。经过不懈努力,他办了一所民间的巴可兰商务外语学校。六年过后,该校已初具规模,又包括外籍教师在内的师生500多人,培养了大批的外语实用人才,同时也为外国人学中文及东方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地方,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巴克兰的口语训练营地及计算机室都设在西街。美国亚西国际教育顾问公司也在阳朔安营扎寨,这些学校和单位为阳朔和桂林提供外教和培训商务英语人才。

1999年暑假,阳朔县政府特邀“疯狂英语”教学法的创始人李阳先生到阳朔兴办“英语夏令营”活动,600多人闻讯蜂拥而之报名参加,由于名额限制,很多人想来都没有办法,当时整个西街的餐厅、酒吧、咖啡馆人满为患,他们与西街的外国游客相互学习语言,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同。在此期间,专门前来观光的国内游客达万人,令已往宁静的西街着实火爆了一阵。

在西街,大多数经营者懂英语,经常可以看到西街人用英语流利的与西方游客们谈生意或聊天,甚至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或十来岁的小孩,都能用英语跟老外们拉呱几句。许多西方游客都说,来到西街没有异域感,不用比手画脚就能与当地人交流。西街的英语环境,还吸引了我国许多外语学院的学生和一些准备出国的人员,纷纷来到西街实习英语,享受着不用出国的英语环境。一些专业权威人士来西街考察以后,都认定西街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天然“英语角”。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街人逐步的改变了保守的传统观念,尤为突出的是婚恋观。许多西街的年轻人都接受了“爱是没有国界的”观念。也由于西方人来的多了,接触多了,西街人似乎已经逐渐淡化了“土人”与“洋人”的分别。更主要的是,许多西方人经常来西街或长住西街,使西街的姑娘小伙们与西街的小伙姑娘们有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又培养感情的条件,以致频频产生了跨国婚恋的故事。在90年代的10年间,西街或在西街工作的小伙子娶外国姑娘、姑娘嫁外国郎的跨国鸳鸯就有百余对,其中有几对是西方小伙来西街当上门女婿的。现在,不少的西街人稍有空闲,便忙于出国走亲戚,而且很豪迈的说,现在交通、通信都很方便,到欧洲走访亲戚比以前农村来趟县城还容易,一些没有条件来西街当女婿当媳妇的西方人士,干脆举家搬到西街常住。现在,在西街落户或做生意的境外人士已由20多户,西街的西餐馆相当多是“老外”当老板。因此,人们又给西街起了一个雅号“地球村”。

近几年,西街的“洋现象” 成了媒体追踪的热点。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各地甚至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媒体,都大量的向人们介绍西街,弄得人们心洋洋的,都想来一睹西街的风采。许多人利用节假日扶老携幼来“看西街”;许多外地学校组织英语夏令营、冬令营,一批批的学生涌进西街。西街人以自己的淳朴和忠厚,像接待外宾一样的接待这些来自近的远的、乡下的城里的老乡们。其实,你要到西街去,任何顾虑都是多余的。西街人为老乡们想得很周到,凡是用外文注明的地方,都附有中文;如果你想跟老外们搭个话试试自己的外语水平,只要你跟店主或服务生说一声,他们会热情地为你牵线搭桥;游览西街完全是一种体验——她浓浓的乡村氛围中流淌着纯正的小资情调,朴素的民风里包容着令人惊讶的国际元素,阳朔人爱吃的糍粑与米粉、正宗的意大利咖啡与西餐、古老的中国画、最前卫的休闲风尚、国语、英文、法语、意大利语乃至西班牙语……种种看似不可能的,全部柔合在长度不足1000米的岭南小街里。

这里的人们——不管是外国人或者本地人,应当说是一群不折不扣“生活者”;这里的一切都为任何路过的人构筑了最休闲的氛围。因此,来到西街,您只要带上您在百忙中想读而没有时间细读的书、想听而又没有环境情绪听的CD(不带也无所谓,反正西街上绝对有您喜爱的东西)、邀上您最亲近的朋友,关掉手机与手提电脑,要一杯咖啡或茗茶,让美景与音乐陪您度过最惬意的一段时光吧——“偷得浮生几日闲”,您在这里能真正体验什么是生活。

转自:http://www.jytd.cn/article.asp?articleid=563140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