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西桂林游记—桂林游之靖江王城篇—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广西桂林游记—桂林游之靖江王城篇—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7-19 17u.com |
3月23日 早餐后从阳朔返回桂林。1个多小时的车程只嫌不够睡。但还是要先简单介绍一下桂林。 桂林,以桂树成林而得名。地处广西东北部,是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地区属喀斯特地貌,这些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不但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还有“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感受。为了不影响桂林那秀丽的山水风光,城市建设也与众不同。截止2004年,桂林尚无一座超过20层的楼房,超过10层的楼房也屈指可数。这两三年虽有高层建筑,但桂林市政府规定,在城市的中心广场上,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看,必须抬头可见山,不可有建筑物遮挡。真可谓是“山在城中,城在山中”。 桂林市区宝积山和甑皮岩洞穴曾发现多种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人类遗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两千多年来,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的所在地。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曾长期为广西省府。解放后,桂林为省辖市。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下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5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12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桂林市现有总人口 476 万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共有少数民族 68 万人。 到了桂林市,先去了明王城,也叫靖江王城。坐落于桂林市中心,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时修造的王城。王府建造前,在独秀峰下,唐有“学宫”,宋有“铁牛寺”,元称“大圆寺”,后改“万寿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政策,先后将24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分封到各地建藩王国。桂林时称静江,一直是南疆重镇,是西南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且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被朱元璋定为靖江藩王所在地,将他唯一的侄子朱守谦分封到此,称为“靖江王”。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开始在独秀峰下兴建王城,历时20年才完工。 王城按照朝廷对藩王府所作的规定构筑,其主要建筑前为承运门,中为承运殿,后为寝宫,最后是御苑。左有宗庙,右筑社坛,围绕主体建筑还有4堂、4亭和台、阁、轩、室、所等40多处,占地19.78公顷。亭台阁轩,堂室楼榭,红墙黄瓦,云阶玉壁,辉煌壮观。王城周围是3里长的城恒,内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十分坚固。城开东南西北四门,分别命名为“体仁”(东华门)、“端礼”(正阳门)、“遵义”(西华门)、“广智”(后贡门)。坚城深门,气势森严。 王城从建成到明代覆灭的257年中,住过12位靖江王。后来被清朝定南王孔有德所占而成为“定南王府”。农民军李定国攻克桂林后,孔有德纵火自焚,王城化为焦土。顺治十四年(1657年)建“贡院”。1921年孙中山集师北伐曾驻节于此。民国初年,这里先后为第二师范学校、模范小学、第三高级中学、甲种工业学校校址。民国十四年(1925年)冬,辟为中山公园。1937年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期间被毁,1947年重建。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校址。但我们只见游客,未见大学生。 王城内有“王道”,即是王爷和王妃的专用通道。由青石板铺垫而成,是整个王城的中轴线。旁边花团锦簇,十分怡人。 进承运殿,先上“云阶玉陛”,是用桂林独有的灰白石雕刻而成,雕的是如意祥云,意喻吉祥如意。 左右两个石阶为不同的官员行走,“左文右武”。承运殿是靖江王府的主殿。现为“王城春秋”陈列厅。王城内的建筑都是重建的,只有这承运殿前的雕栏与“云阶玉陛”是明代的原物,有道是“无情最是此中山,阅尽王孙只等闲”。 承运殿里陈列有14位藩王的画像,但实际只有12位在此居住。朱守谦的父亲、朱元璋的大哥的画像挂在第一个。里面有迎宾表演、朱门开启表演和傩舞表演。里面是不允许拍照的。只好拍拍外面。 靖江王城承运殿外的守卫还是蛮帅滴哟。 承运殿后面有一株“夫妻树”,实际就是“藤缠树”吧。只是这王城里的“藤缠树”与别处不同的是,那伸出树干的藤居然像蛇头似的。到底是王城,连树上都长“小龙”哦。 还有一口“福泉井”。据说清代在此贡院考试的考生,都会在考前饮用,称为“吉祥水”,似乎喝了就能考中。不知是不是喝了福泉井水的缘故,据说这里出了不少状元郎。估计画山看马的水平一定很高。 再向后就是寝宫了。 据说孙中山和宋庆龄也在此住了4个月,边上还有两株他们亲手种植的桂树。真的是独桂成林呢。 独秀峰在寝宫后面。 独秀峰位于桂林城中心,孤峰独立,远处四周群峰环绕,势如朝拱,被认为有王公贵人之像。独秀峰与桂林著名的叠彩山、伏波山三足鼎立,是桂林主要山峰之一,相对高度66米。独秀峰山体扁圆,东西宽,南北窄,端庄雄伟,峭拔峻秀,有“南天一柱”之誉。天涯海角好像也有“南天一柱”的哎。 据说最早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就刻在独秀峰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清理,发现一块摩崖石刻,上面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书写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任过广西提点刑狱并代理静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王正功。可惜我们没有见到这块石刻。其它的石刻倒是见着不少。 独秀峰下有太平岩,原名“西岩”,靖江王恭惠王在岩中发现“太平通宝”铜钱一枚,以为祥瑞之兆,更名为“太平岩”。 下面有洞,洞中供奉玄武大帝及六十甲子保护神。其实就是在洞壁上刻着60幅摩崖石刻画,六十甲子保护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60个“太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太岁”,而本命年通常“犯太岁”。导游说每个人都应该拜一下自己的太岁,而且还有手势和程序上的讲究。当然是不会白拜的,紧接着就带着去了店铺,去请“太岁”吧。当然也是有人请的。 最后面有“贡院”。 既然是贡院,当然有“兵” 把守。 在一个小院落内有所谓的“科考”小表演。 一位着“兵”服的在拷问书生,两边各站着一名手执威武棒的“兵”,拷问不服,“兵”敲锣请出着官服的“官”,宣旨后,请游客去进行“科考”,时间两分钟。大家进到小格子一样的科考房去感受一下。 这是试卷。 当然少不了笔墨。 还有皇榜呢。 我们团还出了一个“状元”,在“孔庙”着红袍戴红帽秀了一把。可是怎么也得掏点儿碎银子出来吧。 |
转自:http://cnc.17u.com/blog/article/70547.html58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