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百色之行/博客日志/敏思博客

[游记]百色之行/博客日志/敏思博客

2007-07-16    

后来,因为行程还有安排,我和妈妈搭乘马叔叔的车先行离开,临走前有许多叔叔阿姨跑来送我们,都很舍不得,说了许多告别的话,保重了,后会有期。让我们很感动,这份老同学的情谊真是金子都买不来啊。也许以后我们还会相会的,祝福他们!
车子回到田林,又驶出了田林,朝百色方向奔去。马叔叔很和蔼,一路上又说了许多叙旧的话。两个小时后,我们告别了马叔叔,重又回到百色的供销大厦住了一晚,准备明天去德保。
这晚我和妈妈没什么事,找了家网吧上网,也是放松一下。这几天聚会搞得我们精疲力尽了。去网吧前台交钱的时候,那个阿姨打量了我一眼,然后用一种大人跟孩子说话的口气问:“满18岁了没有?”我无语,妈妈在一旁笑。最后说明了我是20岁,他们才放行了。这几天同学聚会叔叔阿姨们也以为我是初中生(连高中生都不是),我有这么小吗?要重复多少遍我大三啦,有点郁闷……
上了一个晚上的网,回到宾馆房间我们倒头就睡了,明天又有新的旅程。

德保篇

第二天一早8点半从百色汽车客运站到德保的票。百色到德保的路程和到田林的一样远。不过路感觉难走一些,可能因为盘山公路吧,这三个小时不太好过,总算也慢慢挨到了德保。
我们很幸运,刚出德保车站就遇到二姨,我们正愁旅馆问题,二姨刚好熟人,就近给我们找了间旅馆住。我们在房间休息了一会,就去德保县政府,看了姥爷以前的房子和姥姥办公的地方。还有许多妈妈小时候待过的地方,云山就矗立在县府大院,妈妈以前经常在云山上玩耍,还有妈妈的阿公过去经常坐的地方。老房子旁边还有一座书院,这里的文化氛围挺浓厚的,妈妈说德保是百色诸县中比较风华的一个。然后我们来到德保县气象局,妈妈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德保局变化不大,妈妈以前住的房间还在,许多房子据妈妈说还是老样子。虽然那时我没出生,看着这些“古迹”,还是有种温馨的像到了自家一样的感觉,也许是妈妈遗传给的吧。
下午黄昏的时候,我们到妈妈当年的插队点去看。插队点离县城不是很远,我们走了几条街就来到了农村,一条小小的水泥路通向村里,左边是水利局之类的单位,右边是大片的农田,远处是起伏的群山,这里的山和田林的不一样,突兀挺拔,映衬着蓝天白云,怎么看都像是一幅画。走进村头,当年那颗大榕树还在,还留有插队时期的几座旧房子,红砖瓦,泥巴墙。插队点上方还有一排黄色的平房,据说是那时驻扎在这里的一支团级部队,后来听老爸说就是姑父的那支部队。现在平房已经用作仓库,那里建起一座山庄。我们在路上遇见一个当地的老伯,妈妈认出了他,当年插队时经常见他的。老伯虽然记不得妈妈,但是一听说我们是回来寻访插队点,他很有兴致地向我们介绍这里近年的变迁,老伯一提到当年都很兴奋,那的确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
我们在老房子附近转了一圈,拍了一些照,然后离开了村子。晚上回到旅馆,在房间里看看电视,明天准备返回南宁了。
第二天早上又是8点半的票,四个小时以后到了南宁。又见到了城市,这回去了一趟农村,回头再看城市感觉不一样了,许多的不一样,那份感慨是什么滋味呢?待本文最后《心得篇》再讲述。
大体的行程叙述完了,轮到另外几个精彩部分。且看《聚会篇》、《登山篇》、《摄影篇》与《心得篇》。

聚会篇

这次跟着妈妈参加老同学聚会,感慨很多。
首先是这份感情。什么叫“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这次是体会到了。许多叔叔阿姨是妈妈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有几个还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一直同班的朋友。用妈妈的话说,她这群同学是从小一起在生死攸关中相互扶持走过来的。那时候插队啊,调动啊,生活的变动很多,生活的威胁很多。姥爷一家被下放到下面,妈妈从初中就没跟家人住在一起,初中是在一个同学家生活的,高中在另一个同学家度过的,在那个困难的时期,那种性命所系的岁月里牵手走出来的友情,那种伸一只手改变一生的友谊,真是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是我们这一代的友情不能比的。朋友这个字眼不应被滥用,现在有多少“朋友”能在真正危难时候不离不弃,陪你度过难关呢?真正能在你困苦的时候关注你、拉你一把的朋友有多少呢?就拿我说,长这么大唯一陪我一起走过危难关头的朋友只有妈妈。我也看一篇文章说过,“关于朋友,要心怀宽广,只要这世界上,大部分人接受你,小部分人喜欢你,有那么几个人关注你、真爱你,就是幸福的人生了”。关于朋友,就像我的吉他师傅曾经说的,喜欢帮助朋友,但不要盼望他们回报,朋友有时忽略你不代表他们不在乎你,生活是一种付出,帮助是一种福分,看得开了,日子就过得快乐。因此,在现有的朋友中间,知足常乐,我已经很满足了。唯一的遗憾是缺少妈妈那样的朋友,因为我和我的同龄朋友一起走过见过的日子,和妈妈她们走过见过的岁月差得太远,收获的东西也差得太远。我们有种缺憾,上一代年轻人从群山和田野间打拼出来的繁华在今天被他们的子女随意的挥霍,许多看着让人心痛的挥霍。难道父母注定是付出,而子女是怎样都难以偿还的吗?有时候我在想:父辈啊,为什么上山下乡的是你们不是我们?为什么是你们在乡村磨练为我们创造出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你们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却要经历诸多磨难,而我们这一代具备许多骄躁的品质却得以生来享受荣华富贵?难道真是命运注定的,你们注定要吃苦一辈子为我们赢来幸福?真正该锻炼的是我们,真正该到大山里认识贫穷和荒凉的是我们,真正该走出去认识世道残酷的是我们,上天却赐予我们这一代人天生的温饱富足,而我们这一代中,真正具有偿还意识的年轻人又有多少呢?
是父辈的辛勤奠基让我们拥有今天的一切,我们的父母这一代真的很让我们肃然起敬。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尽力打拼,我们的生活好了父母才能安心,而孩子是永远也偿还不完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我喜欢的一部动画片《钢之炼金术》中说:“付出一定的代价一定能得到同等的回报。等价交换原则虽然合理,世界上有许多东西付出了却不一定得到同等的回报,比如父母养育之恩就是孩子永远偿还不清的,但是付出一定有回报,不付出一定不会有结果,我们现在承受的东西一定是为了将来获得某种回报。”也许,我们真正能偿还父母养育之恩的一天,就是我们有了子女之后好好养育他们,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让那份无私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
友情这东西也和亲情一样伟大,一样的温馨、充满力量,友情比亲情更伟大的地方在于超越血缘的心心相连。田林聚会的三天,和妈妈和她的同学们时刻相处,经常有种错觉:那不是同学,就是妈妈的亲兄弟姐妹。他们之间都很亲切,很随便,问候的话说完了,就开始拿陈年往事开玩笑,许多事当年没有勇气讲的、或当年讲了会有麻烦的:当年谁暗恋过谁了,谁给谁递过小纸条了,谁和谁当过青梅竹马,谁当年出过的洋相,现在三十年聚会全都讲出来了,毫不忌讳,有的是怀旧的,有的是找茬的,有的是搞乐的,他们闹起来的劲头比起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引出很多让人爆笑的场面,有几次把我们都笑翻了。在去岑王老山的路上,车厢里笑声不断,大家把旅途的疲劳都忘了,不快乐的都给带着快乐起来了,真是好玩!由此看出这群同学多么的熟悉和亲密,也是多年老同学才能这样开玩笑呵,我们现在都不敢呢。
说了许多友情的感慨,还是要提提会务组。由一批田林的叔叔阿姨组成的会务组工作很辛苦,服务也很到位。我们刚住进茂兴酒店的房间,就发现柜台上放着田林中学老同学聚会的活动行程表,于是我们几天的行程才很明确,大家也玩得开心。住进酒店、每天的用餐、K歌和联欢活动、登山用的车队、野炊的用具和食品等等,都是他们辛苦筹备起来的。这里要代表我和妈妈说一声谢谢他们,他们的辛苦不会没有回报,每个参加这次田林聚会的人都不会忘记他们为[三十年]所做的一切,都把这份感谢珍藏在[三十年]的记忆里。我把我所看到和感受到的写下来,尽力不错过任何一点细节,希望能在许多年之后仍然能深深怀念。它给了妈妈很多,也给了我很多。如果这些叔叔阿姨们看到这篇文章,希望当作我和我妈妈送给他们的一份薄礼,祝福所有参加聚会的叔叔阿姨们健康、平安、幸福!期待我们还有再见面的机会!
三十年,真的很难忘。

登山篇

说到登山,主要是我们在田林登的两座山:田林县城内的万鸡山和县城外的岑王老山自然风景区。先说万鸡山。准确的说是万鸡山森林公园。
那是我们到田林的第一天晚上,吃完饭不久,我和妈妈先到酒店外面走了一圈。这边的天特别的篮,纯纯的深深的蓝,在山区也有这样好看的天空让我惊异。空气也很好。附近的一座桥上面没有灯,下面却通亮着绿光。我们在周边走了一圈,大家都从酒店出来了,准备步行去登山。我们不知方向,只能跟着大家走。天开始黑了,县城上空有几束探照灯光来回扫动,后来才知道我们就要去那些光束的所在地——万鸡山的山顶。沿着街区走了一阵,田林夜市挺繁华,这边冷饮摊、烧烤摊、小吃摊……让我想起早几年的防城港夜市也是这样。那边是静静的双虹桥,像一道拱得很漂亮的彩虹横跨一条河流之上——第二天白天又来到附近我才看到这桥的名字,还是当地人民自发筹款建的。绕过了几条街——这里的街道不长,我们就到了一片黑漆漆的山影之下。山上的路灯还没有开,天上的月光却很明亮,抬眼望去,高高的万鸡山和长长的白色阶梯铺在眼前,上面高不见顶。山脚入口处两旁各有一道小石门,左边石门顶上雕刻着石羊、石马、石虎,右边的顶上对应的是石鸡、石牛、石龙。
一路上我和妈妈的好朋友李阿姨一起走着,边走边聊。李阿姨家就在田林,她说回去换登山的鞋子,说会赶上我们的,我将信将疑,在半路和她分别了。大家在山脚等了一会,等大部分人或走路或坐车到齐了。金阿姨几个首先带头走上去了,刚开始大家还怕黑,路灯没亮,这么陡的山,几个叔叔说不怕,有我们保护你们!呵呵,一会儿大家都上了,一来劲也不管什么保护不保护,我们几个女的就先行冲上去了。这一开始到登上山顶,有很多心得。
万鸡山远比想像的高。原先在山脚,看到半山腰有一道石门,再往上黑漆漆的,以为过了第一道石门再走一段就差不多了。第一道石门好容易到了,这是“观日坊”。我们来了劲头,想一鼓作气,上去的路越来越陡,石阶越来越高,遥遥看见上面黑暗中的平台——该是山顶了吧?先前登得快,现在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有人想不走了,说在这里等你们下来,大家说继续吧,加油啊,不想走的也继续要走了。到了平台,发现上面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才是第二道石门——第二道石门该是山顶了吧?我们一步一步艰难地快步上去,好容易到了第二道门——“揽月坊”,才发现上面还有一段比刚才“观日坊”到“揽月坊”之间距离还长的路,隐约看见了上面漆黑的高处射出的探照灯光。这只是第二级,还要走。而且现在要走的石阶比刚才任何一段都更高更陡,一路上有种身体想往后倾斜的感觉。我们已经精疲力竭,汗水湿透了衣服,一喘一喘的走上去,一直生活在城市里,哪里得经常登山啊,个个心跳得厉害,到后面才慢慢适应过来。又有人说不想走了,在这里等你们下来,大家说继续吧,加油啊,不想走的又继续要走了。大家就这样互相鼓励着,越到上面头都抬不起来了,低低的看着石阶,一步一步的忍受上去。我年轻,已经是人群中走在前面的了,妈妈和一群阿姨走在后面,劝我不要走那么快,很累的,可我的脚就是慢不下来,年轻人的急性子吧,后来越到上面越累了。等到妈妈她们也被我甩得老远在下面,我靠在一颗大树上休息,呵!下面李阿姨赶上来了——她回家换了鞋还赶得上来,我们花了那么大力走上来的路,她几下子就跑上来了,还冲到了我们前面——李阿姨经常登山就是不一样,此刻她精神焕发,一下就从我身边跑过了,在我前面停下来,笑着说:“小姑娘!我们冲顶了好不好?”她是和妈妈同龄的人啊,我被她这么一说,也不好意思不冲了,憋足一鼓劲和她赛跑起来——大家都开心的看着我们这么来劲,我不甘示弱,一步两三级的冲上去——这是真正的山顶了,探照灯的亮光近在咫尺——李阿姨毫不示弱,见我开始冲刺,她也拔腿就冲,我们两个几乎一起冲到山顶,最后还是李阿姨首先冲了上去,哎!我们举起双手在山顶高呼,终于到了!我夸赞着李阿姨身体好,真佩服她,李阿姨年纪大了还这么爱锻炼,我以后真要加强锻炼了。可惜南宁没有这样的山,不然我肯定每月都要去爬一爬。
登上山顶,一座光辉耀眼的琉璃瓦亭子——“报晓楼”矗立在我们眼前,四个探照灯就在亭子前面的空地上旋转,将白色的光柱洒向整个田林县城。亭子好像有五层,我们登上顶层,在这里凉风习习,静谧深蓝的夜空在周边默不作声,放眼望去,下面是整个田林尽收眼底。虽然晚上许多景物看不见,这里的所有景象却那么的让人留恋,我说不上来,光是看着县城里点点黄色灯光围成的小圈,就有一种很喜欢的感觉。右边是县城地区,灯火稍微多些,左边是一大片黑漆漆的,只有星星点点几处微亮的灯光,那里该是郊区了。我是第一次看一座县城的夜晚,如此的宁静安详,如此的不被外界打扰,或者说被大山阻隔在外界的繁华之外,有这样一种自得其乐的怡然和自在。这片我第一次见到的土地竟然让我有种归宿感,是因为这里是妈妈曾经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所以我的血液里对它也有种天生的熟悉和眷恋吗?在县城最高点静静看着这片群山怀抱中深色的土地,既是登山成功后收获的喜悦,更是对田林说不出的心底温暖的感觉。哦,夜色蓝调下的田林,这一刻我该用什么美好的语言来表达你?
我们在顶层休息了好一阵,乘凉、看风景、聊天、拍照。差不多时候,一起下到下面。一些叔叔阿姨搭车回到山下,我和妈妈还有几位叔叔一起步行原路返回,下山的路比上山好走多了,我们一口气下到揽月坊,但下去还是不能快,山势陡,快了很容易滚下去,一滚可是滚到底才能停的。我们都不敢怠慢。在那里休息一阵,等过了观日坊,山脚就在下面了。
以前我也登过几座山,桂林的主要名山,和其他地方的一些小山。这样高的山还是第一次登,累过之后收获很多,一路上仿佛经历了漫长的挑战。这次登山之后我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的奋斗,登万鸡山就是典型。我猜猜看是不是这个意思:从山脚到第一道石门是很容易的,这里许多人都能过,这里叫“观日坊”——大家都从早上出发,看到太阳升起是容易的;到了第二段路,阶梯开始又高又陡,经历挺长一段精神和肉体的忍耐才能到达第二道石门,这里叫“揽月坊”,左右两边写着对联,左联是“临阙倚星方知两重天”,右联是“登高揽月更上一层楼”——到了晚上了,不是每个人都能从早上走到晚上,看到月亮升起的。到这里就筛去一大批人了。这里有个平台,还有座椅,不想再走的人可以到此为止,也可以拥有一定声誉和地位了。想接着走的还要继续。上去的路虽然漫长,阶梯已经不那么陡了,这一段长长的路还分好几段,每段各有平台,越是往上人越少,到了山顶以前的最后一个平台,能站到这里的全是能人,能人有本事却未必要去展现,但是为了特定的目标应该继续拼搏,登顶近在咫尺。到了顶上,高处不胜寒。再登到亭子的顶层,统领下面一切之时,一人高高在上又寂寞无比,也许会羡慕起以前大家一起努力向上的日子,虽然海拔不那么高,却很快乐。没登顶的人就未必这么想了,他们也许觉得高处的人可以享受很多他们享受不到的东西。高处的人享受到许多东西,把自己渴望过的都得到了,反而会有种缺失。低处和高处的人各有各的好处。太低了不好,太高了也不好,各自羡慕着。所以,这座山上放眼望去,喜欢在半山腰上的人是最多的。看你想走什么样的路,看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了。事实上,登顶更多只是一种象征,站得太高并不是想像中的幸福。我更宁愿把登顶当作追求精神上的胜利,而在生活中过平常的日子就好,平淡是福。年轻人都喜欢勇往直前,有时候也该学学退缩和放弃。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争强好胜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好处,必要的示弱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坏处。我品尝过,感悟过,思考了,发觉这就是生活。我们不会放弃勇气和决心,但也知道适可而止。这也许是登山的另一层意思。还有感悟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我们实际的目的地往往比想像的遥远和坎坷,别被未知的困难吓倒,我们要做的只是脚踏实地,走好眼前的路,看好前方目标,心里保持微笑。考专四之前我就这么说,将来考专八我还会这么说——保持微笑,做好面对失败的准备,然后相信自己。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闯过一次又一次赌局,不管结果如何,起码我们有这份珍贵的经历。
登山要说的话还没完,因为紧接着第二天早上我们爬了一座更高的山——岑王老山风景区的一座2000多米的山——估计我们实际走的山路远远超过2000多米。登这座山没有那么多感悟,更多是一个字:累。疲劳成了主要的代名词。主要的收获,则是毅力的严峻考验。
广西岑王老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有31132公顷,是一片美丽的原始山林。登山前在盘山公路和山林的经历在前面《田林篇》讲有,这里就说说山上的情况。在山林的空地吃完午饭,我们开始爬山,只听有人喊:“上咯!”我们想也不想就跟着上了。那片空地的旁边有一条隐秘的小道通上山,很原始的山路,完全是前人脚踩出来的。我们也不知要走多远多久,记得开始时那路基本是直直上去,后来开始弯了,基本是水平的有点偏斜的在山体周围打转,我们就一脚一步没完没了的绕上去,有几段终于是直直上去的,后来又水平了,接着直了,然后继续绕圈……前面说过,车队已经把我们带到海拔很高的群山之上,到了这里已经够高了,我们还在不停往上走,下面一大片山的灰色海洋啊,朦朦胧胧的,那个叫荒凉,我到了这里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荒无人烟”。风景倒是很美,空气也很好,少有的清新。

原始链接: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PageIndex=0&BlogLogCode=1001828298
转自:33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