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让人留恋的兰州之行 |
[游记]让人留恋的兰州之行 |
2007-07-21 zhssyfc.net |
让人留恋的兰州之行 北京--兰州,24个小时的旅程、24个小时的期盼、24个小时的遐想……当视野中的绿色渐渐被大片黄土替代时,迎面扑来的是一股高原的气息。 “大西北”在许多外省人的想象中,是与贫穷、荒凉和落后连在一起的。也许西北的许多地方是这样,甚至不止如此,可此次兰州行却留给我十分美丽的回忆。而这些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沿黄河南岸,已开通了一条东西长数十公里的滨河马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当黄河两岸的风景在严寒的肆虐下变得萧瑟苍凉一派肃穆时,连廖廖无几的行人也脚步匆匆,只有水鸟们飞行时优美的弧线,划破这寂静寒冷的近乎凝固的画面。 站在黄河边上,凉风吹拂着两岸的杨柳,抚弄着水面的倒影。看着拉拢游客坐羊皮筏子过河的人们,都是靠黄河赚钱、过日子。黄河养育了他们,他们带着黄河人的自豪,用种种方式将黄河的真正魅力展示给游人。不仅仅为了让游客方便过河,更是为了让游客在河上走一圈、倾听黄河的巨浪的拍击,触摸黄河激流的湍急。 突然想起小时候看到一个介绍兰州的记录片。那时候的冬天,黄河是结冰的。汽车、马车都可以在河面上走。人们在河面上滑冰、滚铁环、打木猴子、打沙包……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嘴巴里呼着白色的气,衣服上沾满了冰屑,睫毛上结着冰霜……。由东往西远远的望去,黄河就像是一条长长的冰川,雪白雪白的,发着耀眼的光,把两岸连成一体。如今,时间过去了那么久远久远,恍惚中我依然会搞不清,那些记忆,到底是童年还是童话。 紧靠着黄河的北边,是美丽的白塔山。这里应该是一个休闲游玩的好地方。山上,现代化的彩灯与古老肃穆的白塔是兰州悠久历史的写照。与它一起遥相守望的,是巍峨的皋兰山。一条自山下蜿蜒爬向山顶的彩带,是通往山顶公路上装的彩灯。每当夜晚来临,起伏的皋兰山被灰暗的天色衬托地只显出深深的黛色时,这条金光闪闪的彩带便如装扮在天穹颈部的一条钻石项链,放射着异彩。即使是深夜,你也可驱车或者拾阶而上到山顶。山顶上有战争时留下的碉堡,还有供游人过瘾的跑马场。你在山顶上可以一览无余地俯瞰整个兰州市区。假如站在山顶上,不放声喊上两嗓子,听一听山的回声,那才叫遗憾哪! 兰州市区,马路宽阔整齐。高楼鳞次栉比,大厦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一座座酒家,姹紫嫣红的一个个花店,大型的现代化超市,成片的园林式绿地,穿梭如织的车流,摩肩接踵的人群。无不体现出一派都市的景象。有时,走在繁华的街上, 你会在倏忽间产生错觉,似乎是走在上海的南京路上。 这里群山怀抱,这里在政治、经济的地理上都只能算是偏居一隅,但这里的人文精神却没有丝毫的盆地意识,山没有局限人们的思维。这里四通八达、兼收并蓄--一如这里的品格。她绝无小家碧玉的温婉可人,也不象没有见过世面的妇孺村姥,她的本性是单纯,而且充满温情。这里有的是多管闲事的朋友,与你交谈、劝你、教你,甚至偶尔嘲笑你,可无论你已经多么潦倒落魄,却绝不会漠视你的痛苦,也绝不会抛弃你。这里的人们好客、热情、善良,当你问路或打听什么时,他们总会耐心的给你解答。几乎在每一个大商场内,都安放着许多供顾客休息的椅子凳子。在银行内,我看到一副预备给老年人用的老花眼镜。在公共汽车上,老年人和抱孩子的乘客,总有人给他们让一个位子。年轻人穿着打扮时髦、前卫。公园里、黄河边,到处都可以看到精神焕发的老年人在锻炼,活动,聊天……兰州就是这样,总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最让我神往的是兰州小吃。即使不熟悉兰州的人,也知道兰州的拉面出名。在兰州你不用花费太多的心思去打听哪家的是正宗,各家味道都不错,算是各有千秋吧。兰州牛肉面有几大特点:一清、二黄、三白、四绿、五红。一清,是指汤清(清汤牛肉面嘛),汤是用牛肉和牛骨熬制而成(不过没研究过,只是听说);二黄,是指面条是金黄色;三白,是萝卜;四绿,是蒜苗和香菜末;五红,是辣椒油(这辣子可是正经八百的油泼辣子)。用北方特有的蓝边大海碗,满满地装上一碗,看着就开胃。面条的粗细也分为几种:毛细(大概有两条龙须面粗)、细、韭叶、二韭、宽、大宽……应有尽有。兰州人可以一顿三餐都吃牛肉面,让主食只吃米饭的南方人有些接受不了,其实一样,北方人也不习惯南方人一日三餐全是米饭。有时候人太多,小面馆里坐不下时,就会有人将碗端出门外进食,或蹲或站,碰到熟人互相打个招呼,边吃边寒喧,别有一番情趣。天寒地冻的冬季,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吃罢面,再把热腾腾的汤喝下去,一股热气散发开来,彻骨的寒意全没了,手脚舒活,抹抹嘴,在小二的“慢走”声中一掀棉帘子,再赶路,腿脚有劲了,再不觉得饿呀乏的了。说来有趣,我听说这些忠实的穆斯林卖牛肉面攒够了钱,便去趟麦加朝圣,回来再卖牛肉面攒钱,开始新的循环。 这街市上卖的拉面,自己家里可是做不出来的,通常家里吃的都是拉条子。别以为家常的做起来就方便,难着呢!首先是和面:拉条子拉得好不好,关键在和面,面要和得硬,再放水经过反复地跷和揉,直到切开面的断面上气泡变得很均匀,才能算和好了。之后要将面团搓成条放在盆里搁一会,这样便于拉得更好。其次是拉面,面要在手中悠悠抖动,不能断了,也不能掉了。面条的宽细由个人的喜好而定,有人喜欢吃鸡肠子(把面拉的又细又圆),有人要吃又宽又厚的长面片子,有人却要吃着爽口的薄叶叶儿(非常的薄)。第三是汤和佐料。有人喜欢浇臊子汤的,有人喜欢放纯肉的臊子,有人则喜欢拌着炸酱吃,还有人喜欢与炒菜拌在一起……热气腾腾的拉条子煮好后,浇上醋和油泼辣子,拌上油呛过的蒜和其它佐料,山珍海味都不换。 其实兰州的小吃可不止是这些,你可以吃上一个月不重复花样。拉面仅是其中之一。就像面茶,油茶,锅盔夹肉,巧(鸟)舌头,猫耳朵,浆水漏鱼,酿皮子,牛筋面,烩面片,羊杂碎,羊羔肉,等等等等……这许许多多的小吃大都是家常的,且十分便宜。因此,上外边吃饭是每一个兰州人的平常事。无需发愁经济以及品种。口味。单调的问题。就像我,虽竭尽全能的吃,到离开时,总会搬着手指列数出很多种未及满足的馋欲,不带一些不能罢休。 酿皮是很值得多说两句的。所谓酿皮,其实是用面粉浆汁蒸出来的面皮。有两种,一种是普通酿皮金灿灿的面皮与面筋配以十多种调味品;另一种是高担酿皮,没有面筋,但也同样劲道,配上绿豆芽等嫩菜,调料的讲究是比普通酿皮有过之而无不及。 兰州的凉面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副琳琅满目的扁担挑,左边是五颜六色的各色调料,用高脚大碗盛着至少有七八种,右边是金灿灿的拉面条,跟牛肉面的一样,只不过捞出后用凉水过一下,稍拌了点清油。据说有的卖凉面者手法奇异,能将其实并不多的面条蓬松到极限,让人以为是好大的一盘,想想也挺有趣的。 面片是很具有平民性的小吃,在兰州普通家里和街头都可吃到。面片的关键和拉条一样也是在于揉面,配以少许热水,揉得越匀越好(这是个力气活),劲道的面片,配以炖得烂熟的土豆、豆芽等菜料和少许瘦肉、茄子、西红柿什么的,这样的面片就越是上品。炒面在兰州很具有多样性,面片可用来炒,二细的牛肉面也可用来炒,当然怎么炒都挺香。炒的时候要加孜燃粉,味道尤其蹿活。 别以为兰州人都喜欢吃味重的东西,兰州人也吃甜食,比如灰豆和甜醅。灰豆是由豌豆和大枣文火慢煮出来的,口感极好,因为豌豆炖得很软,灰豆又是营养丰富的小吃,所以特别适合于冬天食用。 很多在都市生长的人不知道小麦是什么样,如果你吃过甜醅就会清楚了。它很适合于夏天食用,和南方的酒酿有点类似,但原料却是小麦。用酒将蒸过的小麦发酵后加水,就有了可口的滋味,不过别吃太多,因为它含有酒精,被甜醅醉倒可就贻笑大方了。 兰州羊肉泡馍与西安羊肉泡馍是大不相同的。先说馍,西安是死面(没有发酵的面)饼,而兰州的是当地一种发面饼,放进姜黄和苦豆,好吃的不得了。西安泡馍需自己掰碎后回锅做好,而兰州泡馍只管做好汤给你放好肉,然后塞给你一个大饼,然后你就自便了,你可以盘起腿,或一鼓脑将饼放进汤里,或一口汤一口饼地慢慢嚼。 兰州是个瓜果之乡。兰州安宁遍布桃树,每年都有桃花盛会,市民们扶老携幼,真正的人面桃花相映红。兰州民间还有“杏伤人,桃养人,李子树下埋死人”的说法,所以桃每年都是供不应求。兰州的西瓜个头并不很大,用脚从床底下勾出一个西瓜,然后一切两半,用小勺子挖着边吃边看电视边聊天,是最惬意的事情了。兰州最有名的水果要数白兰瓜,白兰瓜之于兰州水果就象牛肉面之于兰州小吃一样。白兰瓜呈青白色,切开后一股酒香扑鼻,入口很甜,并有点微微刺激舌头的感觉,但不象菠萝那么火爆涩口,更不要什么盐水浸泡,鲜亮如帝王登基时的龙袍,甘甜如头顶水罐的阿拉伯汲水少女。 在兰州的日子虽然短暂,但朴实的兰州人民、敦实的兰州土地、充实的兰州生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好象结交了一位好朋友,有空我还会常来的。坐在一起,谝一谝(Pian,聊天的意思)家常,再吃一碗混合着汗水的拉条子…… 真舒坦! |
转自:http://www.zhssyfc.net/bbs/dispbbs.asp?BoardID=21&ID=8902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