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克拉玛依、布尔津 |
[游记]克拉玛依、布尔津 |
2008-05-22 sina.com.cn |
路过克拉玛依油田 过黑山头,被罚100元 林海下边走马牛 崇山峻岭现江南 路边木屋 炊烟缭绕 看我们修车,等骑马机会的蒙古兄弟姐妹 夕阳西下布尔津 北疆纪行(6)— 克拉玛依、布尔津 (2006年4月15日作者琴) 21日8:30出发,开始北上之路。自16日从乌鲁木齐翻过天山,向南过巴音布鲁克,再向西经那拉提至伊宁、霍尔果斯后,折返向东到达赛里木湖、精河县。21日将继续向东北经乌苏尔市、奎屯市后北上克拉玛依、布尔津。自此开始,旅途景色由绿变黄,由山谷、草原、森林向荒滩、戈壁、沙漠转变,进入另一番天地。再换天地则是到了布尔津以后。我们一路都在感叹,不来真不知新疆如此之大,地理环境如此多样瑰丽,确实让人瞠目。 由奎屯向北进入高速公路,路况很好,不久就看到了大戈壁。戈壁滩是完全沙化了的草原或风蚀成碎石的地表,裸露的地面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和沙砾,有的东一丛西一簇长着一蓬蓬的草,有的完全寸草不生。公路两边起初还有些树,渐渐的无影无踪了。眼前的路很平坦,除了路还是路,阳光照射在柏油路上发出刺眼的光芒,小马此程忘了携带墨镜,四人中只有我带着,为了安全奉献给小马,镜架小点,戴上有点滑稽但管用。路面热空气震颤,蒸蒸腾腾的前方似有海市蜃楼。路边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没有水,没有河,没有羊,没有人烟,只有我们的巡洋舰在疾驶。 一路想着豪迈的“石油工人之歌”和马玉涛的“马儿啊,你慢些走”,盼望着见到大油田。六个小时后,到达神往已久的克拉玛依市,街道宽阔,栋栋楼房齐整,但烈日如烟,热浪滚滚,歇脚吃了盘拉条子便匆匆上路。驶出城区,开始呈现油田景象,在往后整整4个多小时的路程中,满目的钻井架林立,“磕头机”(采油机)无数,输油管密布和巨型储油罐,十分辽阔壮观,但很少见到人。面对机器亿万次单调的重复,面对无边的戈壁,炎炎的烈日,我们沉默了,兴奋的浪漫的心情沉重起来。在这寸草不长的戈壁荒漠上,在这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环境下,石油工人创业、找油、采油的辛苦是笔墨无法描写的。他们在这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油,为共和国打出了争气油,1960年年产164万吨原油,占当年中国原油产量的40,到2004年年产的1,111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年产千万吨的大油田。最伟大的人应该就是他们啊,衷心的向石油战线的工人们致敬。 途经福海,福海是戈壁滩上最大的内陆湖,沙质好,有黄金海岸之称,为了赶路,只远远眺望了一会,戈壁滩上有水就有福,何况是很大的一池水,起名福海相当准确。 晚上8点,车行12个小时后,到达北部边陲城市布尔津。一天之内从新疆西部赶到了新疆的最北端,人很疲乏,但秀美的小城把我们感动了。布尔津市空气洁净、街道整洁、马路宽阔、建筑风格迥异,很多建筑是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的式样,当一抹似金黄似橘红的斜阳照耀着小城时,小城格外妩媚动人,根本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沙海。小城在阿尔泰山下,三面临水,额尔齐斯河与布尔津河将它环绕。小城是去喀纳斯的必经之途,是我国连接俄、蒙、哈等国的重镇,也是边防证的领取地。随着喀纳斯旅游热的持续升温,这里的游客也急剧增多。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810031010003om.html5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