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疆游记(3)—— |
[游记]新疆游记(3)—— |
2007-07-18 sina.com.cn |
加菲猫走新疆 9月22日(D8) 清早起来,在雪地里劈了一些木柴,给蒙古包里的炉子重新升起了火,总算暖和了一点。牧民家的水极其匮乏,只好在雪地里捧上一把雪,在脸上磋了磋,就算洗脸了。要了碗奶茶,就着吃了一个囊,就是早餐了。早餐价格比较贵,大家感叹了一番民风不古,就分头上马出发了。 因为昨天不得已多赶了一些路,所以四个多小时后就到了喀纳斯湖畔。期间的景色变化与昨日相反,先是雪地荒原,然后是稀疏的树木,最后又逐步变成了茂密亮丽的白桦林。 在马夫的推荐下,住进了一家哈萨克小旅馆,虽然喀纳斯景区从今年开始不允许这种私人的家庭小旅馆营业,但还是不能完全禁止。这算是背包客们的幸事,因为景区里正规的宾馆太贵了。 放下行李,就急匆匆赶到喀纳斯湖边。正好赶上下雪,风也很大,别有一番味道。晚饭就在哈萨克小旅馆吃的,点了一公斤清炖羊肉。开饭前听老板说有另外一伙人数较多的游客要了烤全羊,俺按耐不住表示了对烤全羊的向往和一个人点菜的无奈,没想到开饭的时候,老板端来了一大盘子烤羊肉,说是在那些客人的羊上切下来地,俺大喜,并在内心深处对另一伙游客说了一句“sorry”。这顿饭是过足了羊肉的瘾,而且还剩了很多。怎么能不剩呢?就算我这种肉食动物,也不可能一顿饭吃下将近2公斤的羊肉啊。哈萨克老板很是厚道,次日中午我游逛回来的时候,正琢磨吃什么呢,他告诉我已经把昨日剩下的羊肉和汤放到炉子上温了,现在就可以吃了。关于这个哈萨克老板,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刚住到他这里的时候,价格谈的是40一晚,不料走的时候结账,他主动提出只要30一晚并在此基础上又抹掉了一些零头。 晚饭前,遇到一个台湾女孩,聊了几句,发现其在政治上算是比较理性客观,于是深入探讨了台独问题和岛内政治形式。算是为中央做了一次台湾民心调研和统战宣传。 晚上,小旅馆的游客较多,与老板一家在他们自用的小木屋睡了一夜。 喀纳斯湖畔 9月23日(D9) 早晨睡了个懒觉,起来后去看喀纳斯湖下游的几个小湖: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鸭泽湖。一些之前的游客说,这几个地方比喀纳斯湖还要漂亮一些,我觉得是各有特色,只是相对比较秀气而以。 之后上了观鱼亭,俯看喀纳斯湖全景,其实只能看到三道湾,湖水蜿蜒细长,总共有六道湾。 下了观鱼亭,又沿着湖另一边的栈道向深处走,1个多小时后,到了古代岩画。大约在隋唐时期,当地的古代游牧部落在这里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一些简单的野兽图形,也许是他们对于猎物的渴望或狩猎成就的炫耀吧。联想到隋唐时期中原的灿烂文化,又感叹了一阵不同民族、地区间文明发展的巨大差异。 返回的时候,喀纳斯湖边的区间车已经停运了(7:30以后),好在还有值班的车。 到了小木屋旅店,遇到两个从同一城市来的游客,相谈甚欢。 月亮湾 观鱼亭俯看喀纳斯全景(只能看到三道湾) 9月24日(D10) 早晨,还是懒觉,呵呵。起来后与昨晚结识的两个朋友聊天,我们懒散地坐在旅馆所在的小山岗上,脚架在周围的木栏上,头顶着喀纳斯湛蓝的天空,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我们三个人,年龄相仿,经历不同,从一路的风景到民风,从各自的行业到业余爱好,从成长经历到人生感悟,聊的颇为投机。其中一个朋友说,好舒服啊,要不我们不走了,今天就在这里聊天吧。怎奈我们的时间都有限,到了下午还是不得不拍了拍屁股说,还是出发吧。于是他们去禾木,我去白哈巴村。 由于没有找到搭伙的人,只好一个人坐区间车到了白哈巴。 跟随区间车,到了著名的五号界碑,界河的景色很漂亮,只是不让靠近。两侧的景色一般,我们这边树木茂密一些,哈萨克那边的山岗光突突。注视着寂静山岗和河流,不由得想到,这看似荒芜的土地,曾经是经历了多少前人的搏命厮杀和勾心斗角,才最终得以如此划分。这山岗和河流,有见证了多少壮怀激烈的往事,而以后,又将如何变迁呢? 住进了一家牧民开的家庭旅馆,好多天来,第一次住了一个单间,没有和大家在一个房间甚至是一个大炕上滚了,呵呵。在与老板聊天时,遇到了一位老先生,讲述了新疆解放前后的一段历史,又增长了一些历史知识和感性的认识。这老先生是解放前就在新疆的汉人,解放后因为懂得哈萨克语,被军队聘请为剿匪分队的翻译,充当临阵喊话的重任,在经历了两次坐骑中枪人落马后,离开军队,开始了教师生涯。老先生幽默风趣,讲起往事来活灵活现,不过真看不出来还有如此传奇的经历。 与老先生分别,就去了白哈巴村著名的白桦林大道,景色像油画一样漂亮。再一次产生扔掉相机的冲动,照片记录了色彩和形状,但记录不了微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记录不了黄叶漫天飞舞的动感景象,也记录不了每一个毛孔都在呼吸的清爽的感觉。 晚饭前,接到了刚刚抵达白哈巴的两个同学,都是好多年没见的了,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不错。晚上一同吃饭,一同聊天,直到旅馆的柴油发电机停机。 中哈界河 9月25日(D11) 这是闲散的一天,白哈巴的景点不多,主要是体会幽静的小山村的感觉。 早晨,照例有一些摄影的发烧友找到一个山岗拍日出,不过因为阴天,估计也拍不出什么。我只看了一眼就离开了那小山岗。之后进入了边境管理区,试图隐蔽地接近界河,但后来还是担心被哨兵请去学习边境管理条例而中途返回了。 白天整天都在村子附近闲逛。 晚上给手机、相机、数码伴侣等设备充电成了一件大事,十多个人的几十件东西,排着队等候充电,因为插座只有5、6个,而发电时间也只有几个小时。看来,电对于文明社会真是太重要了,即使到了偏僻的山村,你也离不开它。 9月26日(D12) 早晨出发做长途班车去哈巴河县,路途不远,但路况不好,走了6个多小时。车上结识了一个朋友,是阿勒泰的赛力克大哥,蒙古族和图瓦族的后代。话题由我身上的德国军服而起,然后转移到了当地的历史和社会现状,一发而不可收,足足聊了5个小时。他年轻的时候就在哈巴河、布尔津一带的林场当司机、拉木材。在他的介绍下,才知道这周围看似人迹罕至的山岗,当年都曾经被林业工人砍了一个遍,现在的树都是近10多年来新长的。还听到了当地的一些传闻逸事,比如林彪当初的国防工程,中哈边防军人的交往趣事,哈萨克斯坦的民风等等。 到了哈巴河,赛力克大哥一定要请我喝酒,于是两个萍水相逢的人一起干掉了一瓶二锅头后分手。 买了当晚去乌鲁木齐的大巴车票后,就哈巴河县街上游荡了2个小时,小县城虽然不大,但整洁、宽敞、宁静,很是悦目。 晚7点,又座上了卧铺大巴,向南驶去,将在12个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6d5e7d0100060h3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