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疆之旅 7月15日,观鱼亭、白哈巴边境 |
[游记]新疆之旅 7月15日,观鱼亭、白哈巴边境 |
2008-05-22 sina.com.cn |
今天继续在喀纳斯景区游玩。 昨天的门票仍然有效。但只拿门票是进不去的,因为昨天检票的时候,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个人右手腕上都盖了个印章。昨天用肉眼看,印章还隐约可见,但经过一天,今天已经用肉眼什么都看不到了。但今天检票的时候,工作人员在验票后,会让你把手伸到一个特殊的仪器里,通过紫外线的照射,昨天的印章就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还是乘坐区间车,到总库换乘去观鱼亭的小车。因为那边山路崎岖,大车都上不去。我有幸坐在小车的附驾驶位,视野无比宽阔,更可以捕捉第一手美景。还没到终点,我们已经感叹于不能言表的景色,蓝天、白云、雪山、草地、野花、树林……随着车行驶的方向以及山路的延伸,我们不时发出阵阵感叹“太美了”。这里的野花最多,是我们这几天走过的所有景点中最多的一个。 沿木质的台阶向观鱼亭走去,眼前1000多级台阶不禁让我们一颤。但与泰山那1548米的海拔相比,这点台阶算什么啊,泰山我都可以每年爬一次,这里我肯定没问题。台阶两边是翠绿的草坪,为了保护景区,所有游人只能在修好的台阶上停留或走动,决不允许践踏草地,连拍照也不行。在某些角度很好的位置,会修建一些平台供大家留影。站在这些平台上向山下望去,喀纳斯湖的全貌一点点呈现在我们面前。远处大片积雪的高山,山下草坪上如蚁般大小的点点哈族村落,近处喀纳斯碧绿的湖水随着山势缓缓流淌,不时有老鹰飞过山间,在天空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每上一个平台,眼前的景色都不相同,喀纳斯湖慢慢的揭开了他那神秘的面纱。到了山顶,那个八角的小亭子就是观鱼亭了。这里本来是工作人员用来观察湖面气象的,但由于有一次,有人在这里看到了湖怪,这里便改名“观鱼亭”了。喀纳斯湖里不只有被称为“湖怪”的大红鱼,还有无鳞鱼、北极回鱼、小红鱼等多种资源。在这里,无论什么时候来,都会有不同的美景在等着你:清晨看日出、傍晚观夕阳;早上看雪山,下午观碧湖。下山是另外一条平缓的石砌路,当然我们也不会放过两边丛生的片片野花,不停的用相机捕捉着如画般的画面。 中午吃过饭,我们到饭店对面的白哈巴售票处办理手续,因为这个景区需要办理边境手续的。 天空开始飘落点点细雨,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看我们将去的西北方向远处的天空还是蓝天白云,我们相信山里的雨很快就会过去的。 还是沿去观鱼亭的小山路,到了一个三茬路口,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那就是通往白哈巴村的必经之路。峰回路转,眼前霍然开朗。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边慢慢下起了倾盆大雨,遥望草原对面,却是晴空万里,那边就是哈萨克斯坦了。 【名闻遐迩的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脉,哈巴河县境内,海拔1200到2600米。东邻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与哈萨克斯坦一水相隔,是我国惟一的南泰加林“飞地”。白桦林围绕着人称“西北第一村”的图瓦人的村落。图瓦人是古老民族蒙古族的一支。这个传奇部落的祖先,据说是成吉思汗西征时路过喀纳斯留下的一支军队,他们驻扎在军需供给地,于是就形成了这个部落。他们以放牧狩猎为生,与世隔绝,完整地保留了古老部落的氏族观念和早期的宗教信仰色彩。在这里居然听到了失传已久的突厥语。这儿的牛羊不用放牧,自有丰盛的水草。穿镶边蒙古长袍、腰系艳丽缎带的图瓦人骑在马背上,唱着歌,衣食无忧。看着他们在这片优美的绿色原野上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生活,还有那悠扬的歌声相伴,真让人留恋。更引人入胜的是白哈巴瑞士般的绮丽风光。垂直分布的高山植被从草原到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草甸、永久冻土带,再往上是冰川、雪山,形成几个景观带。最下面的是钙土草甸带,在那广袤的草甸上,翠绿油亮草丛中散落着无数红的、金黄的不知名小花,成群结队的牛羊在阳光下悠闲地吃着草,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牧民们的帐篷顶上升起袅袅炊烟,一切是那么的安详,那么的宁静。】(引用)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79a2701000am1.html3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