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交河故城 |
[游记]游交河故城 |
2008-05-22 sina.com.cn |
走进故城,台阶上一块石碑,书《交河故城》,字写的苍劲有力,大气雄浑。未进交河,已觉壮美。拾级而上,城中一条石块铺的路,宽约1米,直通向城市尽头。路两侧,有一座座风干坚硬的土堆。土堆为黄色胶泥状。这就是市内建筑遗骸。导游指着一个大土堆说:“这是一座寺院,建筑面积9万平米。”寺院为长方形,院门正对着石块通路。我默默核算,9万平米,也算不小了,为总建筑面积的1/4,可见宗教的威力和重要。寺院土堆拱形主体上,四周开出几个空洞。我琢磨,这挺像北京城的清真寺。圆顶阿拉伯样式,四周空洞是窗户吗?交河城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84年(汉武帝前后),受制于汉朝。交河城有700户,6500人。西汉在此设立校尉(校级军官)官员,带领850个兵,守卫又种地。清真寺建筑似乎年代不对。因为,清真寺属于伊斯兰教寺院,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624年。也可能是佛教寺庙。佛教久远。导游解释:“1500年历史进程,交河曾臣服于北凉(公元450年)和高昌国(460-1238)。原始建筑几经战火,已荡然无存。现存土堆,属唐代重修遗迹。”这样一说,无论是伊斯兰教或者是佛教,都能说通。沿路向前,有民居和手工业作坊。拥挤狭小,更显得草芥众生微不足道。在这些小土堆前,我反复琢磨,怎么没有商店?居民的生活日用品从何而来?也许不需要,这是个自给自足社会?唐代市场贸易已经很发达。也许是“萧条廷帐远”(南北朝庾信诗),荒凉偏僻?但是,商品市场或商品交换,是一个社会重要内容。交河故城在丝绸之路上,该是什么状况?我们来到一群大土堆前,导游介绍,是交河市政府。土包内有宽敞地下室。下地下室,台阶高而陡峭,是一个方形屋子。屋子一侧,墙挖一个窑洞式房间,是长官办公室。屋内四周墙壁上,有安放油灯的壁孔。市政府地方不大,比起民居,宽敞多了。我查阅罗布泊上消失的楼兰城资料。有部分楼兰人,迫于环境恶化,迁息到了高昌。交河是高昌属国,时间相合。我怀疑,交河人也许是楼兰移民一支。交河这块巴掌的地方,这么点人口,也就是目前农村一个小村落。却远近闻名,因为是丝绸之路战略要地。沧桑巨变,物换星移。明朝以后,西方列强打通海路,来到古老而神秘的中国。交河故城衰败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d6f33010003wj.html2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