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5年9月10日星期六新疆吐鲁番

[游记]2005年9月10日星期六新疆吐鲁番

2008-05-22    sina.com.cn

2005年9月10日星期六{新疆吐鲁番}

2007-05-21 09:07:58

大中小

标签:欢乐中国行十三日游新疆之旅

2005年
9月
10日
星期六
{新疆吐鲁番}

昨天上午钻“莫高窟”,中午去果园尝干果,到“雷音寺”听佛法,下午骑骆驼登“鸣沙山”,看“月牙泉”,午夜时分,才回到专列上。然后,又排队洗漱、上厕所``````,一天下来真的很辛苦,好象每时每刻都在挑战生理的极限。直到凌晨一点我们才睡下。高度兴奋过后的疲劳,让我沉沉入睡。今天早七点,我才醒过来。导游说,再过两个小时,我们就要到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
在地图上我们了解到,新疆这个被誉为“西域”的地方,是古“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新疆在我的概念中,是遥远的路途,是皑皑的雪山,是广袤的草原,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是甜美的葡萄,是香甜的哈蜜瓜,是雪白的棉花,是成群的牛羊,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羊肉串,是欢乐的民族歌舞。```````。
上午九点半,列车到达了,中国大陆海拔最底的盆地,被誉为“火洲”的吐鲁番。一下火车,我们就受到,乌鲁木齐铁路国际旅行社,的热烈欢迎。新疆的少女穿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欢迎我们的到来。每个接团的导游手中,都举着一大束鲜花,他们把花献给团里最高龄的老人。
新疆地陪导游小范,领着我们登上了旅游大巴后,赠送给我们每个游客,一顶新疆的小帽子。小范是个身材高窕,戴眼镜的姑娘。她热情、大方,博得了大家的好感。她向我们介绍说,我们新疆深入大陆,远离海洋,面积16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7`7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7。她说,新疆北有阿尔泰山,南有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横亘中部。南疆有塔里木盆地,北疆有准噶尔盆地,俗称“三山夹两盆”。新疆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我国最低盆地——吐鲁番盆地。新疆矿产丰富,阿尔泰山盛产黄金,六十年代,许多人淘金成了暴发户。新疆的畜牧业历史悠久,以牛、马、羊为主。新疆的工业主要有石油、煤炭、冶金、建材、毛纺等。有生命之花美誉的雪莲,是新疆的特产。它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低氧、紫外线强、高辐射的环境中。因此稀少、珍贵。小范说,现在新疆的雪莲,大多数是由部队驻守,人工种植的。雪莲的种植,从发芽到开花,需要八年的时间。七、八、九月是采花的季节。十年生的雪莲,花瓣在五层以上,花蕊较大``````。小范还向我们介绍了新疆的民风民俗,可惜,我晕车了,很难受,无法再做记录了。``````。
十一点钟,我们来到“万佛宫”旅游点。因为车里有空调,还不觉得热,一下了车,一股热浪向我们迎面扑来,强烈的日照,让我们睁不开眼睛。大家纷纷撑开遮阳伞,戴上太阳镜。由于晕车,我四肢无力,头晕目眩,我只好走进一家小卖部,买了一瓶可乐,借机会,在它门前的凉棚里休息``````。我不得不放弃到“万佛宫”参观了。据说,这里40度以上的天气每年会有50多天。
中午十二点,我们来到了传说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时,途径的“火焰山”。这里的气温高达39度。我们一下车,仿佛被放在火炉前烘烤一样。这里的天空,好象是透明的,没有一块云。这里的空气好象是罐装的,没有一丝风。这里的地面是一片红土,寸草不生。我们一下车,旅游大巴就赶紧钻进凉棚里去躲日照,否则回爆胎。
导游为我们买了门票,进入了景区一看,其实这里没有什么高山,只有典型的,寸草不生的“雅丹地貌”。当时,那种热的感觉,让我想到了“足蒸熟土气,背灼燃天光”这句诗。景区有一个,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温度计”,引起了游客们的关注,它是安装在,红土小山包上,一个数十米高的温度计。其造型,是孙悟空用定海神针做的“金箍棒”。当时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是39`6。此地不可久留,我和杨涧珠也挤过人群,抢拍了一张照片,就匆匆离开了。小范说,今天的气温还不是最热的,最热的时候,这里不能穿凉鞋,否则,脚会被地表的灼热烫伤的。这里地上没有水,人们用的是地下水。而地下水,是靠火焰山的高温,融化雪山上的积雪形成的。参观的时间不长,大家就都回到旅游车上,离开了这个又一次挑战生理极限的地方。前往著名的“葡萄沟”景点参观。
中午一点钟,{这里与沈阳的时差是两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吐鲁番葡萄沟风景区”。小范给我们讲了关于葡萄沟的传说:话说,远古时,有一条火龙每天喷火,危害着百姓的生存。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手持宝剑与火龙大战十天十夜,最后把火龙斩为九截。火龙的尸体落地后,把大地砸成了九条沟,其中一条就是现在的“葡萄沟”。
小范还讲了一个关于“葡萄”的传说:话说当年,孙悟空和师傅在西天取经路上,途径波斯国,发现这里有大量的,状如颗粒的水果很好吃。于是,他就采摘了一些,边走边吃,边吃边把里面的种子,吐在地上,这些种子后来在吐鲁番就长出了许多葡萄。
进入“葡萄沟”,沿路,我们看到了一排排的土坯房和少量的红砖瓦房。每个院子的围墙都是土坯砌成的。每户的院门都很讲究,大部分都是铁艺的,门柱是砖结构,外表都镶嵌着彩绘图案的瓷砖,颜色艳丽,很有气派。每家的院子里都有二、三层楼高的土坯建筑。外墙全部是通透式的。小范说,这样的房子里面搭着架子,是专门用来风干葡萄干儿的。这里的百姓,家家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葡萄。这里的葡萄已经形成了天然的绿化带。
我们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彭真的亲笔题字——“葡萄沟”。葡萄沟真是一个美丽又神奇的地方。天山上的雪水,沿着地势形成许多支流,流经整个葡萄沟。水流湍急,水量丰富,清澈的雪水,给这里带来一片翠绿,一片清凉。这里离火焰山,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那里寸草不生,而这里却是硕果累累,生机盎然。这里是沙漠深处又一个世外桃园。
我们漫步在,一条条用葡萄架编织的,绿色长廊中。头顶的葡萄藤上,长着茂密的绿叶,遮挡着强烈的阳光。天山的雪水,在脚下流淌。一阵阵微风,送来沁人心脾的清凉。一串串成熟的葡萄,密密麻麻地挂在头顶,挂在手边。但是,成千上万的游客,似乎认为这里的葡萄,只能观赏,不能食用。所以,没有任何人随便采摘。面对这美丽的自然生态,没有人能忍心去破坏它。
在葡萄沟,我们还参观了“西部酒城”,了解了葡萄酒的制作过程。
葡萄沟里到处都摆着,当地的果农,卖果品的柜台,柜台上摆满了各种葡萄干儿,各种新鲜的瓜果。但是导游小范告诉我们,千万不能在这里买果品。她说,这里的葡萄干儿都是用硫黄熏的,不能食用。她还说,这里的水果价钱很贵。还会缺斤少两。她说,过一会儿,她带我们到“家访点”去参观,在那里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果品。几个小时的接触,小范伶俐的口才,周到的服务,丰富的导游知识,幽默的性格,都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我们对她的话深信不疑,谁也没有在“葡萄沟”买一粒葡萄。
下午两点半,我们离开葡萄沟,前往“家访点”参观。后来我们才弄明白,所谓“家访点”,实际就是导游的关系户。是当地葡萄、水果种植的专业户。
进了院子,主人一家五、六口人,都热情地迎了出来。把我们让到凉棚里就座。凉棚的顶部就是葡萄架,周围用五颜六色的毯子围起来。凉棚里搭着木板床,床上铺着花毛毯。放着几张方桌。桌子上摆着葡萄干儿、西瓜、哈蜜瓜、茶水等。供我们品尝。品尝过后,大家纷纷解囊,买“家访点”的葡萄干儿,我也买了一斤“男人香”、一斤“女人香”。小范说,她已经给我们讲了价,我们买的是最低价。
下午三点半,我们回到旅游车上。从下火车到现在,已经快七个小时了,我们早已经饥饿难耐,盼着吃午饭了。在车上我们又等了十多分钟,也不见小范回来,不免引起大家的议论,有的游客很敏感,对大家说,小范可能在“家访点”算帐吃回扣呢。还有的游客说,这里的葡萄干儿,一点都不便宜,比沈阳超市里卖得还贵。还有的说,这里的葡萄干儿,比“葡萄沟”里,果农卖的一公斤贵五到十块钱。``````。大家正在议论,小范两手各提着一大袋葡萄干儿回来了。她兴致勃勃地走到后排座,把葡萄干儿送给了我们沈阳的全陪导游张睛,然后大声说:“这是我送给张导的!”游客们互相交换着眼神,都没有说什么,只见张睛有些不自在。都快四点钟了,我们才离开“家访点”去吃午饭。午后四点半,我们才在“吐鲁番宾馆”吃上午饭。
匆匆忙忙吃过午饭,我们又上车去“坎儿井”参观。据介绍,“坎儿井”是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
进了“坎儿井博物馆”,解说员告诉我们,“坎儿井”的挖掘、开凿、修建,是吐鲁番劳动人民,在炎热干旱的自然环境中,为寻找水源,利用水源、保护水资源的一个伟大创举。
通过参观“坎儿井”沙盘模型,听了解说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吐鲁番地区,地表温度高达80度,年降雨量仅为16毫米以下,而年蒸发量高达3000多毫米。为了解决用水、防止水分蒸发,这里的先辈们,发明创造了“坎儿井”。“坎儿井”是由竖井、暗渠、明渠三部分组成。完全靠人工挖掘而成。“坎儿井”最深的有105米。“坎儿井”的井身,为钙质粘性土,粘合性非常强。由于土质坚硬,开凿,挖掘时,都不容易坍塌。古老的“坎儿井”,能保存至今,优秀的土质是重要因素。
目前,吐鲁番地区有“坎儿井”一千多个,总长5000多公里,出水量三亿多立方米,约占吐鲁番地区供水的30。“坎儿井”遍布吐鲁番盆地,它纵横交错,不断地将雪山上,融化的雪水,送到吐鲁番的各个绿洲。千百年来,“坎儿井”滋润了果园,浇灌了农庄,养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
五点半钟,我们离开“坎儿井”博物馆,乘车去丝绸商城参观。六点钟,又乘车去达板城风力发电站参观。
旅游车在高速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我们隔着车窗向外看,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滴水,没有一点绿色,偶尔看见龟裂的土地,干枯的河床。我想,如果把一个人丢在这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只有死路一条。想到这里,内心感到很恐怖。直到旅游车行驶到达板城古镇附近时,我们才看到宽宽的河床里,有潺潺的细流和低矮的灌木。
晚上七点十五分,我们途经达板城古镇。小范说,当年铁道兵在新疆修铁路,因为这里气候干燥,地质情况复杂,工程的进度很慢。后来,搞宣传的就说,前面不远就是达板城,那里的姑娘,又温柔又漂亮。铁道兵为了早日见到达板城的姑娘,工程的进度也加快了。再后来,作曲家王洛宾创作的歌曲“达板城的姑娘”,使这个古老的小镇出了名。其实直到今天,这个古镇也很小。一点也不繁华。我们从车上看到这个小镇,有限的面积上,坐落着不多的,破旧的,低矮的住房。没有一个高大的新建筑。
路过了达板城,车继续前行。我们发现道路两旁的水草,渐渐的多了起来。后来,我们终于见到了“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
沿途我们还看到了“盐湖”。小范说,“盐湖”产的盐,可以供给西北五个省的人民食用。其中30销往国外,她说,上海人吃的就是这里产的盐。
晚上八点钟,我们来到了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达板城风力发电站。在这里,一座座带有三个叶片的发电机组,拔地而起。每根机组有30米高,发电站共有500多个,发电机组。发电机组,轴的部分,有一辆轿车那么大。每个机组造价125万。发电机是用电脑控制的。它需要三至八级的有效风速,才能带动叶片转动。如果遇到八级以上的风,他会自动停止转动。机组的叶片都是用钛镁合金制成的。每根机组,每小时发电量是600千瓦/小时。所发的电,通过传送,可以供给乌鲁木齐和达板城镇等地使用。发电机组,就矗立在高速路两侧开阔地上,这里地处阿尔泰山和天山的山口,形成了较大的风,所以能发电。我们下车想照相,没有想到,我们被风吹得几乎站不稳。因为快到日落时分,所以气温也特别低。我们顶着寒风,匆匆忙忙跑到高速路上去拍照。我给杨涧珠拍了一张“夕阳红”。因为冷得实在受不了,就赶快上车了。
离开发电站,旅游车载着我们,驶向新疆首府——乌鲁木齐。这时,已经是华灯初照了。路上,我们看见一个迎亲的车队,大家都很好奇。小范告诉我们,这里的习俗是晚上举行婚礼。
晚上九点钟,我们终于进入了市区。我们被安排在“八一宾馆”,我和杨涧珠入住五楼,这里没有电梯。我们要在这里住两天。
今天是教师节。我和杨涧珠,是在从吐鲁番去乌鲁木齐的路上,度过了今年的教师节。很有纪念意义。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ee9fa010007ku.html39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