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
[游记]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
2008-05-22 sina.com.cn |
摘葡萄的维吾尔族姑娘米拉。 孙喜伦摄 8月的吐鲁番,正是葡萄飘香的时节。 当我乘坐的汽车穿越巍巍天山,走过茫茫戈壁,接近这座闻名遐尔的葡萄城时,映入我眼帘的便是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一片片葡萄园连成星罗棋布的一块块绿洲;一架一架的葡萄,满地满沟连成片、织成网。进入市区,无论机关、学校,还是居民的庭院,也都掩映在葡萄丛中。 通往我下榻的吐鲁番宾馆的长街,约20米宽的主干道和两侧的人行道,也全都被浓荫匝地的葡萄藤蔓所覆盖。高大的钢梁铁架,撑起长长的绿色天幕,形成一大两小的葡萄长廊。 而最先引起我注意的,还是这里特有的“荫房”。只见路边岗丘上和屋前屋顶上,有许多用灰色的砖搭起的周围全是通风气孔的小房子,询问方知这是晾晒葡萄干用的,维吾尔族人叫它“群结”。人们把刚摘下的葡萄成串挂在里面支起的木杈上,用自然热风烘烤,约需40天便可晒制出呈黄绿半透明状、绵软甜香的葡萄干了。 早听说吐鲁番有个葡萄沟。抗不过诱惑,我驱车来到这个横切火焰山、有6000多亩葡萄园的葡萄沟。 远远望去,只见火焰山峡谷间甩出一条银练般的河流,孕育出两岸芳菲的草木,简直像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景。沟里的葡萄似遮天的绿云、铺地的绿毯,绿藤绿叶绿果实,绿得纯洁而耀眼,绿得滴翠而迷人。那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像水晶、像翡翠、像玛瑙、像玉珠,使人眼花缭乱。 在葡萄沟,一家家农舍小吃掩映在高高的葡萄架下,张张桌子上都摆放着刚刚摘下的葡萄,是免费招待就餐者的。我坐下来,细细品尝那皮薄肉嫩、酥脆多汁、甜而不腻的“无核白”、“马奶子”,顿觉甘甜爽口,心旷神怡,炎热中疲惫奔波的慵倦悄然而失,仿佛进入了超凡脱俗的人间仙境。同行的日本留学生原口洋司用不很熟练的汉语赞叹到:“吐鲁番葡萄真是天下第一!” 在吐鲁番,我从许多葡萄园走过,看到那葡萄颗粒千姿百态,色彩纷呈。扁圆的像小柿子,长个的像小香蕉,细腰的像花生,有绿色的、红色的、黑色的、黄白的、绛紫的,恰似走入了偌大的百花园中。而数量最多的还数“无核白”和“马奶子”。据说,近年吐鲁番先后从国外引进了300多个葡萄品种进行试栽,其中无核品种就达20个。 吐鲁番何以成为葡萄的世界?原来,形如橄榄的吐鲁番盆地镶嵌在天山南麓座座高山之间,是我国陆地最低洼之处,1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有五分之二低于海平面。由于盆地四周高山环绕,阳光辐射强烈,热量难以散发,因而炎热异常。不透水的火焰山横卧盆地中央,使潜水位抬高,在山体的南北形成一个个溢出带,从而用坎儿井溉泽出南北两部分肥沃的绿洲,极适宜葡萄生长。据有关部门检测,吐鲁番葡萄的含糖量高达22—26,超过含糖量20的美国加利福尼亚葡萄,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df5fb0100058u.html13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