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土风土韵mdashmdash吐鲁番 |
[游记]土风土韵mdashmdash吐鲁番 |
2008-05-22 sina.com.cn |
初次踏上吐鲁番盆地——无论是乘火车从西安、敦煌沿古丝路过来,还是乘汽车从乌鲁木齐经“白水涧道”抵达,几乎每个人都会慨叹这片戈壁绿洲的“土气”,瞧,农家房舍仍是土坯砌盖;坎儿井是“水从土中穿穴而行”(林则徐);就连当地众多的文物古迹,当年也大都是或凿挖而修,或夯土版筑…… 其实,“土风土韵”,正是吐鲁番的看点。换名话说,没了“土”,也就不成其吐鲁番了! 吐鲁番地处典型的荒漠干旱区,座座绿洲四周,是大片大片的砾石戈壁。这里年均降水量不过16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千余毫米,并且每年,气温高于35度的天数平均为99.2天,绝对最高气温曾达49.6度,地表绝对最高温度竟达82.3度!严酷的自然环境,使得盛夏时节,“飞鸟千里不敢来”(岑参)。 吐鲁番盆地又是中国海拔最低点,世界第二洼地,已近干涸的“盆底儿”艾丁湖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154.43米之多。 但是,早在四万年前,吐鲁番便已出现了古西域最早的人类踪迹。丝绸之路凿通后,这里又地当东西方交通的要冲,而成为东西方文化的荟萃之地。数千年来,世代生息、繁衍于斯的各族人民,在这方“皆膏腴之地”,“厥土良沃,宜五谷”的原野上,创造了璀灿夺目的“荒漠干旱区文化”、“盆地文化”、“绿洲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及“生土文化”,而由这一系列的文化,又构成了独具风采的——吐鲁番文化。 雄踞于吐鲁番西13公里的交河故城,其历史可上溯至3千余年前,那时在这座河中孤岛上,便已出现了尚处原始状态的“姑师人”,而留下了历史遗迹。这座孤岛城堡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初为车师前国都城,汉代曾为“交河壁”、“戊已校尉城”。班超、班勇父子,都曾在这里经历过烽烟。唐代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也就设在交河城,而于13世纪毁于战火。如今交河故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最大而最古老的生土建筑的城市。1961年便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饶有趣味的是,至今吐鲁番居民仍喜欢象交河故城残存的古居民一样,建大土坯(也称“日晒砖”)砌盖的、半地下半地上的房屋。为什么?土坯墙不易晒透,地下一层可避酷暑,天凉了再搬到地上一层,而土屋冬季又可保暖。殷实人家还建有第三层,但那一般便是存放杂物的库房了。房顶上还有一座唯吐鲁番独有的、四面镂空的土坯方形建筑——“琼洁”(意为“晾房”),因为吐鲁番家家都有葡萄架、葡萄园,而吐鲁番又是中国唯一的可利用自然条件晾制葡萄干的地方。座座晾房,也便形成了吐鲁番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东南43公里处,以其规模宏大且保存完整而闻名于世。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最初是汉武帝的大舅哥、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大宛国的败师疲卒屯田所建。到公元450年,高昌城可便成为吐鲁番盆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公元9世纪始,西迁的回鹘人在此城设都,元代又设“火州”……,几个世纪间高昌成为西域最大的贸易、印刷、宗教中心,也于13世纪末期毁于战火。 高昌故城周5.4公里,面积达220万平方米,外城墙残高11.5米,基厚12米,皆夯土版筑。而故城中残存的包括宫室在内的许多古建筑,同样是半地下半地上构造,这种天然“空调”方式,充分显示了千年来当地人民的聪明才智。高昌故城,也同交河故城一样,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生土建筑之最。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依山开凿,临水修建,使得本已独具魅力的火焰山间木头沟峡谷,又增添许多风采。吐鲁番盆地中佛教曾有过千年以上的发展和繁荣,而尤以隋唐时期的麴氏高昌、唐西州和9世纪始的回鹘高昌最为兴旺。在柏孜克里克,不但可以观赏到极具艺术价值的《弟子举哀图》、《比丘举哀图》(33号窟)、《伎乐图》(16号窟)、《地狱变》(17号窟)等壁画珍品,而且可以见到许多其时往来或居住于高昌的不同种族、不同装束的“供养人”,如回鹘人、汉人、印度人、东亚人、波斯人等;画中另有一些人物,其相貌装束非常接近于如今定居于我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亦颇有意味。在洞窟内,还可以同回鹘高昌王国的国王、大臣、后妃们“见面”,因为这座佛窟,曾是回鹘高昌的王家寺院。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现存洞窟83个,壁画面积1200余平方米,是高昌石窟规模最大的一座。 高昌壁、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火州……在漫长的1千多年历史中,“高昌人”的墓葬形式有些什么特点呢?高昌故城北3公里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集中了自西晋初到唐代中叶的500余座墓穴,安葬着自平民百姓到贵族官吏,甚至有疑为高昌国王的墓葬,是最能反映古代吐鲁番葬丧风格的古迹了。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地下历史博物馆”。几乎百分之百的古尸都已自然风干,有些连眼睫毛和眼珠都分明可见。这里埋葬的不仅有汉人,还有车师人、匈奴人、高车人、突厥人及昭武九姓(粟特)人,等等。这里仅出土的文书就已达到上万件,其中包括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一份马料账单。古墓中还出土过一具纸棺,为世所仅见。此外,泥俑、木俑、绢画、壁画、彩陶、食品、农作物、器具及丝、毛、棉、麻织品等等,琳琅满目。连唐代的水饺、糕点、甜瓜,都还完整无损地陈列在眼前,谁能不啧啧称奇呢!当然,这些展品。如今只能到市中心的吐鲁番博物馆才能看到喽! 现开放三座墓穴供观赏。其中两座保存有完好壁画,另一座是夫妻合葬墓。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9d882010009y7.html17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