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库姆塔格沙漠科学考察前线总指挥科考日记

[游记]库姆塔格沙漠科学考察前线总指挥科考日记

2007-09-21    ac.cn

大本营(1号营地)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库姆塔格沙漠科学考察大本营地理位置为40°14′41″N,92°32′ 59″E,海拔930m。位于敦煌市西南方向,距离253km。最高气温为30℃,夜间气温5℃。

9月10日 晴转多云

已是夜晚9时,在库姆塔格沙漠的大本营帐篷里,在太阳能电源的照明灯下,写下今天难忘的日记。帐篷外刮起了大风,刮得帐篷呼啦啦响,队友正分成三锅,有滋有味地喝着羊肉面汤。

10日上午9时,科考队在敦煌市政府广场举行隆重的出发仪式。那激动人心的场面,那语重心长的嘱托,那翘首盼归的心情,那落地有声的誓词,把出征者与送行者之间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45分钟的仪式后,我们出发了。当我们的车辆缓缓行驶在敦煌大街上时,沿路市民们自发地向科考车辆和队员们招手。多么友好而朴实的市民啊!也许我们的行动使他们受到感动,让他们看到了一份希望,那是发自内心的祝愿啊!院长张守攻、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司长李永祥、甘肃省林业厅处长李万江、院办主任黄坚、新疆分院书记陆金明等为我们送行。中午 11点我们到达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大门口 。新华社随队记者在行进途中,抓紧网络信号,及时向新华网以“我国首次开展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为题报道了出发仪式和科考队行进情况,并配发了出发仪式和沿途科考队行进照片(当天下午五点半就在国家政府网站上见到此条新闻和照片)。

车队继续前进,下午1时许进入公路终点,在即将进入沙漠的结合部路边野餐。3时许,院长张守攻向前线总指挥和3名科考队长敬壮行酒,代表全院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祝愿科考队的勇士们身体健康、胜利凯旋。此情此景,真有几分“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情愫,更有“科考珍重盼凯旋”的期待,那是一幅依依惜别的画面。

告别守攻院长等送行领导,科考队继续向西南方沙漠营地进发。又经过1个多小时,大约70多公里路程,平安到达大本营营地。先期到达扎营的后勤人员喜迎而上。队员们放下行李,顾不上搭建帐篷,趁着难得的好天气,立刻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植被组3名队员在营地附近考察植被分布状况,采集植被标本;综合组专家,抢拍沙丘地貌照片;尤其是地质组鹿化煜教授(南京大学)、水文组严平教授(北京师大)带领本课题专家在营地附近的湖相地貌选点,用铁锹挖了近2.5m深的地质剖面,进行垂直取样。风沙泥土粘满全身,谁也顾不上歇会儿。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正是当代青年科学家的真实写照。

黄昏时分,营房沙地上支起了50多顶橘黄色的野营帐篷,50多位科考队员身穿红色防护服的,给金色的沙漠增添了新的生机和色彩。车队的马达声和队员们的欢笑声,又一次唤醒了沉寂的库姆塔格。炊事员给科考队员准备了香喷喷的羊肉汤面。饭后,前线总指挥召集各队队长召开第一次会议,商定第一工作单元(前4天)的行动路线、执行人员计划及注意事项。

夜幕降临了,沙漠上刮起了6级左右的西南风,气温降至5度以下。劲风追赶着细沙,拍打和摇曳着帐篷,一阵紧一阵的风声、沙声,伴随着队员们进入了梦乡。

9月11日 星期二 阴转多云 整日风沙 傍晚小雨

当沙漠还在沉睡,星星还在眨着眼睛的时候,营地依稀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东方露出鱼肚白时,队员们掀起了帐篷,迎来了沙漠科考第一个黎明。

早餐稀饭加花卷咸菜。按计划,今天,我和廖空太、崔向慧(卢琦的学生)、炊事员、架设固定自动气象站的(甘肃省气象中心的3人)等12人留在大本营。大部分队员(44人)将继续奔赴沙漠西南方,沿边缘继续进行路线踏查。期间他们将两次挪营,路途十分艰难。今天的70多公里路程大约要行进一整天。中午时分,前线副总指挥卢琦在行进中打来电话,报告平安。他们遇到了小雨,这是沙漠罕见的气象。

库姆塔格沙漠神秘而神奇。今天亲身经历的沙山气象过程,就连15年间曾8次进入的向导刘老汉都说从未见过。9时许,本已回复平静的沙漠瞬间刮起了风速达每秒12米的六级大风,风卷扬沙,把天空搅得一片昏暗。大风整整持续了9个小时。傍晚4时30分,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随着风势减弱,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帐篷门沿不停地滴着晶莹透亮的雨点儿,恰似一颗颗水晶珠儿落在沙地。不一会儿,太阳穿过云层,在营地东方出现了一道横跨南北的彩虹,尽管只有15分钟,却给本次科考带来了几分神奇的色彩。雨继续在下,多么难得啊!库姆塔格沙漠,这个年降雨量不足10毫米的地方,今天居然把降雨持续了整整两个半小时。雨停了,我们根据收集的雨量测定此次降雨量为4.6毫米。同时,我和小崔在沙地检测降雨渗透数据。哈!降雨居然渗入了37毫米的沙层。多么神奇的降雨!这对于移动沙丘上的沙米、沙葱、沙芥、沙鞭等浅根系沙生植物来说,将获得一次短暂的新生。更不用说梭梭、沙拐枣、柽柳等深根与浅根兼有的植物了。可能在几天乃至半月以后,它们将会长出新的根芽或作出别的响应。我们期待着!

转自:http://www.caf.ac.cn/newcaf/detail1.cfm?file=388234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