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吐鲁番游记攻略达坂城的火烧云(新疆游之三)-走遍中国旅游网|. |
[游记]吐鲁番游记攻略达坂城的火烧云(新疆游之三)-走遍中国旅游网|. |
2007-07-29 cnzozo.com |
从吐鲁番回乌鲁木齐的路上,晚上九点,内地早已黑透了,这里天地都还是亮堂堂的,如果不是云层很厚,太阳应该还没有落山。虽然在高速公路上,但是咱们这部中巴车恐怕也是年纪大了,每小时只能跑五六十公里,挤在狭小车厢里的游客们大都累得闭上了双眼。一位从重庆来的72岁老太太兴致盎然,一首接一首地唱着老歌,中节中拍声音不老。 这时,在吐鲁番的所见所闻又在脑海里浮现。吐鲁番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最低,最干,最热。低,在海平面以下,最低的地方要低150米左右;干,一年降雨量仅10几个毫米;热,夏天能热到四五十度。在这几乎是生命禁区的地方,千万年来,生命顽强地存在着,繁衍着,发展着,创造着。即使什么景点都不看,什么故事都不听,只要到这里随便走一走,感受一下,恐怕都会对这里环境的恶劣、对这里人们的顽强生命力留下永生难忘的深刻印象。我们正是怀着礼拜的心情走向吐鲁番。这里出产着世界上最优秀的葡萄,这里是吐哈油田的一部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着丰富的石油,这里流传着许多人与自然关系的神话传说,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上各民族活动交往的遗迹。 吐鲁番的古迹都散布在一些村庄里,田园在村庄周围,村庄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座晾房,即用土砖镂空砌就的高爽通风的晾葡萄干的房子,村庄之间是大片的戈壁,一般距离在20公里左右。我们在第一个村庄里,坐着古老的驴车,走着古老的土路,参观古老的高昌遗迹,遗迹诉说着吐鲁番的兴衰和历史的恒久,又正是历史把吐鲁番各民族牵到一起并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在第二个村庄上边,我们参观了传说中的火焰山和新修的万佛宫,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是天气的酷热却是千真万确,幸好这里有个水帘洞餐厅开在地窑子里,我们钻进去用餐,凉爽得都舍不得出来。 我们来到第三个村庄,著名的葡萄沟。导游带我们去维族青年奥斯曼家做客,奥斯曼的院子里挂满了葡萄,大约再过十天就能成熟,他很好客,切西瓜和哈密瓜招待我们,让妹妹古丽盛装表演民族舞蹈。奥斯曼介绍自己种了8亩葡萄园,年收入一万多元,有时还出去打点工,言谈中对自己的生活相当满意,对未来充满信心。从外表看他家经济状况在葡萄沟应该属于很一般的人家。作为对他热情接待的回报,大家买了一些他生产的葡萄干。我还遇到一位从洛阳来到吐鲁番落户17年的农民,他的妻子种了十亩葡萄园,年收入两万多元,自己帮人开卡车,每月挣两千多,孩子读小学,一家人年收入四五万元。他盛赞党的富民政策好,在戈壁滩上开荒,头三年,每年每亩地只交15元的水费,收入全归自己,三年以后每年每亩地交45元。只要不怕吃苦,钱是不难挣的。葡萄沟里的葡萄博物馆建得象小公园,走在里面,上有绿树,下有流水,使人忘了是在最热最干的地方,博物馆集中展示葡萄种植的各种物质资料。 在第四个村庄,我们参观了沙漠植物园,看了坎儿井的模型。现在吐鲁番人已经普遍用上了自来水,浇灌园子还要到坎儿井提水。和六年前来吐鲁番的印象相比,吐鲁番的进步是显著的,自来水普及了,新盖的房屋多了,更漂亮了,驴车还在跑,摩托车多了,民族服装还在穿,西装革履的多了,维吾尔姑娘辫子多的不多见了,紧跟潮流的发型多了…… 突然,我的遐想被打断。西边本来天低云垂,忽然火光冲天,沿天地连接处出现一条延伸的火线,火线迅速变粗,是火灾还是地质灾害?这时将近10点,这里正在经过达坂城。瞬时万变,火线中垂下半个金球,烈火熊熊,这不是正在落山的太阳吗!在太阳消失以后,留下西天云海一片火红。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自然奇观火烧云吗。 6月28日晚10点,我在经过达坂城时,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了火烧云。 |
转自:http://www.cnzozo.com/html/citytravel/xinjiang/tulufan/2007/note0403_24860.shtml22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